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回传

时间:2022-03-04 09:52:56

回传――一个听起来比“回家”还要本分的词语。不过,在8月17日的荷兰对英格兰的友谊赛上。英格兰队球员给门将的两记回传却成就了荷兰队的两个进球,事实上,足球场上无数动人的例子早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常回家看看可以,常回传试试却不行。

英格兰的回传之痛

常回传试试确实不行,应该有不少人持这种观点,在荷兰队对英格兰队的友谊赛之后,可以去问问费迪南德怎么看待回传的。我想如果上天再给他一次在本方前处理危险球的机会,他肯定卯足了劲开出大脚,如果非要在这记大脚上加上一个距离,他肯定希望是,一万米。

很明显,在英格兰足球的历史上,希望大脚开出一万米的球员绝对不止费迪南德一位:1986年世界杯1/4决赛,英格兰遭遇阿根廷,阿根廷队在一系列短传渗透之后,皮球弹到英格兰弧顶,面对来球,英格兰后卫霍奇别出心裁地选择了凌空回传,于是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在此背景下得以诞生,1994年世界杯预选赛,英格兰客场挑战圣马力诺,英格兰后卫皮尔斯刚开球就选择了回传门将,可是因为力量不足,皮球被对方前锋瓜尔迭里截下,圣马力诺因此在第9秒钟收获了世界杯预选赛史上最快进球; 2004年欧洲杯小组赛,英格兰碰上法国,比赛临近尾声,英格兰中场杰拉德在本方后场一脚凌空回传,法国前锋亨利“心领神会”,截下皮球直闯迫使英格兰门将詹姆斯犯规,主裁吹罚了点球,法国队从而神奇逆转了比赛;2008年欧洲杯预选赛,英格兰客场死磕克罗地亚,结果英格兰后卫内维尔回传的皮球成功“躲过”门将,将克罗地亚送入欧洲杯决赛圈……

虽然英格兰足球屡屡制造的回传大戏让人震惊,但仔细想来,这种情况其实容易理解。从刚开始看球的那一刻起,我就听说英格兰足球的标签是“长传冲吊”和“高举高打”,皮球多在上空飞来飞去,而英格兰球员的身材又普遍高大,所以他们总能抢到第一点,然后接应到头球的其他英格兰球员伺机发动实质性的进攻。

于是,回传便自然成为这种进攻手段的极佳方法:中后场球员一直在倒球,倒得对手心神不宁,只差使出偷师国足的“断子绝孙脚”,此时后卫一脚关键性的回传,门将的小宇宙突然爆发,迎球开出一记大脚,己方的高中锋争下头球,跟上的球员从而顺势射门或者组织突袭。

但这只是曾经的情况,随着英超联赛的日益国际化,各支英超球队的打法也渐渐向技术流靠拢,传统的英式高中锋如今已难寻踪影。问题是回传还在继续:中后场球员一直在倒球,倒得对手心神不宁,此时后卫一脚关键性的回传,门将的小宇宙突然爆发,迎球开出一记大脚,不料矮中锋争不下头球,对方球员得球后发起快速反击。而更大的问题随之到来:球员老是长传,前场球员却老是争不到球,进攻端有心无力,防守端有气无力,被对手一阵紧逼,还是觉得回传门将比较靠谱。

习惯是最难改变的东西,况且英格兰足球的回传习惯属于历史遗留产物。另外,英格兰人的性格因素也是他们迷恋回传的关键,早听说过,英格兰人素来以刻板形象闻名于世,就算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也得先送上一句“What rs the weatherlike today?”,这样的人会固执到迷信当初令自己受益的打法。

当然了,你也可以说是英格兰人的绅士风度导致他们迷恋回传,毕竟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内敛、温和,还有……谦让――像开头提到的内维尔。

回传不简单

回传是比赛中再常见不过的现象,一位后卫一生中的回传次数肯定比射门还多。可是国际足联却为这样一个简单的技术动作颇伤脑筋,以至于不得不修改比赛规则。

在早先的足球比赛中,门将可以直接用手接住本方球员的回传,但这样的规则显然存在诸多弊端:首先是不利后卫防守意识和技术的提高,对方前锋一紧逼,你就一门心思将皮球回传给门将,从而频频浪费锻炼自己防守能力的实战机会;其次是令足球比赛的观赏性大打折扣,球迷按了八个闹钟只为半夜起床看一场巅峰对决,结果不幸看到一场“绝对疯癫”,双方球员玩命比拼自己的回传成功率,最后双方门将并列当选该场比赛最佳,理由是接球成功率都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百,实在难分伯仲。

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足联忍无可忍了,觉得足球比赛再这么回传下去。速度就赶上太极拳了,于是在1992年修改比赛规则――禁止门将直接用手接住本方球员的回传。

我想,国际足联的这个决定或许也跟1990年世界杯有关,众所周知,那届世界杯值得留恋的就是主题曲《意大利之夏》。除此以外,充斥在人们眼前的只有各队的保守。这么消极的场景当然不是国际足联愿意看到的,所以1990年世界杯成为了最后一届门将可以直接用手接住本方球员的回传的世界杯。

有趣的是,在这届世界杯的三四名决赛上,英格兰后卫再度奉献了一记在意大利人看来是质量上乘的回传,忧郁的巴乔投有犹豫,抓住机会破门得分,最终意大利队以2:1力克英格兰,获得了季军。

默契回传

种种事实表明,简单的回传会衍生出许多复杂乃至不利的情况,既然如此,国际足联当初为什么不干脆禁止球员回传呢?

可见回传在足球比赛中仍然有它的特定作用:――是如同早期的英格兰队一样,球队拥有一位实力出众的高中锋,回传也是一种进攻手段;二是用回传向对手展示自己的镇定和冷静,我没有十足的把握发动进攻,就先将节奏放下来,把皮球回传给门将,从最底线开始观察对手的排兵布阵,如果碰到心急的对手,几脚回传说不定还能让他们心浮气躁,继而暴露出弱点;三是回传是后卫与门将的重要配合,后卫通过回传了解门将的站位和接球习惯,门将通过后卫的回传了解后卫回传的时机和技术运用,久而久之,后卫与门将之间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默契配合。

但上面这一切的前提在于:球员回传的时候不能出现失误。容易想象的是,回传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动作,假如一位职业球员还能在这上面栽跟头,则普遍就是心态惹的祸。比如漫不经心的回传,比如无所事事的回传。比如麻木不仁的回传……心态惹祸,技术出错,于是回传出的皮球要么绵软无力地滚向门将,要么恰到好处地。送给”对手。总之门将差不多只能在身后的球门里捞出皮球。

所以说。有时候通过一脚回传即能看出这个球员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比赛。

关于回传在技术环节上应该注意的问题。我想任何一个踢过球的人都清楚:力道要不大不小,以低平球为宜,而且皮球行进的直线不能落在球门的范围内,得稍微偏一些,不然门将一个不小心踢空了,待到回头望球时,球在门中笑,不仅如此,后卫回传之后应该迅速往边路拉扯,以此制造出门将传球或开大脚所需要的球场宽度。

说了这么多,那么,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一些球员的回传技术是特别好的呢?有的――比如我们中甲的青岛海利丰俱乐部。在本月初对四川队的联赛中,他们不顾距离遥远,屡次在中圈附近疯狂起脚“回传”门将,而皮球又“恰好”不会吊人大门,这种将简单的回传升华到颇具观赏性层面的打法。实乃百年难得一见的回传技术,令我万分感动。

当今足坛的回传达人

斯科尔斯(英格兰/曼联)

斯科尔斯是英格兰式中场的最典型代表:先回撤接应本方后场球员的传球。然后马上回传,或者向左右两侧分球,最后转身跑位,寻找进攻良机。所以,斯科尔斯被誉为“英超最难盯防的中场”,作为一个中前卫,他没有粘球和控球的习惯和喜好,对手没理由在他身上过分纠缠。当然了。毕竟传出的是安全球,斯科尔斯的传球成功率自然也高得惊人。

卡里克(英格兰/曼联)

斯科尔斯的回传是战术体现,而卡里克的回传就是明哲保身,甚至,作为一名后腰,他的回传可以屡次直接传到门将福斯特脚下,实在是够彻底的。

德尼尔森(巴西/阿森纳)

巴西人德尼尔森当初为顶替维埃拉而来到阿森纳,后又因顶替弗拉米尼而成为主力,虽然他的数据很漂亮,什么传球成功率、抢断次数等等都属英超一流,但一个巴西人如果最喜欢的技术动作是回传和横传,那么他的数据再漂亮也会被球迷诟病――而且他还是一个需要在关键时刻体现进攻才华的中前卫。难道身边有了法布雷加斯,中场的组织和调度就不关你什么事了?

布拉夫海德(荷兰/拜仁幕尼黑)

刚刚转会至德甲豪门的荷兰国脚布拉夫海德近来肯定过得不舒坦,因为在遥远的中国,有一群拜仁球迷亲切地称他为“回传帝”。据说,他回传的成功率是100%,但往前传的成功率是……0%。

上一篇:同无处不在 下一篇:新球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