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费 第7期

时间:2022-03-04 03:53:36

初二时,我们换了班主任,是个女教师,姓李,长得白白净净的,齐耳短发,很秀气。李老师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待人很和气。她在学校时是学生会干部,能歌善舞,组织活动很有一手,因此,接手我们班不到半月,就让我班的量化考评成绩节节上升。

因为没有专门的活动经费,而班里组织的活动又多,就需要同学捐款作为班费。这在当时也是惯例。那次因为要组织元旦联欢会,我们几个班干部一合计,决定再收点班费。征得李老师同意后,我在班上一说,同学们都很踊跃,午饭后纷纷将钱给了我,大都捐了一二元,最多的有捐10元的,在当时那可是一笔大钱。我一一在本子上记好,准备张榜公布。

班上有个叫马珍珍的女同学,是个另类,平日里连句话都没有,身上的衣服小了一圈,皱皱巴巴的,很脏。头发一绺(liǔ)一绺的,散发着一股怪味。她的母亲有精神病,父亲腿有残疾,还有一个弟弟,家境相当贫寒。在班里她没有一个朋友,下了课也不出去活动,除了去趟厕所,就是趴在桌子上用功。她的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自然,班里的所有活动她从来不参加,班费更是从来不拿。但这次,收到她面前的时候,我还是下意识地问了一句:“马珍珍,你捐不捐钱?”

“我……”她的脸一下子红了,有些手足无措地站了起来,身子摇晃着,手伸进上衣的口袋里,掏出了一沓(dá)分币,有五分的,二分的,一分的,油腻腻的,“我,我交两角行吗?”她低着头,不敢看我。

我一愣,因为我压根就没想到她真的会捐钱。但人家既然有心要捐,也不好拒绝,稍一犹豫,我还是接了过来,顺手在本子上记了下来。那一瞬间,我发现马珍珍的脸更红了。

下午第三节是自习课,按以往的做法,我将全班同学的捐款明细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到办公室找到李老师,让她看一下,准备在班上公布。到了办公室,我向李老师做了汇报,特别将马珍珍的情况做了说明。李老师拿着那张纸看了看,然后抬起头,说:“我看这样吧,你再写一张,只写名单,将捐款数额一栏去掉。”

“为什么啊?这样捐款多的同学不会有意见吧?”我看着李老师,说,“以前都是这样公布的啊!”

“应该不会,我觉得,马珍珍更需要一份这样的名单,其他同学肯定会理解的,你说呢?”李老师看着我,眼中有一种柔软的光芒。

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当年那张贴在教室显眼处的捐款名单,以及看到名单后马珍珍眼中隐约的泪光。

那是李老师给我上的极其生动的一课,尤其在我也当了一名老师以后。是她让我懂得:细节往往决定着教育的成败。

(丁丁选自《扬子晚报》)

上一篇:没有一个坏孩子 下一篇:妈妈,原来我不曾被你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