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合拍:共享机遇 共赢未来

时间:2022-03-03 04:04:35

中欧合拍:共享机遇 共赢未来

埃里克・加兰德

每年大约有10-20部中国电影在法国发行。自《红高粱》后法国人非常欣赏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包括《满城尽带黄金甲》。巩俐、章子怡也很受法国人欢迎。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同样也深深触动了包括我在内的20万法国观众。法国影人和观众感兴趣的是中国电影的多元化。我们希望中国观众也能欣赏到多元化的法国电影。

吴思远

在内地改革开放以前,很少有香港电影人来内地拍戏。我来得比较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个历程。

关于合作,首要的一点是必须准备好剧本,其次是合作对象。另外,一定要找到能和合拍双方顺畅沟通的制片人或副导演。

只要有好剧本和一颗愿意合作的心,合拍一定会成功。

菲尔・艾格兰

我第一次来中国是20年前,后来又在中国摄制电影《云之蓝》。随着合作越来越多,我们和合作伙伴的关系也更紧密。这20年的合作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学习。比如说如何准备一个场景,如何进到别人家里进行拍摄,如何改善剧本⋯⋯

与中国合拍,我们希望做出中国观众喜欢看的影片,而非仅仅是国外观众喜欢――只有这样,合拍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王中军

中国这十多年的合拍可分成两大阶段。第一阶段的需求主要以资金为导向,那时中国内地的影视公司资本基本都不充裕;后来,内地电影公司本土盈利能力大大提高。合拍片的发展就达到了一个新阶段,中方合拍的需求从资金转向了市场、技术和专业性合作上。

这两年合拍片会有更明显的变化,英文片可能是未来合拍大制作影片的主流。

杰瑞米・托马斯

当年拍摄《末代皇帝》时,需要很多帮助才能顺利进行。但当我们向英国驻华使馆寻求支持时,遭到了拒绝――欧洲各国对电影的态度还是有差别的――意大利就非常看重电影和导演,贝尔・托鲁奇就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那时候没有可资借鉴的成功案例,是摸索前行。比如,选演员时,要考虑其既有中国背景,英语也要很好⋯⋯合作,就要了解和尊重对方的习俗。

于冬

仅仅用了8年多时间,中国电影票房就突破100亿元人民币,增量超过10倍。

未来十年,中国电影将迎来全新发展阶段。首先本土市场将快速成长;其次,要成为具备世界影响力的电影强国,国际合作是重要通路;第三是城市影院的快速发展。未来5-8年内,中国银幕数将达到20000张。那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外电影合作将成为世界潮流。

罗伯特・达维尔

对律师来说,合拍项目意味着要处理更多文件,也意味着更多责任。比如合拍协议,一般是先签合作备忘录或合作意向,最后才签正式合同。合拍需要上保险――影片若在全球发行,这一点就更加重要。如果有一方违约,须及时通知其做出公告,通知之后违约方要承担相关违约责任。当然,对于文化类合作拍摄项目,各方的文化传统也需要得到充分尊重。

江志强

这几年中国和法国等地签了合拍协议,这对我们非常重要。如果当时《卧虎藏龙》有中欧合作协议,我估计其海外收入起码能多出50%。因为有了这个协议,原来的“中国电影”马上就变成了“欧洲电影”,可以很方便地进入主流电视台,而且发行价格也大幅提升。虽然本地市场现在很好,但我认为中国电影要健康发展,还是要继续把中国的电影和文化推到海外。

让・雅克・阿诺

这个行业是没有国界的。我也不觉得我在电影界就是一个法国人。全世界观众中还有很多人对中国电影不是很了解,这非常遗憾。在法国,如果一部电影被贴上“欧洲电影”的标签,它的价格可能就会更高一些。所以,应当把中国电影做得更国际化一点。

我和我的很多同事都希望把一些优质、有中国概念的电影引入欧洲,使得欧洲更好地了解中国。

张恂

中国政府已经与加拿大、意大利、法国等六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目前中国也正在与英国、比利时、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协商签署电影协议。

2001-2010年共有130部中外合拍项目,其中中欧合拍片29部,占总数8.52%。应该说双方合作的愿望非常迫切,但目前也存在沟通不够、文化差异等有待补足之处。中外合拍影片在内容、题材以及演员挑选上,都应该和中国相关联。

上一篇:多位电影节主席献计北京国际电影季 下一篇:中外著名导演高峰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