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化瘀法治疗原发性肝癌30例

时间:2022-03-03 02:39:39

养肝化瘀法治疗原发性肝癌30例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养肝化瘀法 临床观察

近年来,笔者采用养肝化瘀法治疗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已结束或放弃西医疗法的患者30例,经跟踪随访,获效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人,经B超、CT、核磁共振、甲胎球蛋白(AFP)等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3.18±9.13岁;手术治疗后20例(其中7例术后行化疗),介入治疗后8例,射频治疗后2例;有乙肝病毒感染者24例,脂肪肝1例,药物性肝损伤2例,有9例合并肝硬化。

2 治疗方法

采用养肝化瘀法,以老中医经验方豆楮方为基本方加味:黑料豆、楮实子、泽兰、泽泻、茵陈、川牛膝、大腹皮各10g,路路通、厚朴各5g,连皮茯苓、生苡仁各20g,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蛇莓各15g。随症加味:胁痛明显者加醋柴胡、炒白术、炒枳壳、片姜黄;伴胃脘疼痛者加藤梨根、石见穿;伴黄疸者加金钱草、广郁金;有饮酒史者加葛花、焦神曲;便溏纳差者加党参、白术、山药、扁豆、炒麦芽;浮肿者加陈葫芦、地骷髅、车前子、大腹皮、桑白皮。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卡氏评分的变化情况,以2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6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临床症状变化: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见表1。患者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7.91%。

3.2 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见表2。治疗前后对照并经统计学检验,患者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Bil(血清总胆红素)、AF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3.3 卡氏评分:治疗前卡氏评分为54.96±3.12,治疗后为66.35±4.26,经统计学检验,P

4 体会

据笔者临床经验,肝癌患者寻求中医治疗之时,大多已病至晚期,且身体状况较差,其基本病机多为肝肾阴虚,瘀毒交结,治疗当予滋养肝肾,化瘀解毒。故笔者选用江苏著名中医肝病专家邹良材的经验方豆楮方进行加味。豆楮方基本方为四味药:黑料豆、楮实子、泽兰、路路通。具有攻补兼施、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组方特点,通过配伍加减,不仅可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而且对于肝癌腹水、药物性肝损伤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方中楮实子滋养肝肾,善治虚劳,黑料豆补益肝肾,解毒利尿,与楮实子共养肝肾之精血,使肝肾强而邪不能作祟;泽兰、路路通破血消,通经利水,抗肿瘤;加用泽泻、茵陈、川牛膝、大腹皮、厚朴增强理气活血,通经利水;配以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蛇莓清解热毒,抗肿瘤;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实为健脾养肝之法,扶正以祛邪。我们在临床中体会到,中医药抗肿瘤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患者症状、预防转移与复发、延长生存期,治疗中虽知癌肿的客观存在,但不能拘泥于消散肿块,还是应从整体观念出发,使患者全身恢复新的平衡状态。临床观察结果亦证实养肝化瘀法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使部分患者达到较好的带瘤生存状态。

收稿日期 2009-08-25

上一篇: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病40例 下一篇:柴连建中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