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大便带血与直肠疾病等

时间:2022-03-02 08:34:35

直肠疾病常有左下腹疼痛、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的改变。最常见、最重要的是便血。但各种直肠疾病的便血各有其特点,意义也不同。认识这些特点,对诊断很有帮助。

1.痔疮:内痔与混合痔以便血为其主要症状。便血一般发生于排便时,呈喷射状流出,或在便后滴出鲜血,血与粪便不相混。出血量一般为数毫升至十多毫升。反复出血可导致严重贫血。

2.肛裂:肛裂发生于肛管的下缘,初为一线状裂缝,以后扩大而成溃疡,排便时引起剧痛。肛裂是小儿便血常见的原因。

3.肛瘘:肛瘘常有脓性分泌物流出,但很少为血性。须经扩肛器检查,方可发现瘘口。

4.溃疡性直肠炎:本病常有左下腹痛,急性期可有腹痛、腹胀,甚至高烧,大便呈脓血状,有黏液便或黏液血便,个别还有便秘。内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小溃疡、脆易出血,有时有多发肉。

5.直肠息肉:本病主要症状是便血,多为间歇性,血鲜红,一般量不多,不与粪便相混,易与痢疾、慢性结肠炎相混淆,但细心观察可见大便的一侧有凹陷压迹。肠道息肉是常见的良性肿瘤,80%左右发生在乙状结肠以下,成年人多见,青少年也常有。如果息肉时间长了,可能癌变,故称为癌前病变,应予内镜微创治疗。

6.直肠状瘤:本病发生的年龄平均为60岁。80%以上发生于直肠与乙状结肠,最常见的症状是便血。此瘤的恶性倾向较大。

7.直肠癌: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30~70岁中老年人。直肠癌在华南地区占消化道肿瘤的首位,便血是直肠癌的第一个症状。便血初期只有少量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以后逐渐增多,并出现轻微腹泻、里急后重、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对本病要注意同痢疾相区别。凡30岁以上的人,有原因不明的便血,须注意直肠癌而进行肠镜检查。

8.直肠类癌:本病较少见,常发生于阑尾及直肠,病人多无症状,部分病人则以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

总之,对于便血,特别是鲜血,量少,兼有左下腹不适或疼痛,这时须化验大便、做指诊,乃至镜、肠镜检查,做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肝囊肿是怎么回事

经常有读者问到肝囊肿的问题,我们在《专家门诊》中请有关专家回答过好几次了。但是,一些读者在体检中发现肝脏有些囊肿就感到坐卧不安,担心危害身体。鉴于此,我们根据有关资料再回答一下怎样认识肝囊肿的问题。

肝囊肿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之一,多数与先天性遗传有关。肝囊肿一般呈球形,外壳是纤维性囊壁,其内充满清亮、无色或蛋黄色、无细胞成分的囊液。大多数肝囊肿体积很小,直径仅1~2厘米,似葡萄大小,但也有的肝囊肿可长得很大,直径可达10~20厘米以上。

专家称,肝囊肿可单个,也可多个。一般情况下,肝囊肿不破裂,不出血,不感染,不恶变。但也有少数患者可发生囊内出血,致使囊液呈血性或伴血块。有时还会继发感染。可以说,大多数肝囊肿会长期处于“静止”或“小囊肿”状态。一般情况下,人体肝囊肿多是在体检中发现的,在没有明显症状时,不需要治疗。如果肝囊肿体积过大,如直径超过5厘米时,大多数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和右上腹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此时宜采取必要治疗措施。至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肝囊肿的形成与饮食有关,因此肝囊肿患者不需要忌口。

责编 纪生

上一篇:远离元旦\春节健康陷阱 下一篇:家乡有条泸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