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探讨

时间:2022-03-02 04:43:10

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探讨

【摘要】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的基本探究内容,要求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探究性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是学生获取与检验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化学学科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本文从更新教学观念、赏识学生、创设问题情景等几方面对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性实验,方法策略,培养能力

我国的高中化学新课标中明确强调“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活动中,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

1.当前实行探究式实验教学存在问题

1.1 实验的时间很少。探究性学习存在时间上的限制,仅靠每周三节化学课要实现探究性课程目标是远远不够的。

1.2 探究性学习表面上开展得轰轰烈烈,全员参加,但大部分似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以参加和完成为目标。而课内应试教育仍搞得扎扎实实,丝丝入扣,使探究性学习失去了支撑和依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1.3 教师引导不当削弱了学生探究的自主的研究。探究式教学关注如何构建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把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放在教学设计的一个突出地位。教师引导不当,就会设定框框,把学生手脚捆绑起来,并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设好的一套去运行,严重削弱了学生探究的自主性。

1.4 时空的限制影响探究式教学的开放性的研究。在某些情况下,教师为了赶时间,在探究的课堂上就迫不及待地完成探究的整个任务而放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体验性。其次由于教室是探究教学的主要场所,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限制了探究的空间,也制约着探究的深入进行。那么,怎样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所谓“科学探究”教学就是要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实验呢?

2.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策略

2.1 更新教学观念,牢固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以平等的态度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效率。

2.2 教师要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①挖掘闪光点。由于个体心理素质和智能的差异,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认知状态。例如,积极学习化学,对某一个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在某一次实验中大胆创新、有明显的进步;或某次实践调查中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等等,这些闪光点都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把它们挖掘出来,表彰他们的闪光点。②构建“表现场”。在化学学习评价中,我们十分重视通过构建“表现场”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在实践中,创设真实情境,实验自主进行,开辟化学专栏、编撰化学论文……等,这些都为学生构造了多维“表现场”。

2.3 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把握整个全局,特别是要有个好的开头,为学生搭建一个尽快进入角色的探究性平台,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创设情景,诱发探究。创设情景,诱发探究,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好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原动力,是探究性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探究情景。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通过调整实验顺序,改进或增补实验等方法创设探究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Na2O2的性质教学中,先做一个“棉花滴水着火”的实验,学生看到实验现象后,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老师究竟加了什么物质?师生共同分析:棉花着火是因为反应放出了热量,然后老师告诉学生所加物质是Na2O2,教师引导:那么Na2O2和H2O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如何来检验?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展开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在教学中通过一些新颖有趣的实验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会变的浓厚,而且探究问题的欲望会更加强烈。

(2)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创设探究情景。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利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现象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现实意义。以便培养其在解决问题时思维的实践性,例如:在学习白磷的性质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以下材料:在二战期间,美国有个侦探小分队发现在一深山里有个隐蔽的军火厂,上级要求小分队在十天内摧毁这军火厂,结果小分队只用十几只老鼠在其背上涂了些液体就完成了任务。阅读完之后提出问题:老鼠背上涂的液体是什么物质?它是怎么完成任务的?学生看了这个故事会非常惊讶,很想立刻弄明白其中的原因,于是学习磷的性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地被调动起来。这种问题情景是由知识的实际应运创设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创设探究情景。知识是密切联系的,新旧知识都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在讲授新知识前,首先找到知识间前后的逻辑关系,然后以此作为生长点设计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创设学习新知识的问题情景。

(4)通过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创设探究情景。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对所遇到的问题产生争议是难免的,争议是学生的认知思维发生冲突的结果,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在化学课堂上创设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来进行探究教学。例如:探究乙烯的性质时将乙烯通入溴水后,溴水褪色。于是大多数同学认为是乙烯的作用而使该水褪色,但少数同学回答却是不一定。原因是制取乙烯时产生的副产物SO2也可溴水褪色。这种有争议的问题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2.5 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出不是简单临摹教材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激思激趣”,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启动学生思维的激活点,进而引发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动机,并且不断变换设疑的方式和策略,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动机得以维持和强化。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实验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主动”中,在“探究”中创新。

参考文献

[1] 文运才.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学化学参考,2006.03.

[2] 石晨岚.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方案设计的研究.中学化学,2004.12.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 下一篇:创新意识是写作创新作文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