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3-02 06:26:59

探析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级活动对于班主任管理班级具有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组织的班级活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本文以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为切入点,在概述初中班主任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问题的策略,旨在说明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期为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 管理工作 作用 问题 对策

引言

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建设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班主任主要是根据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管理,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使整个班级形成和谐、轻松、其乐融融的学习气氛,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维持班级秩序、锻炼学生能力。如何进行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是当前初中班主任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初中班主任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

对初中班主任而言,初中班主任对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初中班主任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有组织作用、引导作用、培养作用和协调作用,下面作进一步分析。

1.班主任的组织作用

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单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班主任首先要发挥班级组织作用,在班级内部将学生组织起来,选择和培养有一定工作能力和威信的学生做班干部,将班干部培养成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促进整个班级的进步。

2.班主任的引导作用

班主任通过引导促使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也同样是班主任管理的重点。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与否,与班主任的引导的优劣密切相关。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引导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认识自己,并用精神力量进行自我约束。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和理性思考,不断提高素质,在活动中发扬主体性,学做小主人。

3.班主任的培养作用

虽然引导初中生,使其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很重要,但是,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培养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学会做人、做事。

4.班主任的协调作用

学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家长、教师的共同协作,班主任要起到沟通协调各种教育力量的作用,包括班级中任课教师的配合,争取家长、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和关心,协调学生集体内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各种组织的关系及学生与成人等各方面的关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在一起,产生的教育合力越大,效果就越显著。

二、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青春期的叛逆心理、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集体主义感的缺失和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具体内容如下。

1.青春期的叛逆心理

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是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初中生现在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心理随着这个年龄段自身的变化而变化,青春期叛逆心理严重,使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加。具体表现为对班主任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个时期的学生大多表现出独立的欲望,能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但由于心智不太成熟,容易出现偏激心理,影响班主任管理工作质量。

2.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初中生由于学习环境、科目难度、生活节奏的增强,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较差,厌学心理明显,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在初中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少量存在着反感学习的学生,如果管教不严就很容易造成其学习目标缺失。

3.集体主义感的缺失

集体主义感的缺失是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瓶颈。当前,初中生的集体主义感缺失,往往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在学校教育方面,由于缺乏班团活动,学生在与班主任、同学相处时,仅能从个人角度出发,对集体主义的认识不够,导致班级的管理不容易开展,学生的协作精神不强。

4.学生的自律性较差

初中生好奇心比较重,自律性较差,不受约束,严重阻碍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学生的自律性较差使得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陷入困境。目前,有些初中生没有养成自觉学习习惯,学习主要靠老师督促、检查、指导,获取知识主要是机械、被动地接受,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仍然沿袭“传承式”的方式,导致学生的自律性较差。

三、解决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在了解初中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针对上述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问题的对策。

1.加强学生心理建设

加强学生心理建设是加强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关键。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初中班主任而言,加强学生心理建设,主要方法是通过科学地协调学习与娱乐的关系,开展班团活动,定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寓教于乐。与此同时,在课堂上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加强班主任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对学生应该进行科学的引导,把抽象的学习内容内化为他们实在的自觉行动。班主任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培育班干部,在班干部的影响下,形成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班集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体说来,班主任应重视班委会的作用,在班委会、小组干部领导下,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生的自我管理工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关心和评价,强化同学们通过相互合作与管理、相互交流与竞争,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的自我管理落到实处。

3.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集体主义精神是在集体活动中形成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小觑。重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可以参考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利用座位的时常变换和班主任参与教学的方式培养团队意识。在课堂中组织互动,合理分组,促使学生通过协作一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适时引入竞争机制

一个具有战斗力的集体必须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适时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集体力量,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形成相互监督机制,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对初中班主任而言,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宣传我班集体构成人员在年级中的优势,强调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师生对我班同学寄予的厚望,并且宣传我班任课教师的教学业绩和优秀人品,让同学们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和安慰,增强竞争意识和上进心。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良好的班风,使整个班集体形成团结进取、勤奋钻研的氛围,促进每个学生和整个班集体的进步。

结语

总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时,应立足于本班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心理建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适时引入竞争机制,不断探索加强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松.班级管理从“心”开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3).

[2]赵春莉.民主型班级管理应做到“三化”[J].成才之路,2009(12).

[3]卢良芳.建立合理生态场发挥小组合作效益[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6).

[4]韩巧莲.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J].学苑教育,2010(22).

[5]刘胜.浅谈如何管理好中学生[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8).

[6]于亮.与素质教育模式相适应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

[7]王彧.初中班主任对有效班级管理模式创建探究[J].大观周,2012(08).

上一篇: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下一篇:外伤性肾上腺损伤的临床CT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