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方法

时间:2022-03-02 04:13:28

试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方法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作为人类比较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期间所涉及的人力、物力、机械设备以及外部影响因素比较多。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作为关系着工程综合质量水平高低的一系列活动,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并不断提高其实施的水平,是工程建设发展必须采取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建筑工程 ; 施工管理 ;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L3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老百姓在解决了人类生存“衣、食”基本需求的温饱问题之后,住房已成为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方面。建设工程质量日益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焦点,“楼脆脆”“楼歪歪”等事件的发生,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政府住建监管部门应把对住宅工程质量的监督作为重点,保证住宅工程的结构安全和质量,促进住宅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1、施工质量管理原则

对施工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进行项目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1 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市场经济经营的原则是“质量第一,用户至上”。房屋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使用年限较长,是“百年大计”,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工程在施工中应自始至终地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2 以预防、预控为主 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施工项目质量的有效措施。

1.3 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

1.4 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热情帮助。

2、建立开发现场联合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2.1制定合理可行的管理规章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是贯穿整个工程建设全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该体系由当地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直接领导,集工程开发、质量监督、工程监理三种管理方法之优点,能实现工程质量形成过程各阶段各自职能与其参建施工单位之间的内部联系并行成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其能在工程管理和施工管理中互相配合和互相传递信息,从保证工程整体最佳效益出发,在施工准备、建材采购、工序控制、检验试验、工程竣工验收、工程产品保护等各质量环节中有效地发挥其监督和指导作用,并使它能够正常运转从而起到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开发成本、确保工期的目的。

2.2优选施工队伍

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工程质量是干出来的,而经常性的把关需靠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和施工能力。所以,精选优质施工队伍是小区达标的重要基础: 一般选择施工队伍的基本原则是:有好的社会信誉,有创优业绩,能打硬仗,职工素质好,有资质。实践证明,有创优史、信誉好的施工队伍,质量管理不但严格并且技术也过硬,能在小区建设一开始就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在施工中能创造你追我赶的好局面,为保证工程质量按期竣工打下良好基础。

3、施工阶段的管理

住宅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3.1基槽放线后,设计人员应进行基槽验线、验槽工作;对轴线的位置、标高、基础埋深进行检测验收,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则给予签证,否则报请有关部门复查和核定处理。

3.2备料和施工过程中应对入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成品、半成品、水卫电气材料及新材料等查验出厂证明或检验报告、合格证明书等,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对于质量有疑虑的材料,应进行重新检验。

3.3及时检查砂浆、混凝土是否作了原材料试验和配合比试验,是否按规定取制试块和按规定计量拌合,及时检查试块强度等级试验报告。

3.4隐蔽工程的验收。隐蔽工程的质量,对于减少住宅工程的质量通病十分重要,如基础部分、各个混凝土结构部分的钢筋绑扎、厨房和卫生间地面及屋面的防水处理等,对这些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必须严格,必要时可以邀请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共同进行验收,符合要求才能签发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如发现有质量问题,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没有经过验收的隐蔽工程不得继续施工,以免给工程带来结构或发生使用上的隐患。

3.5必要时,应定期召开工程协调会议。住宅工程的施工单位可能有多家,如土建单位、安装单位等,因此应组织有设计单位、各施工单位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和研究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明确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期限等。协调会的情况必须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印发给各有关单位。

4、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和节点

4.1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

施工质量控制应贯彻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运用动态控制原理,进行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事前控制是质量预控,针对项目特点、分析可能导致质量偏差的各种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事中控制是确保工序质量合格,杜绝质量事故发生,控制的关键是坚持质量标准,坚持工、料、机的本身及使用标准,控制重点是工序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

事后控制是质量纠偏的措施,控制重点是发现缺陷,进行整改,保证质量的受控。

如果将每个工序、分项工程独立起来,每个工序、分项工程等都存在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形成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每个项目整体上也存在PDCA循环,大循环套小循环的质量管理过程的体系化,正是质量控制方法实现飞跃的重要方法。

4.2节点的设置和PDCA体系化的方法

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完成整个项目的PDCA的控制;

然后根据施工网络计划在第一阶段实施PDCA。

第一层次节点:

(1)人的行为――P

(2)材料的质量和性能――P

(3)机械设备的质量和性能――P

(4)施工方法和关键操作――P

(5)施工环境因素――P

第一层次节点做出计划后,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将质量控制纳入施工网络计划,进入第一层次节点的实施阶段,即第一层次节点的D阶段,同时开展第二层次节点的P阶段。

第二层次节点:

施工技术参数――P

技术间歇――P

施工顺序――P

易发生或常见的质量通病――P

新技术、新材料或新工艺的应用――P

产品质量不稳定、不合格率高的工序控制――P

特殊地基或特种结构的质量控制――P

第二层次节点进入实施阶段即D阶段后,第一层次节点进入检验阶段,即C阶段,第一层次节点的检验阶段结束后,第二层次节点进入C阶段,接着第一层次阶段进入纠偏阶段即A阶段。

第一阶段的PDCA完成后,开始施工网络计划第二阶段的PDCA。

整个工作完成后,完成项目整体的PDCA。

以上形成的体系性的PDCA质量控制方法,本文命名为PDCA -n-PDCA。

概括起来就是:施工组织设计和实施基础上的PDCA,施工网络计划和实施各阶段的PDCA,最后组成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体系。

5、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的命根子,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才能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为企业快速发展,创建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邓建新《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小企业科技2007[04]

[2]任宏兰定筠《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与管理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章龙方《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决定因素及措施》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9]

[4]王庆海《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追风赶月向未来 下一篇:浅谈SMW工法围护桩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