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利率政策在资源型城市实施效应的调查

时间:2022-03-02 12:07:10

当前利率政策在资源型城市实施效应的调查

摘要:利率政策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近两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利率政策的运用。本文以大同市为例,就当前利率政策在资源型城市的实施效应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利率政策;资源型城市;政策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6-0059-03

一、利率政策概述

(一)利率工具概述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工具的运用。利率调整逐年频繁,利率调控方式更为灵活,调控机制日趋完善。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作为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将逐步从对利率的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一是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二是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三是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四是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二)本轮利率政策

2007年以来,人民银行先后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六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利用利率杠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稳定通货预期,进而促进经济平衡增长和结构优化。同时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发行定向票据,收缩资金供给,以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

央行从2006年4月28日开始进行连续加息。2007年初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更是先后六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上调1.89 个百分点,由2004年的2.25%提高到4.14%;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上调1.62个百分点,由2006年的5.85%提高到7.47%。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

在2007年六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适度缩小金融机构存贷款利差,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利差在各次利率调整后分别为3.60%、3.51%、3.51%、3.42%、3.42%、3.33%,利差从年初的3.60%逐步缩小为3.33%,累计缩小0.27个百分点。

二、利率政策在资源型城市实施效应

(一) 对金融运行的影响

1.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的影响。

(1)储蓄存款受股市影响分流明显,利率效应被替代。2007年12月末,大同市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较年初增加57.3亿元,增长10.3%,同比少增19.6亿元,增速较同期下降5.8个百分点。其中,4月、5月、10月三个月,大同市储蓄存款出现负增长。从储蓄存款的定、活结构看,12月末,活期储蓄存款余额186.6亿元,较年初增加24亿元,增长14.8%;定期储蓄存款余额424.9亿元,较年初增加33.3亿元,增长8.5%。活期储蓄存款增速远远快于定期储蓄存款增速,表明储蓄存款的稳定性下降,活期化趋势日益显著。

影响我市居民储蓄存款资金流向变动的主要因素是由于资本市场的活跃和CPI的快速攀升。据统计,2007年,大同证券存放银行款项较年初增加了9.8亿元,是2006年的4.9倍。截止12月末,全市累计发售凭证式国债五期,金额4亿元。此外,目前人民币一年期储蓄存款名义利率为4.24%,扣除5%的利息税后是4.02%,低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涨幅,实际利率仍为负利率,因此,任何收益率大于储蓄的投资项目都会对储蓄存款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进而产生一种替代和分流效应,这也是储蓄存款活期化倾向的重要影响因素。

(2)贷款保持增势,但增幅下降。从贷款投放节奏上看,贷款增势前急后缓,急剧扩张局面有所缓解。从年初开始,全市信贷扩张势头甚猛,一季度增加16.3亿元,而2006年同期几乎为零,上半年,贷款增加额达46.6亿元,已经超出2006年全年贷款增加额(2006年贷款全年新增35.7亿元)。二季度以后,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陆续到位,贷款增势逐步受控,三季度新增22.4亿元,同比少增6亿元;四季度则下降了232万元,急剧扩张局面得到有效遏制。

2.对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的影响。

近几次加息均没有涉及活期存款的利率,而在期限方面银行业普遍存在“存短贷长”现象,因此,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差继续扩大,而且贷款利率经过浮动后,给金融机构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有利于其改善和提高经营效益。据调查, 2007年,大同市各金融机构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实现盈利8亿元,同比多盈2.5亿元。这一方面是因为贷款总额增加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贷款长期化与存款短期化之间的利差加大所致。

(二)对经济的影响

1.经济总量过热增长势头有所缓解。2007 年上半年大同市经济从偏热走向过热的势头比较明显。GDP 增速由2006年的8%提高到2007 年上半年的14.8%。下半年由于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先后出台了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发行特别国债等多项措施抑制流动性过剩,取消或降低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和反征出口关税、扩大加工贸易限制产品目录等一系列调控措施。三季度起经济增速开始回落,年末GDP增速降到13%,比一季度回落2.2个百分点,经济过热增长的势头有所缓解。

2.对大同市各行业的影响不一。

(1)对煤炭行业的影响不大。煤炭行业是资金和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在大同市又是最主要的支柱产业,是金融机构资金支持重点倾斜对象。加息对煤炭行业短期效益影响不大。大部分煤炭企业产能已达极限,未来需要投入新的矿井,加息从理论上讲将增加未来开采新矿的成本。但是,对于规模较大、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煤炭企业而言,由于其投资额度大、经济效益持续向好,小幅提高利率所增加的资金成本对其不构成明显影响。同时,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观念有所增强,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日趋形成,商业银行能够利用灵活的利率工具参与市场竞争,根据不同贷款对象采取有差别的浮动利率。因此,对于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煤炭企业而言。微幅加息并不构成对其财务状况的不利影响。

(2)对电力行业影响有一定的影响。电力行业属资本密集型,银行贷款占资产比重较大,公司负债率偏高,以国电电力为例其利息支出占利润总额比例平均超过15%,在升息影响下,电力公司业绩将受到一定影响。以长期贷款利率上升27个基点测算,主要公司年平均利润总额将下降1.88%。

(3)对房地产业的影响较大。加息不仅增加房地产投资者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改变整个市场消费者及投资者的预期。特别是当事人预期到央行会对国内房地产市场采取一系列紧缩政策时,不少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者就可能选择退出。而由于房地产市场生产呈现周期性, 当房地产投资者退出市场时,房地产需求自然减少,但房地产供给却是一个既定量,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就容易出现逆转。因此,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必然的。

(4)对其他行业的影响明显。对一般中小企业的影响较大。即使维持原有的上浮比例,由于基准利率提高,也会增加中小企业的利息负担,加大其融资成本,影响最大的是长期化投资(如为扩大生产规模而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减少,企业扩大再生产积极性有所降低。

(三)对企业融资的影响

1.对企业贷款需求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各类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并未因银行贷款利率一再上调而下降,反而呈刚性上升之势。究其原因:一是在目前信贷政策环境偏紧的情况下,企业为求发展而迫切需要获取银行贷款支持,加上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较小,企业不会因此而缩减或者放弃银行贷款。二是近年来全市重点项目、贷款大户对贷款的需求大。虽然贷款基准利率上调会增加这些项目的建设成本,但由于这些企业和项目均享受贷款利率少上浮的优惠政策,加息后的资金成本仍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因而在建项目一般不会因为利率上调而减少贷款占用。

2.促进企业主动拓展融资渠道。进入加息周期后,部分注重成本核算的企业为减少利息和担保费支出,主动寻求其他正规或非正规融资方式,如票据融资及民间融资。目前大同市的企业积极与主办银行开展协作,大力推行商业票据业务,全市票据融资业务急剧增长。由此又增加了民间票据融资的可能,民间融资行为更趋活跃。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大同市大约有150亿元左右的民间融资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其中民间票据融资有5亿元左右。

(四)对大同市消费需求的影响

1.贷款利率上调将增加个人消费贷款的还款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个人消费贷款的需求。以金额20万元5年期的基准利率消费贷款为例, 利率上调后借款人将增加利息支出2700元,这对于普通工薪阶层而言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其次,连续的贷款利率上调,使一些潜在的借款人增强了对人民银行会出台后续加息政策的预期,从而会更多地考虑借款成本和还款能力,将使其借款需求受到一定的抑制。

2.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对公积金贷款业务影响不大。2007年3月18日的利率调整中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只上调了0.18个百分点,其上调幅度小于商业性贷款利率调幅0.09个百分点。由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总水平及上调幅度相对较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受冲击并不大。

三、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利率政策的作用在资源型城市中并未完全体现,这主要是由于地方金融市场不尽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结构单一、法人金融机构不健全、分支机构缺乏经营自主性和灵活性;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弱化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可见,只有在区域经济较为发达、社会保障机制健全、市场经济主体趋于完善、银企双方能对市场资金供求和利率调整作出灵敏反映以及利率政策传导机制顺畅等条件下,利率这一调控手段才能完全发挥作用。鉴于此,要实现央行价格型调控工具对地区经济的调控作用,就必须健全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机制,积极推进适应区域经济特点的非国有银行和中小银行的发展,使央行利率政策顺利通过金融机构而作用于实体经济,从而有效实现利率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

课题组组长:杜斌

课题组成员:高鸿黄培红

罗莉

上一篇:关于天津市资金流通配置有关问题的分析 下一篇:从紧货币政策下解决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