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环形撕后囊手术方法探讨

时间:2022-03-01 10:33:11

一期环形撕后囊手术方法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一期环形撕后囊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环行撕囊与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进行临床分组,不同分组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观察其对后囊混浊的影响,分析随访3~20个月。结果:观察组后囊浑浊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术后眼前节激光组45%、术中植晶体前撕后囊组42.5%、植晶体后撕后囊组47.5%(P均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一期; 环行撕囊; 后囊混浊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4.069

白内障是全世界第一致盲性眼病,它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术方式而获得复明的。目前最流行的手术方式是20世纪开展的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手术方式不断得到改进,而且越来越完善。术后囊袋内细胞增殖而致的瞳孔区混浊是白内障手术的最常见并发症[1]。后囊膜混浊因其直接遮挡视轴区而降低小心视力。对手术中发现后混浊的患者,后囊抛光不能使后囊混浊消失,一般取以下三种措施,术后眼前节激光,术中植晶体前撕后囊,植晶体后撕后囊[2]。取人工晶体植入前先行后囊环形撕除。为了探讨最佳手术方法,笔者所在医院眼科采用一期环形撕后囊手术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选取应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共160例160眼,根据手术处理方法分为4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为一期环形撕后囊手术方法组,其他3组对照组分别为术后眼前节激光组,术中植晶体前撕后囊组,植晶体后撕后囊组。观察组40例,年龄56~69岁,平均(65.43±11.27)岁。术后眼前节激光组40例,年龄57~71岁,平均(65.93±11.56)岁。术中植晶体前撕后囊组40例,年龄54~70岁,平均(65.49±11.65)岁。植晶体后撕后囊组40例,年龄56~71岁,平均(65.67±11.82)岁。四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方法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操作方法以显微开睑器或续线开睑。可做上直肌牵引缝线,使眼球固定以及随时调整眼球位置。也可不做上直肌牵引线。做以穹隆为基底的角膜缘结膜切口。距角膜缘后2~3 mm处做平行于角膜缘巩膜板层切开,深度约为1/2巩膜厚度。用巩膜隧道刀自切口向角膜缘方向进行分离,直至透明角膜,做巩膜隧道。于3:00位角膜缘穿刺前房,以供左手持器械进入前房操作。用三角刀经巩膜隧道越过角膜缘倾斜进入前房,使内切口上缘呈活瓣状,以便保持前房。向前房内注入黏弹剂,以连续环行撕囊法裁晶状体前囊,大小为5 mm左右。以注水针头自前囊膜下注入平衡盐水,进行囊下水分离术,使囊膜与囊膜下皮质分离。并进行层间水分离术,使晶状体核从包绕的皮质中充分游离。将超声乳化头从巩膜隧道切口伸入前房内,以表面蚀刻、原位碎核技术、刻槽分块清除、拦截劈核、乳化-劈裂等技术,将晶状体核粉碎吸除。换灌吸手柄,吸除晶状体皮质。前房及晶状体囊袋内注入黏弹剂,植入人工晶状体。如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一般无需扩大角巩膜切口。 如植入硬性人工晶状体,则需扩大角膜膜切口。从前房内吸除黏弹剂。检查角巩膜伤口是否渗漏。渗漏,则应缝合。通常巩膜隧道伤口无需缝合。结膜下注射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涂抗生素眼膏后遮盖[3]。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方法完成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如晶状体后囊膜完整,可选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一般尽量选择裹袋内植入。如果晶状体后囊膜不完整,可选择睫状沟植入。向晶状体裹袋内注入黏弹剂,以期形成前房,时有足够的操作可做上直肌牵引缝线。

1.2.2 其余三组方法 对手术中发现后混浊的患者,后囊抛光不能使后囊混浊消失,根据分组不同取以下三种措施:(1)术后眼前节激光组:对出现后囊浑浊的患者采用术后眼前节激光治疗。(2)术中植晶体前撕后囊组:皮质抽吸干净后前房注入粘弹剂,用截囊针将后囊划一小口,通过后囊裂口在后与玻璃体前界膜之间注入粘弹剂,再用撕囊镊自后囊破口处环形撕囊,前房再次追加粘弹剂加深前房,植入人工晶状体,抽吸前方粘弹剂,检查切口不漏水,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 mg手术结束。(3)植晶体后撕后囊组:在人工晶体植入后,再行撕后囊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后囊浑浊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术后眼前节激光组45%、术中植晶体前撕后囊组42.5%、植晶体后撕后囊组47.5%(P均

(78.93±23.17)min、术中植晶体前撕后囊组(83.27±31.20)min、植晶体后撕后囊组(88.43±30.14)min(P均

表1 四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表(n=40)

组别 后囊浑浊

例(%) 无后囊浑浊

例(%) 并发症

例(%) 手术时间

(min)

观察组 3(7.5) 37(92.5) 3(7.5) 54.27±12.73

术后眼前节激光组 18(45) 22(55) 11(27.5) 78.93±23.17

术中植晶体前撕后囊组 17(42.5) 23(57.5) 13(32.5) 83.27±31.20

植晶体后撕后囊组 19(47.5) 21(52.5) 12(30) 88.43±30.14

3 讨论

从中老年开始发生晶状体浑浊,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故又称老年性白内障。根据晶状体浑浊发生部位不同,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下性3类。尚不完全明了,目前认为氧化损伤是形成白内障的最初始因素。主要症状为逐渐发生无痛性视力下降。多为双眼先后发病。可出现近视、单眼复视或多视、虹视、眼前阴影等症状。迄今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4]。

手术仍然是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当白内障影响工作和生活时,可考虑手术治疗。随着技术与设备的改进,患者对视力的要求更高,一般矫正视力低于0.3即可选择手术。术前应做全身检查,对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呼吸道疾病的患者经内科治疗后再进行手术。术前还应做眼部详细检查及视功能检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在透明角膜做小切口,使用晶状体超声乳化仪粉碎和吸出晶状体核及皮质。此种手术切口小,愈合快,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采用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术后给予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也可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改善术后视力;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包括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激光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获得较理想的视力[5]。

在现代白内障手术中同样重要的相关因素是连续环形撕囊术。环形撕囊直径略小于人工晶状体光学区,前囊膜环形撕囊口的边缘位于人共晶状体光学区上,可减少后发障发生。例如,人工晶状体光学区直径为5.5 mm,环形撕囊直径应略小,为5.0 mm,撕囊口边缘遮盖光学区可使光学区的周边被前囊膜紧密地包绕,即形成“皱缩遮蔽”。这-技术的另一优点为:使容纳人工晶状体的囊袋与周围的房水或有害因素隔绝,从而避免炎症[6-7]。

本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后囊浑浊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术后眼前节激光组45%、术中植晶体前撕后囊组42.5%、植晶体后撕后囊组47.5%(P

观察组并发症出现3例(7.5%),主要为玻璃体脱出,显著低于术后眼前节激光组27.5%、术中植晶体前撕后囊组32.5%、植晶体后撕后囊组30%(P

显著低于术后眼前节激光组(78.93±23.17)min、术中植晶体前撕后囊组(83.27±31.20)min、植晶体后撕后囊组(88.43±30.14)min(P

参考文献

[1]李行文,冯秀丽.白内障手术中后囊浑浊处理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3):104-105.

[2]张海龙,丁相奇,赵宏.超声乳化术中环形撕囊对后囊混浊的影响[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8):601-602.

[3]凰广莉,石楚.白内障术中I期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87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147-148.

[4]林涛,张军.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后囊环形撕开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1,19(4):341-342.

[5]麦丹,陆华文.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20(1):70-71.

[6]郭未艾,王晓黎,吴文捷,等.后发性白内障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眼视光学杂志,2005,7(2):92-96.

[7]梅军,刘桑燕.后囊连续环行撕除对白内障摘除术后并发症的疗效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6(1):49-51.

(收稿日期:2012-11-16) (本文编辑:李静)

上一篇: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29例宫外孕的临床... 下一篇:赖脯胰岛素50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