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时间:2022-03-01 07:48:58

我院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 深圳 518112)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生的148例ADR报告进行分析。 结果:148例ADR中,涉及药物67种,抗感染药的发生率居首位,其次为免疫抑制剂及维生素类药物,循环系统用药等;抗感染药以头孢菌素类药物ADR发生率居首位;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首,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9例。 结论:在临床药品使用过程中,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宣传,重视对临床表现隐匿的不良反应的监测,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10-02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监测、收集以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将有助于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用药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拟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集并上报的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旨在了解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尽量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反复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筑起一道有效屏障。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ADR报告共148例,对上述ADR按性别、年龄分布,引起ADR的药物种类,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种类、中成药以及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患者年龄、性别与ADR发生的关系:148例ADR报告中,男性78例,占52.70%,女性70例,占47.30%。年龄最小的9个月,最大的79岁。148例ADR的年龄分布详见表1。

表1 192例ADR中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

2.2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药品种类涉及抗感染药、中成药、循环系统用药、消化系统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激素及其有关药物、维生素类药等。现将所收集的148例ADR涉及的药品进行分类统计,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详见表2;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类别详见表3

2.3 中成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148例ADR中,中成药引起的ADR共7例(4.73%)。分别由7种药物引起,其中注射液有2种,口服药4种,外用药1种。临床表现涉及皮肤系统、消化系统较多;具体情况见表3。

表2 引起ADR的药物种类及构成比

表3 中成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

2.4 单种药品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例数:单种药品以头孢硫脒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为19例,其次为头孢唑肟注射液13例、头孢替唑注射液11例。这些药品均为抗感染药物,以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较多。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较多;其中有头孢唑肟引起寒战、紫绀、发热的严重不良反应1例,由头孢替唑引起呼吸困难、寒战1例。单种药品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见表。

2.5 ADR涉及的主要器官及临床表现:148例ADR中,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伤。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各种皮肤和瘙痒,其次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损害等。ADR涉及的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详见表5。

2.6 严重不良反应: 148例不良反应中,有9例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有2例为新的严重不良反应。所有的严重不良反应均是由注射剂引起的,由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3例(占33.33%),主要包括降纤酶注射液、头孢地嗪注射液、头孢替唑注射液、密盖息注射液、头孢唑肟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硫普罗宁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

3 讨论

3.1患者性别、年龄与ADR的关系:从表1可见,148例ADR中,男性78例占52.70%,女性70例占47.30%,男性女性比例基本相同,与国内其他文献报道略有不同[1]。60岁以上50例占33.78%,51~60岁34例占22.79%,41~50岁15例占10.14%,31~40岁20例占13.51%,可以看到,随着年龄增加,出现不良反应可能性也增大。可能的原因是老年人疾病多,每天服用的药物较多,合并用药多,药物之间引起的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并且随着老年人肝、肾、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影响体内药物的排泄及靶器官对某些药物作用的敏感性增加。

3.2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从表2可以看到,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了所有药物的75.68%。主要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药物。与国内其他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文献一致[2],这与抗菌药物种类多、使用频率高,且使用时间长,合并用药有密切关系。有国内文献报道[3],喹诺酮类在抗菌药物中引起的ADR占最多,而我院对喹诺酮类使用管理比较严格,使用量少,发生的ADR反而少,这说明,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对控制ADR的发生,很有作用。因此临床必须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或避免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情况出现。

表4 单种药品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例数及构成比

表5 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

3.3加强中成药的使用管理:中成药由于中药成分比较复杂,人们对其有效成分的药理、毒理、疗效等方面的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在缺乏科学、有效的内在质量控制方法下极易引发ADR;而且中成药注射液所含蛋白质或生物大分子作为过敏原,也极易导致过敏反应发生。另外,在注射剂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加入过量的助溶剂、稳定剂等添加剂,也加大了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率。中药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后产生不溶性微粒引起发热或过敏也是导致ADR的主要原因。中成药引起的7例药品不良反应中,4例为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这是由于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禁忌症描述简单,药品不良反应缺失导致的。为了加强中药注射液的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卫生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建议医师认真学习通知的内容,掌握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使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地使用。

3.4重视ADR引起的个系统器官的损害:ADR引起各系统器官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共85例,,占57.43%。临床表现以皮疹和皮肤瘙痒为主,这可能是(1)因皮肤损害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判断,而且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2)另外各种皮疹主要为变态反应所致,目前临床常用药物有的为全抗原或半抗原,进入人体后较易引起变态反应;(3)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而引起的变态反应。

3.5 重视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148例不良反应中,有9例严重不良反应,占6.08%。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样反应、精神病样反应、胸闷、气促、呼吸苦难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定义是引起死亡或致畸、致癌或出生缺陷或是对生命有危险或对器官功能永久损伤或导致住院时间延长。9例严重不良反应中,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引起的精神病样反应、幻觉、烦躁最为严重,患者用药3天后出现烦躁、胡言乱语、幻想等精神症状,最后患者需转至精神病专科医院治疗。因此我们在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必须及时停药、对症处理,同时药品的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尽量避免超剂量、超疗程用药。

结合我院148例ADR报告的分析与评价,为减少药品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了解患者的既往史,尽量做到个体化给药。选用药物时权衡利弊,不仅要掌握所用药品的适应症,还要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尽量避免不良反应。药师在审核处方时,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进行改正。护师应严格护理操作,掌握输液配伍顺序、适当的输液滴速,注意加强用药后病情变化的观察。只有在医师、药师、护师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尽量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熊百莉,何晓霞,柴中平,等.我院2005~2007年1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23):1818

[2] 周勇,田月洁,黄传梅,等.13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8,5(4):225

[3] 玉顺子,金英顺,刁继红.我院113例药品不良反应综合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13(28):1121

上一篇:腹部卒中误诊为左卵巢囊肿破裂出血一例 下一篇:三尖瓣闭锁合并肺动脉瓣闭锁\功能性单心室\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