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探讨

时间:2022-03-01 06:08:52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探讨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是一个新型产业,又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体制的转换必经之路。从学生的自主阅读与群文阅读探讨入手,结合班上学生的知识结构、读写及理解能力,循序渐进,以达到学生阅读活动的效果。

关键词:阅读兴趣;能力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也不断发生着根本的变化。我所在的教育主管部门对“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也同时在教学中不断地推进与深入,使我市的语文阅读教学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面对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挑战。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也纷纷加入到探索行列。在实践中我感受到阅读教学的乐趣与快乐。其实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呼唤小学生进入自主阅读“情趣”环境

在古代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我们降低了目标,教授的是学科。从神圣的智慧沦落到学校教材知识,标志了多少世纪以来,教育上的一种失败。现在的教师期待通过读书,让我们的教育重拾往昔的智慧。(摘录朱永新《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新教育改革发起人》)这字里行间都在呼出:学生能力培养(智慧),要提高和唤醒沉睡的智慧,就必须从娃娃抓起。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大力提倡阅读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阅读教学中得到启迪,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都彰显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

二、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儿童阅读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儿童阅读如果没有抓好,学生就不能养成阅读的爱好与习惯,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

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我现今带的六年级语文教学任务,从学生的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感到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克服了以前的恐惧心理。我认为阅读教学给师生带来了无限乐趣。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者,还要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要千方百计地把儿童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激励挤进课堂,抓出实效。

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小学阶段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学过的诗文,要提倡多背诵。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和积累,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一生。与此同时,语文阅读教学中大胆地启用学生上讲台做小老师(老师做学生)组织学生来学习理解课文、学习归纳段落大意(包括给课文划分段落、写段意及写作特点),从而以人人参与阅读学习活动中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课外阅读与写作兴趣的培养是相互作用的。一个班级的阅读能力,不仅表现在读、理解应用的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写作兴趣的培养上。为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于是推出了班级作文《成长的――脚印》(由学生自己打字、排版,教师给予指导校正),期期作文都包含全体学生的汗水、智慧。这一切是与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分不开的,他们从书中汲取他人的写作方法,了解作者写作意图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爱好,对自己作文成果总在张张小脸上绽开自豪的微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由于班级坚持课外阅读、学习语文兴趣、动手参与的结果。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思考的历程,他是帮助学生打开世界的工具,也是触碰学生心灵的钥匙,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尊重学生感知与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课内外适当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在读中感知文章将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阐述。但光一遍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中,使学生知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深刻道理。

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同时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除了学生个人自主阅读外,还应结合小学生群体活动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群体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就更能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在阅读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阅读后让学生感知与认知文章的魅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从而达到群体阅读的效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教师是学生步入知识海洋最初的引路人,需要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开发,让每个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活动中感到快乐!

上一篇:阐述小学几何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有效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