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源务本话阅读

时间:2022-03-01 12:05:34

求源务本话阅读

大庆市200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为两篇课外文章,即《中医科学论》和《寒山寺》。从试题本身和抽取的560份考生试卷来看,试题从选材到设题既体现语文学科的“源” ,又关注到了发展学生个性的“本”,并对语文教学以及中考复习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一、试题评价

(一)关注生活,以人为本。文本阅读选材符合“课程标准”中“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理念,又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将文本学习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选文淡化文体,两篇文章涉及不同领域题材,但都贴近生活,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如,《寒山寺》一文,这篇阅读材料充分体现了命题人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引导考生领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同时引发学生对“心中有诗意”人生乐趣的追求。

(二)考查能力,关注个性。试题中没有刻意考查学生掌握文体知识的情况,也没有用名词概念为难学生,而是强调精细的阅读与个性的阅读体验,重在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整体驾驭文本归纳概括的能力,感悟提升以及表达自己独特感悟的能力,自身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考点合理,赋分恰当。题目设置从形式到内容,从文本到延伸都有所关照。问题设计合理,考点辐射全文每个自然段,既考查学生整体驾驭文本的能力,又成为下一步阅读教学的一个启示。试题各题赋分比较合理,打破难题赋高分的常规思维,既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又实现试题甄别、选拔的使命。

二、卷面分析

(一)阅读《中医科学论》(有删节)(10分)

试题12:第③自然段中“中医与西医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认识生命与疾病,同样走上了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认知规律的途径”,这句话中“中医认识和把握事物规律的途径”具体指什么?(3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做这道题只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找准相关信息区域,能上下贯通读懂文义就能得分。此题得分率很高。

参考答案:运用“天人合一”的整体方法即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分析整合来认识事物。(关键词为“天人合一”、“整体”方法、对事物“现象”的分析整合。)

试题13:近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医学在西方医学的影响下相继消亡,中医学为什么能够继承而不废?请从文中找出两点理由。(2分)

分析:本题仍然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前一题不同的是,需要从整体上,对全文进行高屋建瓴地把握,考查学生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还有语言组织能力。学生得分情况是,260人得分,占46%;300人没得分,占54%。失分的原因是:(1)阅读中把握信息的敏感度不强,关键句、词一处也找不到。(2)归纳、概括能力欠缺,组织答案语言的能力薄弱。(3)大段抄写原文,有用没用的都写。(4)有的学生放弃回答。

参考答案:(1)中医学是基于中华民族传统而产生的一种医学,是民族生存和延续的灵魂。有深厚的文化积淀。(2)中医学有稳定的认知疾病的方法,与西医同样走上了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规律的途径,并能够与时俱进,可以有效应对“非典”这样的疾病。(3)保护中医学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生命与健康的需求和未来生存的关注的需要,也是对传统知识、生物与文化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需要。(答对两点得满分,一点得1分。)

试题14:下面选项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2分)

A.构成中医学传统的核心,是对生命与疾病的认识。而这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本质特征;B.有兴趣并能够传承中医学这一传统的人也在逐渐减少的原因:一方面是西方现代化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需要长期的实践甚至领悟才能真正掌握中医学,人们的眼睛还不够深远;C.中医学起源于西汉时期刘向等人整理的图书,他把中医学分为6大类,“方技略”是其中的一大类,包含“医经”、“经方”、“房中”、“神仙”4个类别;D.不管是“同病异治”,还是“异病同治”。其中原理是中医学通过辨“证”来对“证”下药。因为“证”是现象层面的,所以是不断变化的。同样的病,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证”。

分析:本题也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但由于选项内容的感性直观,所以,得分情况比较好。

参考答案:C。

试题1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上文,说说人们对中医应持有的正确态度。(3分)

材料一根据报道: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病亡是因为拒绝西医治疗。与许多人一样,陈晓旭对中医中药的认识,存在着许多误区,如果相信中医能治愈现代医学治愈不了的疾病,相信中医治本,如果效果不佳,那是因为中药见效

慢……所以,陈晓旭拒绝手术,一直在吃中药。“病情不见好转,她就以为是中医效果慢”,“虽然知道病情严重,但她对西医疗法还是很排斥,坚持回家吃中药”。最终,“林妹妹”被她迷信的中医药误了宝贵的性命。

材料二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中医在英国已逐渐走出唐人街。目前,3 000多家中医诊所和中药店遍布英伦三岛各大小城镇,仅伦敦地区就达400多家。不少西医疗效不明显的病人慕名转求中医,中医已成为西医之外最受英国人欢迎的辅助医疗手段。此外,中医针灸正融入英国主流医疗体系,英国医学会曾建议卫生部将中医的针灸列入国民保健计划。

分析:本题以提供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辩证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学生失分比较多。152人得满3分,占27.14%。大部分学生不能得分的原因是不能完全领会两则材料的内容,侧重针对材料一回答问题,这样自然造成观点的片面性。此外,有的学生不会辩证看问题,语言表述没有条理,思维混乱。

参考答案:既要认识到中西医的各自优势,也要看到它们各自的不足,不应抵制或歧视任何一个。应科学地认识它们,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方法。(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寒山寺》(13分)

试题16:“这首诗如同一股挥之不去的意绪,一直缭绕在我心头。”作者的心头为什么一直缭绕着这股意绪?这首诗对作者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相关的信息区域,从中筛选并提取有用信息,然后组织答案文字。这一题的相关信息区域就在题干引文所在的段落中。失分原因:一是忽视两问,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不会组织语言大段抄写原文。三是文本领会不透,问题要求没弄清楚。四是语言缺乏逻辑性,多病句。

参考答案:①因失意而长期浸淫在诗歌哀婉的意境中。②摒弃种种功利声名,心灵变得透明纯粹。

试题17:“但谁能料到,寒山寺居然会是这样的呢?”作者游览寒山寺,在哪些方面感到出人意料?请根据文章加以概括。(答案文字不超过40字。)(3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相关内容在文章的第5、6、7三段,但三段内容各有所侧重。第5段侧重于自己先前的主观想象,现实的环境与想象有出入;第6段侧重于诗意的品悟,眼前的景色与诗意不相同;第7段写本应清幽的境界却如同闹市,与自己的情趣与追求相异。此题相对来说难度不大,在5、6、7三段里对比很鲜明。失分原因:有的没有回答出作者意料与现实的不同点,只写寒山寺的特点。有的学生3个侧重点只概括其一或其二。

参考答案:现实环境与主观想象不同,眼前景色与诗作描写有别,清幽的寺院如同俗世的闹市。

试题18:“陌生人”的一席话,使“我心一怔,胸境顿时开阔”。作者从“陌生人”的一席话中领悟到了什么?请用你自己的话来回答。(4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照抄原文不符合“用你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要求。“领悟”的应该是道理,不能还是就事说事,因而要对原文的叙述有所概括和提升。失分原因:答案要求两个要点,即我们不能强求现实的境界与古诗的意境相同,我们应该珍惜心中那份诗意的追求。很多学生只答出一方面的要点,所以得2分的学生很多。

参考答案:世事变化,我们无法强求现实的境界与古人的诗意相同;在与世俗的抗争中,我们应该珍惜心中那份美好的诗意追求。

试题19:文章结尾又写到诗人张继,这样的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2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思路的分析和对表达技巧的鉴赏。一是首尾照应,二是想象,对用意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此题64人得满2分,占11.45%。失分原因是,有的找不到答题的切入点,答题不着边际;有的不认真读题,想当然地去联系实际谈感想;有的不能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回答。

参考答案:①文章开头从张继的诗歌说起,结尾又写到张继,首尾照应,使结构更为严谨。②想象诗人赞赏“我”的看法,对文章主旨作了进一步的肯定,也使文章更富有情趣美。

三、几点思考

《中医科学论》满分10分, 8分以上310人,占55.36%,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得满分。《寒山寺》满分13分,10分以上只有19人,占3.39%,很多学生4分题只得2分,甚至1分,3分题得1分,有的不得分。

综合看两道阅读题,从问题设置到答题效果,都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首先,从设题角度看,命题思路呈现一致性:每道大题的第一小题(12题和16题),都是从文章前半部分的某一段设题,信息区域明确,方便学生回答,并且分值都很可观(12题3分和16题4分),这样的设置既符合一般人的心理认知规律,又关注到了考生的考场心理。接下来的其他问题13题和14题、17题和18题都需要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前提下做答。最后两道小题,15题和19题也都是在全文基础上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上述的试题设置程序切合教学过程中对一篇文章的学习流程,这一点,提示我们在平时教学设计过程,关注学生认知的“序”。

其次,引发我们进行深度思考的是:设题思路一致的两大阅读题,学生的答题效果却迥异,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里不排除文章题材、体裁的差别,也不排除文章内容深浅度以及学生阅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但是,从学生答题思维的流畅性和分数统计数字来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学生的基础、技能、技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没能同步发展。《中医科学论》一文,内容文脉清晰,层层推进,结构严谨,从中医的起源、发展,到精髓核心,再到本质特征,最后到现状与未来。学生能把这样的文章理解好,说明什么问题呢?一是说明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强,二是说明我们平时对学生的阅读技能、技巧的训练很有实效。再看《寒山寺》一文,条理很清晰,但内容艰深晦涩,从学生熟悉的《枫桥夜泊》起笔,引出“我”对这首诗的独特感受以及“我”参拜寒山寺的意愿,中间部分写“我”终于得游寒山寺,描写了现实中的寒山寺与“我”想象得大相径庭,在我失落怅惘之际,陌生人的话让“我”顿开胸境,文章以想象夜宿姑苏会张继收尾。阅读《寒山寺》一文的失分主要在于学生缺少感悟文章内涵的能力,更缺少品味作者情怀的灵动。基础、技能、技巧固然重要,但是永远不能替代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文章写作固然重要,结合生活的个性化阅读理解同样重要,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语文素养更重要。

四、教学建议

1. 处理好语文教学中的几种关系

①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语文教学中重阅读轻写作,集中时间练写作的情况很普遍,所以建议教师在阅读中融入写作训练。其实,一篇阅读课文或者阅读材料宏观上都不外乎两大知识要点,即“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如果这两个问题得到了切实的关注,那么19题得满2分的学生可能就会多些。

②技术与素养的关系。在教学中我们一向重视方法、技能、技巧的训练,尤其是中考复习阶段,从卷面反映的情况来看,方法、技能、技巧不是万能的,如阅读题第18题用自己的话说出作者的感悟,需要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感悟文学作品的能力,与作品人物心灵对话的悟性。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做文学、社会等方面的积累,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这对学生学文和做人都是必要的。

③课本与考试的关系。毕业年级的教学往往受“考什么教什么”所左右,一切教学都以应试为宗旨。如,了解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选自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教师在现代文教学上就匆匆走过场,而把主要时间花在文言文复习上。殊不知,这种方法,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所以建议教师以课本为立足点,以精学一文带动一类为原则,以课本中的一点辐射到阅读层面、写作层面、生活层面以及情感的层面。这一做法有助于学生应试,更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2.多做一些小事

毕业年级学生大块的时间都用来上课复习,很少有自己的业余时间,再加上其他学科有做不完的习题,这时,学生的语文复习时间就显得很窘迫,所以,建议教师利找时间做点“小文章”,如,做点小发现――观察身边的人,发现身边的事,感受身边的景;写点小练笔――内容自选,长短不限,随时动笔;发点小感慨――家事国事,大事小事,评事论理;搞点小活动――名人幽默,成语接龙,背诵小比赛等。易于操作的小事很多,可以舒缓学生绷紧的神经,激活他们沉睡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学生带着情趣去阅读,去欣赏,去复习,一定会有大收获。

(作者单位:大庆市第58中学)

上一篇:写个倒“福”贺新年等 下一篇:黑龙江省中考联合命题语文试题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