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由跟进式教学向引领式教学转变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2-28 08:23:43

实现由跟进式教学向引领式教学转变的几点思考

【摘要】军队院校,应该实现由跟进式技术服务教学向引领式训练指导教学转变,为战法训法创新及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现代作战培养满足全面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关键词】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教学实效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11-02

作为军队院校,应该实现由跟进式技术服务教学向引领式训练指导教学转变。军队院校要深化转化教学成果,立足军队院校特点和建设任务,加强针对性指导,不断提高引领式训练指导教学的质量和层次;要坚持稳步推进,研究处理引领式训练指导教学转型与部队稳定、长远建设与阶段性任务的关系,有计划、分步骤地稳步推进引领式训练指导教学开展;要搞好协调配合,牢固树立想部队所想、急部队所急、帮部队所需的思想,主动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树立一盘棋思想,确保引领式训练指导教学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始终占领作战训练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制高点,为战法训法创新及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现代作战培养满足全面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一、实现由跟进式教学向引领式教学转变需创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指人们通过对教学本质、特点、规律的概括而形成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它指导教学全局,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

创新教学理念是深化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的先导。教学不是一种盲目的活动,不是一种随机的决定,而是建构在科学筹划和精心设计之上的一种高级活动,即在从事具体的教学行为活动之前,必须有总体设计。这个总体设计,是教学思想与观念的具体化,是教学理念的反映和落实。它不仅影响着教学目的、教学方针、教学内容和教学制度的制定,还规定着教学实践的程序、方法、方式和途径。因此,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必须从创新教学理念入手。只有这样,军队院校教学才能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才能培养满足全面建设现代军队需要的高素质军事人才。一是以探索新知识为主。传统的军校教学,是一种以知识的传授和积累为主的教学,目的是使受教学者被动地适应已有的一切。创新教学,则是要促进教学从传授知识向启发创新转变,教学的着眼点在于改造、超越已有的知识,并创新出新的知识。二是以学为主。传统的军校教学从总体上讲是一种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员的讲授为中心,学员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员的主体地位,阻碍了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压抑了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创新教学理念,则是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着眼,在教学全过程中,始终把学员放在主体地位,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引导学员自觉能动学习。三是注重个性发展。传统的军校教学,以教为主,以教员的标准答案作为判断学员学习成绩的尺度,实质上是对教员知识和能力的复制。实施创新教学理念,就是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肯定和鼓励学员的个性发展,根据学员特点因势利导,给学员较多的创新时间和空间,促进学员的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实现由跟进式教学向引领式教学转变需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军队院校教育的基础环节。耍加速由跟进式技术服务教学向引领式训练指导教学转变,还需从基础环节抓起,完善与军事人才培养相配套的教学内容建设。

完善教学内容建设,首先要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要紧贴部队作战理论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从实战要求出发,科学设置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着眼信息化战争和军事斗争准备对新型指挥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重点传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突出长效性和稳定性;专业课加强对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战法的训练,确保前瞻性和适应性。其次要推动教学方法创新。注重开发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模拟训练,普及网络教学,探索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突出案例作业、想定作业和实兵演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切实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结合起来,使培养的军事人才既能胜任任职岗位,又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后劲。再次要大力加强学术科研。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科研服务教学的思想,积极开展教学理论研究,以高水平的科研牵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紧紧围绕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和部队建设需要,全方位、多途径拓宽科研立项渠道,为提高教学水平搭建跃升平台。最后要不断优化组训方式。按照新的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要求,坚持先基础后运用、先技术后战术的原则,强化联合观念,注重加强各专业间的融合,积极探索战技结合、逐级合成、联合教学等新组训方式,加强对军事人才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训练能力的培养。

三、实现由跟进式教学向引领式教学转变需促进教学实效

教学实效指的是取得的实际效果或成效,其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员有没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学态度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促进教学实效,“谋事”在教员,“成事”在学员,“考试”是检验标准。只有在教、学、考三个方面同时发力,才能最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一是教员要立足基础知识,创新教学方式。教员要有驾驭课堂的丰厚知识底蕴,这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保证。教员还要敢于创新、勇于尝试。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员不能永远安于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要根据学员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要勇于探索,院校也应该赋予教员更多的教学自主性,允许尝试各种不同的授课方式,即使失败,也为自己和他人攒下一笔宝贵的经验。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习动力。如何激发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获得激励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通过建立竞争机制,培养学员的责任感,使学员获得肯定,从而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建立激励机制的时候要考虑个体差异,具体分析和找到激励他们的因素,建立合理、公平的激励制度,就可以发挥人的潜力,提高学习效果。针对部分学员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理,还应当合理地运用批评、惩罚等负激励手段,对被激励人员产生警示作用,产生压力和危机,从而激发积极和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三是加强实践环节,实施过程考核。考核方式改革的重点,一是强调从考查学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向考察学员的应用能力转变,二是建构与任职教育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评价体系。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教员设计的各种教学环节,注重和坚持有效的教学过程对形成专业特色,提升学员综合能力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四、实现由跟进式教学向引领式教学转变需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根据培养目标确定的,是对培养不同专业人才的特有要求。军队院校培养军事人才的方向和要求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教学目标上。

准确定位军队院校教学目标,才能对教育对象提出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标准要求。军队院校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员具备以下三种能力:一是绩效驱动能力。绩效驱动的能力可以分解为五个方面的能力要素:战略思考能力、决策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可靠的专业技能。对军队院校学员而言,通过较强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具备能在现有或未来工作岗位上取得良好工作业绩的能力是军队院校教学的根本目的,可以被视为首要教学目标。二是组织领导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可以分为四个能力要素:愿景构建能力、管理多样化成员的能力、团队建设的能力、冲突管理能力。军队院校学员将成为所属部门的领导和单位的管理骨干。因此,具备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是军队院校教学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三是自我发展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包含四个方面的能力要素:1、持续学习能力。对新军事变革的最新成果保持高度敏感,定期更新已有知识储备。2、外部认知能力。时刻了解国际、国内政策和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掌握外军动态,确立我军在世界军事竞争中的定位。3、弹性工作能力。要开放地面对新信息与变革,调试行为和工作方法,以应对新的环境条件和突如其来的障碍。4、自我调适能力。即能够有效处理压力,时刻保持精力集中、乐观豁达,能有效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可见培养自我发展能力是必要的教学目标,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应对和平衡各种变化,取得未来高科技战争胜利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杜改君,牛得青. 从贴近到引领:确保任职教育院校教学转型的前瞻[J].中国军事教育,2012.10

[2]张付.21世纪西方军事院校教育透视[M].国防大学出版社,2004.06

[3]苏岐芳,李希文.教学过程有效性的要素分析与实施策略[J]. 台州学院学报,2010.03

上一篇:教学新尝试之我见 下一篇:提升高中生对化学教学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