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泥塑艺术造型的审美意蕴

时间:2022-02-28 08:19:37

凤翔泥塑艺术造型的审美意蕴

摘 要: 凤翔泥塑是凤翔民间艺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在中国民间泥塑群体形象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它从现实生活中诞生,在风俗民情中演变,是世代相传的深层精神文化积淀。质朴、率直,没有任何拘泥做作;粗犷、豪放,天真烂漫,既反映着黄土高原淳朴的民风和厚重质直的民族意识,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瑰宝。本文透过五彩缤纷的造型形式,从个性化的表现手法中选择、归纳,对凤翔泥塑艺术造型的审美意蕴进行简略探析。

关键词: 凤翔泥塑 艺术造型 审美意蕴

民间美术造型产生于形形的民俗活动中,中国人的民俗心态又给自己亲手创造的民间美术烙上深刻的印迹。对生命的真诚向往和对吉祥、幸福的执著追求是人们对人生的希望和寄托,因而用心血和智慧将自己虔诚的信念和希望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亲手创造的形象上。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陕西凤翔泥塑也不例外。

凤翔泥塑是凤翔民间艺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透过它那奇特的造型,依稀可见远古传统文化的神秘之光;从它那亲和的媚态中,又能体味到民俗文化的深邃内涵。

1.神秘气息

陕西宝鸡地区是著名的民间社火之乡,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千阳、陇县、太白、眉县等地的乡民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社火游艺活动,社火脸谱是游艺活动中的一道主要景观。社火脸谱是民间艺人的杰作,它与虎头挂片有着许多共同之处,粗犷、热烈、鲜明,与民情风俗水融。凤翔的泥老虎、泥娃娃、斗牛、金瓜、泥兔、泥马等,都是村民们熟悉和喜爱的东西。这里婴儿满月,外婆一定要给孙儿送一只最大的泥老虎,是用虎威避邪,以寄托长辈对孩子的疼爱之情,希望孩子平安无恙,长得虎虎实实。每逢庙会,人们总要从神庙那里买回一只带红绳的泥虎回家,称之“平安虎”,以保佑全家人平安吉祥。还有“麒麟送子”、“娃娃骑虎”、“娃娃骑象”等,寄托着人们希冀家庭兴旺、子嗣满堂的美好愿望。凤翔泥塑在中国民间泥塑群体形象中有着它独特的地位,这是因为它在造型上有着独特之处。凤翔泥塑得以在乡间流传,正因它能启迪观赏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寻味潜藏着的情感智慧,以得到人生的和谐与满足。特别是一说道凤翔虎头挂片,就会有人将它那威猛而震慑人心的面具造型与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相联系;也会有人将它那简括、抽象、符号化的造型特征追溯到远古图腾文化时代。商周青铜器反映出奴隶社会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敌视和压迫,充满着恐怖、神秘、威吓的“狞厉美”。有着古老历史渊源的凤翔泥塑,经过历史岁月的演变,虎头挂片在造型格局上依稀可见青铜饕餮纹的威严和悍猛。这一特征的保留,是劳动者借以来震慑鬼魅和驱除邪恶。在凤翔农村,以虎头挂片为代表的虎头系列造型,进入到家家户户的每个角落,在人们的生活与意念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这无疑是图腾崇拜意识在当代农村的残留。西周与先秦是中华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审美意识的奠基阶段。从西周的岐山到先秦的雍州,从扶风周原出土的珍贵文物到当今仍在流传的凤翔泥塑,人们不难看到凤翔民间艺术的深厚历史底蕴和古老传统文化的神秘孕育与造就,才使凤翔泥塑富有深邃与隽永的艺术魅力。

2.朴拙手法

凤翔泥塑不论是从最初的创作毛稿制模、翻胚,还是到最后的彩绘、出线、装色上光等,都是纯手工制作,整个过程经过数十道工序,制作态度严谨认真,我们不由得对凤翔彩绘泥塑的创造者肃然起敬,因为是民间匠师的精心造化才给了这一团团黄土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和灵魂。这种浑厚、质朴又满怀热情的民间艺术品是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和琢磨的。

泥塑俗称“彩塑”,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品。凤翔泥塑造型以人物、动物为主,每个泥塑皆独一无二,一线一面展现着憨厚、质朴的的西部风情,同时也体现着民间艺术家们的坚韧和智慧。

塑与捏,是凤翔泥塑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泥塑造型的基础。从对泥土的严格要求到取回泥后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捏塑、制模、翻胚、烘烤、对合、修缝;晾晒;粉白、阴干,经过水洗后,除去泥塑上的杂质,然后用水粉刷白,再在阴处晾干。在整个塑捏的过程中只取大形大势,忽略细枝末节,塑简法之形,捏扼要之势。这种简扼造型首先来源于它的实用性,为了使泥塑不易破碎、便于把玩,造型者必须强调主体,省略局部;保留主干,删除枝丫,同时保持泥塑的团块状态:圆浑、光滑、适手,在娃娃娇嫩的小手中也把玩自如。实用性的限制恰好给泥塑的质朴大气造型增添了施展余地。

勾线是凤翔彩绘泥塑制作至关重要的一道环节,也叫绘型。一是通过线描表现出各种吉祥图文;二是为上彩划分了一个明确界限。线条是造型的根本,分为四大类:主线,绘出主要结构,粗犷有力;分线,往往随主线而行,细腻清秀;随线:随机应变之线,利落劲挺;绕线:装饰性强,婉转流畅。如此变化多端的线条加上少量碎点与块面的配置,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白描图。看过胡深创作的白描虎头挂片的人无不啧啧称赞。白描虎头挂片由此成为一件倍受青睐的独立艺术佳作。泥塑勾线往往是悬手在起伏不平的泥片上勾描,轻、重、徐、疾、抑、杨、顿、挫,技艺娴熟、沉着稳重,效果精美,如庄子云:“既雕既琢,复归于朴。”足可令专攻线描者自叹弗如。

敷彩是凤翔彩绘泥塑制作的“压轴戏”,亦是形成凤翔泥塑特色的关键所在。凤翔泥塑的色彩就像陕西关中庄稼汉的性格,大方、豪爽、热烈、纯朴、浑厚,不遮不掩地运用大红大绿,直截了当地采取黑、白、红、绿、黄等未经调配的基本色。据胡氏泥塑传人、六营村青年胡新民说:黑色表现为“力”,像画中的石;白色表现为“心”,像画中的草木;黄色则表现为“熟”,像画中的果实。在色彩学上,黑色有沉默、严肃、力量、刚正的含义;白色有正直之意;红色则象征着庄严的力量的事物;绿色更是与生命相连。这些颜色的“大联合”,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自然界生生不息、开花结果的自然规律,同时也反映出劳动者对生命最直接最质朴的敬重与热爱。

3.简练夸张

民间艺术家的创造,专注于内心意趣情感的率真表达,他们在塑造形象时,往往不是视觉印象的直接复制式的模拟,而是根据自己的心意和用途对对象本身进行改造或者修饰、规范。在对象的塑造上,他们较多的是因时因地因材料制宜、相互因借、不事虚饰、以概括性的手法展现出物象自然、质朴的本质风貌来。

“泥货没样样,算做算端详”是千百年来泥塑艺术家们总结出的经验。凤翔泥塑艺术家们抓住了动物的性格动态特征,舍去繁琐细节,力求对象的典型性;泥坯只塑雏形,细部凹凸及刻画都非常简练,主要以描绘敷彩来表现形象的外貌特征;注重正侧面的精心捏造,勾线染色,其余部分只捏大型粉饰而不加装饰。头部是凤翔泥塑传神的重心所在,形成了圆雕正面刻画充分、背侧面相对扁平的视觉效果。风向泥塑虎头挂片和坐虎多在正面细致刻画,这顺应了中国人习惯从正面观赏的思维定式。老虎不是自然主义的写实,而是运用抽象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把本来可怕的虎变成惩恶卫善、辟邪纳祥的艺术品,人们不是望而生畏,而是觉得温驯可爱。头部的夸张意在营造一个视觉兴奋点,是对象精神特征的主观强化,这传承了青铜器纹饰中兽面纹的造型特征。从青铜虎头纹和兽面纹中的“整体展开式”和“省略式”看,无疑是正面的虎头,但从中间分开来看,则变成了两条侧面相对的龙。著名艺人胡深说:“泥塑要抓住动物和人物的特征。动物眼珠要大、眉头要皱,这样才威风神气;人要抓住英雄‘无项’、佳人‘无肩’的特点,这样才显出英雄刚烈勇猛,丫环、小姐苗条秀丽、温顺贤惠的体态特征。”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2]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最书/绝活儿/凤翔泥塑[J].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3]第一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第一辑民间美术类、民间音乐类[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上一篇:手指踏板技巧的运用 下一篇:高校外籍教师的聘用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