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春季羊常见病的防治

时间:2022-02-28 06:05:35

北方冬春季羊常见病的防治

摘要:羊群常因环境质量和营养水平下降而感染疫病,出现“春乏”死亡的现象。因此,如何搞好羊群安全越冬渡春,减少羊群发病死亡率,是北方地区养羊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将北方冬春季节常见羊病的防治技术做了介绍。

关键词:北方;冬春季节;羊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2-0047-02

1 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又叫梭菌性肠炎,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犊牛和羔羊的急性传染病,习惯上将羔羊的梭菌性肠炎称为羔羊痢疾,该病多在犊牛和羔羊出生后1周内发病,尤其以2~3日龄最易感染。经消化道脐带或创伤而感染。还有羔羊体质瘦弱,气候骤变寒冷、哺乳不当和饥饱不均等也是诱发的一个特点。潜伏期1~2 d。开始羔羊精神沉郁,不吃奶,不久发生腹泻,粪便恶臭,便血,卧地不起。治疗不及时,1~2 d可死亡。仅有少数轻者自愈。有的羔羊腹胀,无下痢或排少量稀粪,有神经症状,四肢瘫痪,呼吸急促,口流血沫,最后昏迷,头向后仰,体温低于常温,在数小时到十几小时死亡。常见胃肠黏膜出血,水肿,溃疡或坏死。

防治措施:首先是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羔羊体质,做好保暖及合理哺育。其次是搞好病羊的隔离与消毒工作,对环境要进行彻底消毒。①每年1次,用羊三联或五联苗进行接种。对妊娠羊在产前2~3周再接种1次。②金霉素20~21 mg,亚氨酸钠24 mL,溶解后静脉注射。③磺胺脒0.2 g、次硝酸铋0.2 g、鞣酸蛋白0.2 g、小苏打0.2 g,加水适量,混合后一次服用,每日3次。对发病较慢,排稀粪的病羔,可灌服6%硫酸镁(内含0.5%福尔马林)30~60 mL,68 h后再灌服1%高锰酸钾液10~20 mL。④大蒜捣碎汁半匙、白酒半匙,醋半匙混合后内服,每日2次至痊愈。脱水羔羊,每天补液1~2次,口服。补液盐或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20~l00 mL。

2 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羔羊。当寒冷、潮湿、多雨雪、气候剧变、圈舍通风不良、营养缺乏和饲料突变时易发生内源性传染。

预防:平时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羊受寒冷侵袭,做好环境消毒。对已经发病的羔羊,应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并将其立即隔离。圈舍、用具用10%石灰乳或3%来苏儿溶液、5%漂白粉溶液进行消毒。

防治措施:将青霉素80 万IU、链霉素100 万IU混合,1次肌肉注射,每天注射2次,连用3 d。对严重病例,可用四环素或磺胺噻唑钠等配合5%或10%的葡萄糖溶液注射。

3 羊风湿症

羊风湿症多因风、寒、湿的侵袭使肌肉、肌腱、关节等部位呈现疼痛。急性发作多突然发病,有的伴有体温升高,病羊卧多立少。羊在昨天入栏好好的,第二天早晨赶出栏时,羊出现瘸腿症状,不爱活动。在驱赶运动一段后症状明显减轻,停止活动后,再强制运动时症状又加剧,再运动一段时间后症状又减轻。

防治措施:加强羊圈的卫生管理,使之干燥,可以铺设垫料。①5%醋酸可的松混悬注射,每日1次,连用3~5 d。② 可选两侧关元、腰中、肾棚等穴位,每个穴位注射维生素B 25 mg,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即可痊愈。③石蜡油热疗法:将石蜡油250~1 000 mL装入热水袋内,放入90℃热水盆中加热15 min,把石蜡油袋绑在百会穴上,每次2 h,每日1次,直至痊愈。

4 羊传染性脓疮

羊传染性脓疮俗称“羊口疮”,是一种由病毒所致的传染病,以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瘤状厚痂为特征。通过病羊、带毒羊或病羊用过的厩舍牧场由皮肤或黏膜擦伤传播。羔羊、幼羊发病最多,常群发性流行。本病在羊群中常可连续危害多年。

防治措施: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严防创伤感染。发病后对全群羊多次彻底检查,病羊隔离治疗,用2%氢氧化钠溶液或10%石灰乳等彻底消毒用具和羊舍。可用0.1%~0.2%高锰酸钾冲洗创面,再涂2%龙胆紫、碘甘油、5%土霉素软膏或青霉素呋喃西林软膏(即青霉素软膏中再加0.5%呋喃西林),每天l~2次。对病重者还应对症治疗。

5 羊痘

羊痘是各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由痘病毒起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羊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先个别羊发病,后蔓延全群。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或由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多在冬春流行,严寒、雨雪、霜冻、枯草和饲养管理不良都可促使发病。

防治措施:平时加强饲养,抓好膘情,冬春季适当补饲,意防寒过冬。每年定期预防注射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山羊痘)。对发病羊隔离,未发病羊紧急注射疫苗,病死羊尸体深埋,防止扩散病毒。大羊用鱼腥草注射液10 mL,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小羊用鱼腥草注射液5 mL,地塞米松注射液2 mg;混合1次肌肉注射,一日2次,连用l~3 d。

上一篇:梧州市小鹅瘟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下一篇:仔猪腹泻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