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小微,致广大

时间:2022-02-28 03:05:39

:侯局长,您好!我第一次关注“小微德育成长工程”是在去年10月的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经验交流暨德育工作会议上。当时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案例名单”,贵局报送的“小微德育成长工程”赫然在列。与同获奖的“高大上”项目相比,贵局的“小微”工程不显山不露水的,可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它。我当时就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呢?今天正好有机会当面讨教。

侯德安:“小微德育成长工程”,通俗地说,就是德育工作不是在面上下功夫,而是聚焦在一点上做文章、寻突破。我们不求气势磅礴的大跨越,但求脚踏实地的小推进。我们指导全区中小学校根据各自办学理念,结合各自校情,寻找德育突破“点”。“点”确定好了,然后就是设计、开发。“点”我们叫做“微+项目”。像我们同泽高中的“诚信水站”项目,泉园二校的“时事沙龙”项目,同泽女中的“晨说巾帼”项目等,都不是“面”上的东西,而是一个个德育“点”; 都不够“宏大”,而是“小微”。这些“点”在我们“适合的教育” 大花园中,开花结果,争奇斗艳,相映成趣。这就成了一个“工程”,我们就叫它“小微德育成长工程”。

:按您所说,“小微”仅是德育开展的形式。

侯德安:是的。我们并没有改变德育的内涵,也没有改变德育的目标,我们改变的是德育开展的形式,通过形式的小改变来达到德育实效的大提升。

:从德育开展形式来看,很多区域都在搞“大制作”,而贵局反其道而行之,走起“小微步”。贵局为什么这样做呢?

侯德安:马克思有句话叫“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抓住时代问题,解决它,社会才能进步。我觉得德育改革发展也是这个道理。

我当过老师,做过校长,对德育存在的问题感受很深。大家总觉得德育实效不高,说原因,首先归结为德育实际受重视程度不够。不是有个顺口溜嘛,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如果说以前重智育轻德育大面积存在的话,现在随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随着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形势倒逼,德育受重视情况已经有了改观。现在校长们都知道,不抓好德育,学校就走不好、走不远。现在学校只抓升学率,家长也不答应。没有哪个家长愿意看到孩子成为考试机器。所以说,当前德育实效不高首要原因应该不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

那么,首要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是德育开展的形式。以前我们搞德育,喜欢选大主题,定高目标,追求大场面,轰轰烈烈,热闹有了,可是不实在,不深入,不持久,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的德育很难入心、入脑。而如果从小处着眼,德育就可能是另外一种光景:广大无边。因为“点”上做功,要比“面”上做功,更容易深入,深入之后扩张才有力量。这是个浅显的道理。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改革德育开展方式,提出“小微德育成长工程”。实际上,这一“工程”实施时间并不长,从2014年开始,到现在还不足2年。不过,这一“工程”的确让我们区域德育面貌变了样。

:从哲学上讲,规模的大小之变,也可以引起质变。“小微”德育,由大到小,由小见大,就是这个道理。现在看来,“小微”不仅是表现形式,还是行动方式、操作方法、实施策略。

侯德安:德育目标、内容都是“规定动作”,而德育形式是“自选动作”。我们从“自选动作”入手,在“小微”上做文章,改变可以改变的。这样一改变,德育表面上体现的是由大到小,实际上是由空洞到具体,由灌输到浸润,由重视共性到关注个性。在此模式下,学生参与面由窄到广,参与度由浅到深,适应了学生成长需要。我一直认为,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将学生置于中心,让教育主动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被动适应教育。“小微德育成长工程”就是让学生立在中央的“工程”!

:启动“小微德育成长工程”是一种德育实践智慧,它背后体现的是德育思维的转变。

侯德安:对。具体来说,“小微德育成长工程”就是要以小求实,从小处着眼,让德育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这种对接,是德育实效性的起点;就是要以小求精,让每一个教育者都俯下身去体察学情,在操作上把事情做深、做透,这是“精”的基础;就是要以小求适,小的东西才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就是要以小求新,在教育现代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德育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要以小求长,小就容易操作,可以长久做下去,这是一个价值积累的过程,当价值达到临界点时,就会涌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大变化。

:“小微德育成长工程”实施主体为中小学校,如何来吸引学校参与其中?

侯德安:最初,我们制定下发了《沈河区中小学推进“小微德育成长工程”实施意见》,全面动员部署,引导学校结合本校实际,突出本校特色,提炼、开发“微+项目”。一是学校层面的,在学校常规管理、文化建设、家校共育等方面寻找破题“点”;二是班级层面的,在班级教学、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等方面寻找破题“点”;三是家庭层面的,在家风、家训等方面寻找破题“点”。

实施了一段时间,各学校觉得有效,不用做工作就愿意加入了。

:在这一过程中,方向把握也很重要。评价左右着方向。

侯德安:我们启动了“小微优秀成长项目”申报评选工作,坚持小而精、新而实、深而久的标准。有了这个评价机制,一个个特色鲜明、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项目就涌现了。

有的项目实施时间在10年以上,业已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将此类项目定位为“优秀传统项目”;有的项目实施时间在1―10年之间,项目具有持久性,我们将其定位为“持续发展项目”;有的项目是结合年度工作和新形势要求开发的,经过了一个学期以上的实践检验,具有应用推广价值,能针对性地提升和拉动学校德育工作,也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此类项目我们定位为“年度创新项目”。2015年,我们评选出了首批16个“优秀小微成长项目”、16位“优秀小微项目设计人”,进行奖励。

:推进“小微德育成长工程”,有了好“点子”,光学校热情投入还不够,还需要有好老师来实施。

侯德安:是的,方向确定以后,关键的是师资建设。没有一支师德高尚、爱教善教的教师队伍,“金点子”也挖不出金子。

从2014年起,我们启动了名校长、名教师、名优班主任建设工程。这里面,名优班主任培训,是最重要的一块。班主任和班级学生接触最多,对班级学生影响最大,一个优秀班主任的站立,往往就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树立。我们重点培养和提升班主任五项能力:学生身心健康影响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评价激励能力、德育微课程开发能力、组织协调应变能力。

我们对名优班主任培训是舍得投入的。从2014年暑假起,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合作,开展了沈河区待评名优班主任高级研修班培训。到2015年暑假,我们一共举行了三期高端培训,共有408人次的班主任赴京“充电”。他们回来,为推进“小微德育成长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小微德育成长工程”的发展速度的确是惊人的,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能在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案例评选中崭露头角。

侯德安:“小微德育成长工程”现在已经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我们叫“1335”模式:“1”是把握一个操作理念,即从一个“微+项目”做起;第一个“3”指向三个维度,即学生人格修养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第二个“3”是开发三个层次项目,即优秀传统项目、持续发展项目和年度创新项目;“5”是实现五个追求,即以小求实、以小求精、以小求适、以小求新、以小求长。

:下一步推进“小微德育成长工程”,您有什么规划?

侯德安:下一步,我们要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坚持百花齐放的同时,增强系统化,有针对性部署指导,将“小微德育成长工程”切实打造为我们沈河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常态、新名片,让德育工作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中国梦”,您作为一区教育主管人,您的区域“德育梦”是什么?

侯德安:“提高质量”是“十三五”教育发展主题词。我的“德育梦”就是德育质量梦。我希望在沈河区“适合的教育”理念下,借力“小微德育工程”,践行“适合的德育”,使学生个性得到尊重,学生终身发展能够落地。

上一篇:当前企业人力资源和谐管理策略研究 下一篇:耕好乡土文化这块德育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