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和年画故事

时间:2022-02-28 10:52:37

年画和年画故事

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也是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艺术。年画是中国民俗的形象反映,是节日文化风俗的典型体现。

民间年画因风俗节日而兴起,它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人畜平安和祈福迎新、驱灾辟邪的愿望。

年画的演变

年画的起源和古代的桃符有关。如东汉蔡邕《独断》所载,汉代“常以岁竞十二月,从百隶及童儿而时傩,以索宫中驱疫鬼也。桃弧、棘矢(弓箭),土鼓,鼓且射之。以赤丸五谷播洒之,以除疾殃。已而立桃人、苇索、儋牙虎、神荼、郁垒以执之”。

蔡邕所说的“神荼”、“郁垒”在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中引《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佞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因此,汉代县官多在腊日或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可见,年画的风俗源于抵御邪祟进入的愿望。

《汉书・景十三王传》中也有记载:“广川惠王越,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挎长剑。”颜师古注:“成庆,古勇士也。”到了南北朝时,干脆就将神荼、郁垒直接画在桃板上。《荆楚岁时记》:“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也有人直接将神荼、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木上,省去了绘画的麻烦。后来,桃符渐渐分化成春联及门画,其中的门画就是年画的前身。

古人为何家家贴门神?据说,古人以为黑夜有鬼魅出来,门上若画或贴上一副武将门神,就可在守护神的保护下安睡。到了晋代,有“元旦画鸡于门”的风俗,因鸡一叫天就亮了,鬼魅则不见。此说见于王嘉《拾遗记》:“尧在位七十年,有氏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睛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肉翮而飞。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牖上,此之遗像也。”

画鸡于门上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扩大了年画中的门神题材,至今一些年画产地的早期门画中,尚有这一形式的画样传世。宋代以后门神画上的猛将秦琼、尉迟恭之像就是由此演变而来。

春节张贴年画的风俗在各年画产地不尽相同。在佛山,明代以前,人们多放石虎、石狮于门左右,以示驱邪示威。自年画兴起后,人们在腊月二十四以后,便开始张贴春联、门画,民间俗称贴门神,以作驱邪纳福之用。

年画与民俗

年画往往通过反映民俗风情和各个地方的庆典活动来表现民俗。很多年画作品在反映社会变革或人们衣食住行等活动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了时代风尚、社会风俗。如一些年画中的服装装束是研究服装变化真实可靠的资料,年画中的农耕工具则是研究农业工具历史演变的重要资料。年画中的古代婚礼都是堂上供一“天地龙车”或“和合二仙”之图,案上放弓箭、粮斗、瓶炉、花果等物,这与传说中的桃花女破周公的故事相关。此外,晚清武强年画印了一些反映“维新变法”时提供新学的年画《万童习武》、《儿童体操图》等,景物一改过去家塾那种书房环境,表现了奋发自强的主题。从这些反映教育题材的年画中,可见我国近百年来教育制度的演变,也可以看到受西俗影响的社会变革,如男女平等、风气开放等。

在旧时,年画不仅大量出现在岁末腊月的乡村市集、城镇街巷,就是在平时嫁女娶亲、生子弥月、入塾读书、考试中举、升官授职、拜师收徒、酬师谢神、养蚕获利、捕鱼丰收、出猎平安、安家迁居、谢医挂匾、祭天酬神等民俗活动中,都用年画艺术形式点缀其盛。

所以,年画艺术与民俗密切相关。古时没有电影、电视,也没有报纸、刊物,更没有网络等现代媒体,因此,年画作为惟一的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传播媒体,以其通俗性反映了几乎所有民俗文化内容。

应景牟画

《春牛图》

过去,农村无历书,年画作坊入冬先印《春牛图》,图中画一芒神,为一童子模样者,手持一短鞭,象征春临,童子依一卧牛身旁,手托一“春”字。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节气月日表及《流郎诗》、《地亩经》等,供农人耕作时按图上节气行事。

从宋代刘克庄诗“今年台历无人寄,且看树翁壁上图”句,则知《春牛图》远在宋代已流行民间。《春牛图》又名《芒神春牛图》,《清嘉录》中记载:苏州新年“城中圆妙观尤为游人所争集。卖画张者聚市于三清殿,乡下争买《芒神春牛图》”。

《春牛图》有很多种类,不同地方的年画构图不同,但主题一样。

《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是民间年画中的历画之一种,也是早期出现的年画形式之一。现存较早的一幅是明代弘治元年(1488)陕西刻印的《九九消寒之图》。此图中画一蒜头形宝瓶,上插一枝折梅花,共81片花瓣。梅瓶四周画了从一九到九九由冷转暖的不同节气和人们耕种聚饮的各种风俗活动。

明尤侗所著《帝京景物略》记载:“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由此可知明代《九九消寒图》多画梅花。

清代年画中“消寒图”的形式较多,其中有一种娃娃题材的,图中画一儿童拿香谱,谱上印有九个双钩楷字、每字九笔,如“香保送茶来厅前待客”、“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也有作“雁南飞柳芽茂便是春”等美句者。

各地《九九消寒图》的图案都不同,武强的《九九消寒图》图案为著名的“六子争头”,是武强年画代表作。而山东潍县刻印的《九九消寒图》上印一年之节气与月建等字,下刻八卦之文排成九组,每组九条。每组下系一诗,诗中有寓意贫富不均之怨,如“四九地铺遍地平,朔风冽冽起新晴;朱提公子休嫌冷,中有樵夫赤足行”。

灯画

民间以农历正月十五为灯节,城市街头张灯结彩,庆贺佳节;农村则以秫秸扎一方形灯架,外糊木版印制的“灯方子”纸画。这类灯画四张为一幅,印有各种地方戏曲一出,图上还刻有谜语各一则。

例如“走马灯”灯是用年画作坊刻印的刀马人剪制而成,先用竹篾扎成方形或圆形纸灯,将彩印刀马人剪出,粘于一纸轮之下四周,轮中有干,能活动自转。常见的画面有“三英战吕布”、“割须弃袍”、“捉拿花蝴蝶”等小说中的武打场景。

镇宅钟馗

钟馗是民间木版年画中较早出现的一个题材。北宋时已有印卖以钟馗为题材的年画的文献记载,不过那时是在除夕悬挂。叶梦得《石林燕语》载:‘神宗(赵顼)梦中忽得吴道子画钟馗像,因使镂板赐二府,明年除日复赐。”反映出钟馗在宋代和门神一样,都是新年出现在墙壁或门上。

直到明朝时,岁暮还是“门旁置桃符板,将军炭、贴门神。室内悬挂福神、鬼判、钟馗等画”。明代以后,除夕悬挂钟馗的风

上一篇: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探微 下一篇: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古砖病害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