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之龙子

时间:2022-02-28 09:53:24

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过奎文阁为孔庙的第6进庭院,院落狭长矗立着13座碑亭,南8北5,两行排列,斗棋飞翘,檐牙高啄,黄瓦耀金,栉次鳞比。十三碑亭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习称“御碑亭”。各亭石碑多以似龟非龟的动物为趺,名曰,据说是龙的儿子。传说龙生9子,各有所能,擅长负重,故用以驮碑。碑亭中最早的是两幢唐碑,一幢是立于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的“大唐赠泰师鲁先圣孔宣尼碑”,一幢是立于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的“鲁孔夫子庙碑”,皆应于南排开东起第六座金代碑亭中。最大的一幢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所立,位于北排东起第三座碑亭内。这块碑约重35吨,加上碑下的蹋质、水盘,约重65吨。这块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将此碑安然运抵千里之外的曲阜,不能不使人惊叹。

明杨慎《升庵外集》卷九五有云:“传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一曰,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三曰薄牢,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上纽是也,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五曰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六曰霸下,性好水,故立于桥柱,七曰睚眦,性好杀,故立于刀环:八曰金猊,形似狮,性好烟火,故立于香炉;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首。”

,形似龟,是老大,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传说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通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治水的功迹,叫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中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孔庙的石碑是有名的,因此,这背下负重的自然也各有姿态。

民间传说留给人们三句话:“摸摸我的头,一辈子不犯愁:摸摸我的背,一辈子不受累:摸摸我的腚,一辈子不生病。”所以很多石碑的都被摸得光溜溜的。

上一篇:博山琉璃 第31期 下一篇:一揖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