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

时间:2022-02-28 04:05:53

试论如何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

【摘要】地震灾害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但是它本身造成的伤害有限,主要的威胁来自在地震作用下房屋建筑的倒塌。为了减少建筑房屋倒塌带来的恶劣影响,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首先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然后对提高建筑结构抗震倒塌能力设计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倒塌能力;解决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频频受到地震自然灾害的影响,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开始,到2010年的玉树地震,再到最近的鲁甸地震,无一都因建筑结构的倒塌导致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抗震倒塌能力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位于地震带的城市。为了减少建筑结构在地震灾害中的倒塌问题,笔者对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的系列问题在下文中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影响建筑结构抗震倒塌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这一类因素指的就是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而且这种由人为失误或者损坏而导致建筑结构发生倒塌的概率要显著高于地震灾害。而且在日常的使用中,这些因素往往无法准确预测,设计人员对此无法获取准确数据,使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面临困境。

(二)建筑工程的质量有待提高

这是导致建筑结构抗震倒塌能力不高的最重要因素。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劣质材料的滥用,所以导致其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同时,施工人员未按照施工的标准或者是程序进行施工,也是导致建筑结构发生倒塌的最直接因素。

(三)缺乏对倒塌全过程的有效分析

从目前建筑结构倒塌的现状来看,绝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并未对建筑结构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产生的结果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对以连续性倒塌为主要目标的建筑结构的倒塌分析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应该在施工的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到有可能发生的倒塌过程进行预测,并重视每一个施工环节。除此之外,对于建筑结构发生倒塌之后因碰撞而发生位移的情况和转动的情况也需要进行预测和分析。

(四)缺乏规范的建筑市场管理

这一问题集中表现为:建筑设计部门的业务素质有限,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同时,部分建设单位并没有遵循招标和投标的规定,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另外,施工单位存在非法转包的现象,所以会导致一些不具备施工资格的施工单位参与到工程建筑中,并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所以导致建筑结构的倒塌事故频繁发生。

二、提高建筑结构抗震倒塌能力的主要措施

(一)保证建筑结构施工质量

首先,采购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的要求选购建筑材料,并在这些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进行严格检查,避免因劣质材料而引发建筑倒塌。其次,加强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全过程进行审查,严格遵守建筑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最后,培养施工单位的责任意识,自觉遵守质量技术检测的规章制度,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符合使用要求,全面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这样是最根本的措施。

(二)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强处理

从建筑结构的抗震原理角度来看,因为地震产生的作用和它的结构阻尼为反比例关系,即建筑结构的阻尼越高,那么地震对建筑结构所产生的作用就越小。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在容易发生结构变形的部位安装阻尼器来降低地震产生的作用力。通过采取这种消能减震加强的措施,可以让建筑结构对地震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形变结构的阻尼增加,从而达到降低垂直和水平地震作用的目标,降低其在地震结构中的损坏程度。

(三)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审查进行严格把关

这一措施必须要建立在建筑结构的抗震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否则就没有实际意义,而且在审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每一条规定都进行细致地审查。从目前建筑法规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它的构件设计和抗震结构设计的规定占有大多数,但是对于建筑结构系统的相关规定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可操作性不强。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首先必须解决结构的体系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即使其他的抗震措施都符合规定也无法保证整体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

(四)细化建筑结构的管理制度

调节建筑管理制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专业规范之间的关系,并对其管理中的制度规定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明确相关的设计人员在管理制度中对建筑工程结构性能承担的责任,为监督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对规范制度进行更灵活地运用。其次,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能,同时加强对工程监理制度的管理,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明确工程人员对建筑安全的相关责任,划分具体的工作范围,避免建筑人员随意设计,建筑造型过于复杂、不符合设计要求,加大建筑结构防倒塌设计的困难。

(五)不断完善建筑结构的体系

科学完善的建筑抗震体系和建筑结构形式是保障建筑整体抗震性能最关键的因素。因此,一定要对建筑结构系统设计的规范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从建筑结构抗震方法、抗震结构设计和建筑结构计算等三个方面入手。从建筑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筑结构形式种类和抗震体系种类很多,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措施有以下两点:(1)对地震导致的危害进行经验总结,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对抗震规范设计中有关结构体系与选型的规定,改善当前对构件设计的规定,以建筑结构整体系统的思想和规范体系为基础;(2)建筑工程人员要从建筑结构整体设计角度出发,重视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尤其是发生灾害的抵抗能力,使得建筑结构构件设计更加合理可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地震自然灾害频发,因为建筑结构的倒塌不仅造成了经济的极大损失,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并会带来极恶劣的社会影响。为了有效提高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对影响其结构抗震倒塌能力的主要因素从不确定因素、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合格、缺乏倒塌全过程的分析和建筑市场管理混乱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简要概括,从个人角度对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的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可以从保证建筑结构施工质量、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强处理、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审查进行严格把关、细化建筑结构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建筑结构的体等方面出发,为完善我国建筑结构的抗连续性倒塌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彻底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邬国清.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J].硅谷,2013,22(23):161+160.

[2]秦爱元.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4(07):248-249.

[3]万昱麟.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11):83-84.

[4]王亚勇,高孟潭,叶列平,等.基于大震和特大震下倒塌率目标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研究方案[A].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2010:7.

[5]苏幼坡,张玉敏,王绍杰,等.从汶川地震看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土木工程学报,2009,05(26):25-32.

上一篇:对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分析 下一篇:土木工程中灌浆施工的技术与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