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吐莲花还须觅得赏莲人

时间:2022-02-28 03:03:23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096-02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难点。学生对文言文往往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有的学生把文言文称作“第二外语”,这不能不说是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悲哀。

刚刚得知要上《唐宋家散文》的时候,笔者就嘀咕开了:“这本书怎么教啊?”文言文的教学最担心的就是学生的不配合,纵然你老师有十八般武艺,但终究只是你个人才华的体现,学生还是听的云里雾里,索然无味。

1 学生的困惑

想起前几天在学校开展的示范课活动中,一位老师在某班上的《李将军列传》这一课。这位老师提前两天就和学生们布置了任务且进行了交流,让学生们了解了充分预习的重要性,某班这些学习习惯不佳的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想在课堂上好好表现一番。公开课之后老师们的感觉都是:这位老师循循善诱的本领一流,学生在他的引领之下逐渐达成了目标。

这名老师从“叙述表达的艺术”入手,尝试让学生一窥《史记》的语言魅力,落脚点在与正史相比语言的删减、转换上,看似目标明确,实则喧宾夺主。一个学生一下课就问笔者:“老师,李将军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啊,他的事迹我还是没明白?”

这引起了笔者深深的反思:如果课堂解决不了学生的基本困惑,那些技能是否就能印刻在学生心中呢?此文学习目标有三:(1)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2)了解《史记》“贵乎真”的史家传统;(3)了解李广,并探讨李广的个性及失败的原因。我们可以以学生的困惑入手,教学过程中解决(1)、(2)两个目标。于是回去之后我又补充了一节课,题目就是《神勇荒唐李将军》,把史记的小故事一个个挖掘出来让学生体会,再补充了李广的其他小故事。这节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们纷纷站起来抒发着自己对李广的观点,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有的学生甚至把他和之前我们学过的屈原作比较,指出了两者都具备了“不违背自我,率性而为”的侠义精神。

“说他们都侠义,或许太偏颇了,侠义精神应该是为别人而非自我欲望的满足,但我们可以说他们都是率性、真实的,是人,但不是神。”笔者对他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点点头表示同意。这牵扯到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在每一篇文言文中都能获得一些,写作上的技巧、思维上的方法、思想情操上的教育或许已经足够。我也在此刻真正重视了记叙的力量。

2 教师的引领

这让笔者想起了《项脊轩志》的教学。备课的时候笔者发现课件上的一段话:“一间房子、两种情感、三位亲人”,当时就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不如就从这三方面入手吧。

“这是一所什么样的房子?”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稍为修葺,有书有树有鸟有月光,珊珊可爱”孩子们可以摇头晃脑的回答。

“谈了哪两种情感?”

“亲情、爱情”

“那是如何讲述和表达的呢?”

……

于是这文又成了一串“串着一个个小故事的冰糖葫芦”,孩子们颇有兴趣的研读开来,在师生的讨论中自然解决了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问题。课堂正是在一个引导之下进入到了有序的状态。

一般的文言文教学重点在“对文言文内容的讲解和练习的落实”,讲解的大多是翻译,或者有时让学生一人一句地翻译;练习不外乎虚词、实词、特殊语言现象这类的词语练习,但这些却似乎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为这些都是零散的识记类的知识,很难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然而因为文言文篇幅比较短小,那么对作者的要求就相对较高,如果想在一篇短小的文字中进行完整的表情达意,就必须在结构与事例的选择上下功夫,从这个方面找到了突破口,结合教师自身的概括整合能力,文言文的教学不过只是现代散文小说“换了个马甲”而已。

有了这样的思路,再来进行《唐宋家散文》的教学就简单很多了,两个方面抓好就行:(1)故事内容(记叙文教学);(2)作者的评价(议论文教学)。两者完成有先后,一个是途径抓手,一个是最终目的。

在上《留侯论》的时候,笔者补充了圯上老人的故事: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愕然、欲殴之、强忍、长跪履之、良殊大惊、良因怪之”笔者用略带夸张的声音重点读了这几个词。

“哈哈哈哈哈……”教室里面笑成一团。

“老师你太搞笑了吧”

“不是不是,司马迁写的也太生动了吧!”

“同学们读出了些什么啊?”

“史记的表达有了更多的情感,表达也更加生动了呢。”

“是的,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可怕嘛!”

“除此之外呢?”

“张良的容忍有礼是老人最终能授书的根本原因。”

看,张良并不是只活在历史中的伟人,而是一个在犹豫中选择容忍,懂得忍亦是尊重的年轻人,他有血有肉真实可爱——学生们不知不觉理解了苏轼所说的“忍小忿而就大谋”的含义。

故事因情节性强,很容易吸引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补充一些看似信手拈来但却匠心独运的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讲解大纲规定的新教材时,就应当用大纲以外的知识的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笔者不知道学生后来是不是去看了《史记》,但笔者知道,至少他们不会对还没开始学习的《史记》产生畏难情绪。笔者留给他们的不是精心撰写的过渡语,不是巧妙设计的教学环节,也不是声情并茂的朗读,而是一个个看似随机补充的小故事!

3 结论

文言文怎么教?还是在于教师的素养,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自己读懂了读透了还怕教不好?毕竟课堂教学往往只涉及文本解读的一个局部而已。这让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体会到一位前辈所说的:“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经过十年的打磨”的含义。一个教师不想沦为教书匠,必须首先有自我解读意识:把课文再看两篇,自己闭上眼,想想,新的亮点和思路就会出来。然后再把这种意识教授给学生。很多时候,问题本质在于我们停留在惯性的轨道上,沉溺在世俗的琐屑之中,不愿意作任何的改变。那么即使再好的文章也品不出味道,再差的文章也可含糊其辞;莲花再美好,语言再美好,也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个性思考的赏莲人呐。

作者简介:王彦弢(1976-),女,江苏镇江人,中学一级职称,主要从事高中语文的教学与实践研究。

上一篇:浅谈制药工程学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 下一篇:浅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方法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