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热药品使用要规范,物理降温辅助好

时间:2022-02-27 10:31:57

退热药品使用要规范,物理降温辅助好

读者来信

我是贵刊四川的读者,也是一名乡村医生。在临床上经常遇到患儿发热>38.59℃,此时会给患儿使用布洛芬进行退热。但是,我有2个问题:①布洛芬(美林)是否只有在发热>38.5℃时才用?②退热药是热退就停用,还是要有停药指征?

四川 刘医生

发热有利也有弊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0—5岁时比较多见,由于儿童的表达能力有限,处理起来也较困难。发热是许多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外部表现,是人体对致病因素的自卫性反应,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积极方面讲,体温适度升高能加速机体的生物代谢或解毒、排毒过程,同时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也得到充分发挥,体内抗体水平增高,白细胞吞噬、消除病原体的能力得到加强,有利于人体对侵入体内的病原体的清除和促进机体的康复。从消极方面讲,过度发热则会使人体功能发生障碍,导致惊厥、昏迷等严重反应,发热过久还可造成人体消耗增加、营养供给不足而引发其他病证。

发热时的处理

一要看体温的数值,二要尽快明确诊断,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38.5℃为退热药的使用临界值,低于这个温度值一般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多饮水、松解包被、温水擦身、冷毛巾置于前额等(酒精擦浴现在已不提倡,因其容易造成患儿酒精中毒)。如果患儿一发热就用退热药,不但不利于其康复,而且还会掩盖病情,造成误诊或漏诊的发生。

退热药的使用

退热药只用于急性发热时,而且只能控制症状而不能消除原因,不能把热退作为患儿疾病痊愈的标志。相比其他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更好,更适于患儿使用。

退热药不能在短时间内重复使用,以免降温过快,造成患儿虚脱,间隔的时间至少>4小时。在4小时以内,温度再次>38.5℃时应采用物理降温的处理方式。不同退热药的交替使用仅限于严重持续性高热患者。

美林的主要成分为布洛芬,主要有混悬液与混悬滴剂2种剂型。用于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头痛,也用于缓解中度疼痛如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牙痛。每6~8小时给药1次,24小时给药≤4次,5~10mg/(kg·次)。

当体温

上一篇:浅析新时期流动人口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下一篇:临床药师指导基层医生用药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