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时间:2022-02-27 12:45:29

浅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成熟,城市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每一天都有新的建筑工程开工.混凝土施工也逐渐的成为了建筑工程的施工主体,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建筑结构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l 施工准备

混凝土浇筑前土建技术人员应做好对工人 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要重点强调施工过程中要注意 的问题。混凝土浇筑前还须对班组进行口头交底重要强调柱 与梁、梁板与剪力墙混凝土标 号的控制,振捣间距、振捣时问等。

要准备好混凝土浇筑 的施工机具设备,为防止施工中振动器出现故障,还应备用一台振动器。并且在浇筑前对所用的设备进行检查和试运转,还应配备修理工以便出现故障后能及时排除故障。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注意天气的变化情况,雨天施工时采用塑料薄膜混凝土盖好,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根据工程需要季节施工的特点,应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所必须的防雨防暑等物资。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的规定和规范要求,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 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模板、钢筋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符合要求 时,方可进行浇筑 。

1.1对模板的要求与处理

支模前应将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木模板要用自来水进行湿润和清洗,但不要留有积水。模板拼接时,要将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发现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 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尺寸 、 位置、垂直度是否正确,支撑系统是否牢固,模板接缝是否严密。如果发现以上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以防出现漏浆现象。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仔细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 板移位,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 整完好。模板的拆除 日期 可视不承重侧 模及承 重模的情况而定。对于非承重侧模一般当混凝土 强度达到 2.5 MPa 后,就能保证混凝土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大约为 3~4d 。对于承重模板的拆除日期,一般当混凝土达到强度的 7 5 %时方可拆除,不要为了赶工期而提前拆模 。

1.2对钢筋的要求与处理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钢筋进行仔细的验收检查(种类、数量、规格、位置、接头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为了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要垫好垫块 。 一般每 l 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不同的部位,钢筋配置也不一样,混凝土浇 灌时也要采 取不 同的浇筑工艺 。当钢筋较密集时,混凝土浇筑应选配适当的石子。结构截 面小、钢筋较密时,可用豆石混凝土浇筑。为了防止钢筋移位,禁止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 带刀片的振捣棒。保护层的混凝土也要振捣密实。在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 如钢筋有踩或脱扣者,应及时调整。钢筋的搭接必须按规范要求操作来保证一定的搭接长度。

2 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上料顺序 为:在料斗中按照施工配合比依次装入石子、水泥和砂。在鼓筒内先加水,或在料斗提 升进料 的同时陆续加水。 混凝土搅拌 时要严格控制配合比,认真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同时,要熟悉各种外加剂的品种与特性,做到合理选用外加剂。另外,混凝土要拌合均匀,颜色一致,这就要求搅拌时间不能过短或过长; 搅拌时间过长, 混凝土的和易性将会降低,会出现搅拌机生产率下降现象。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适 当延长,轻混凝土则采用强制式搅拌机 。

3混凝土的浇筑

3.1混凝土的浇筑时防止离析。 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浇筑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较大时,易产生离析现象,若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超过 2 m,要沿溜槽或串筒下落;当混凝土浇筑深度超过8 m时,则应采用带节管的振动串筒, 混凝土要按要求分层浇筑,分层捣实。 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时,分层厚度可按相关的规定。混凝土分层浇筑的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会出现冷缝,使混凝土层间的抗渗、抗剪能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 在施工过程中, 其允许间隔时间要符合规范要求。正确留置施工缝。施工缝是新浇筑 混凝土与 已经凝固混凝土的结合面,它是结构的薄弱环节。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混凝土一般 应连续浇筑,如因技术或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浇筑,且停歇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则应预先确定在适当的位置留置施工缝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待已浇筑的混凝土达1.2N/mm2强度后, 清除施工缝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 , 经湿润、 冲洗干净,再抹水泥砂浆或与混凝土成分 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然后浇筑混凝 土,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3.2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的事项

在混凝土浇筑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停止浇筑。①混凝土初凝并超过允许面积; ②混凝 土平均浇筑气温超 过允许偏差值,并在1 h内无法调整至允许温度内; ③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大 雨或暴雨天气 。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应凿出已浇筑 的混凝土并重新浇筑①不能保证混凝 土振捣密实或对建筑 物带来不 利影响 的级 配错误的混凝土料;②长时间凝固、超过规定时间的混凝土料:③下到高等级混凝土浇筑部位的低等级混凝土料;浇筑完的混凝土必须遮盖来保温或者防雨。

4混凝土的捣实

混凝土的振捣首先要根据设计混凝土的厚度来选择振捣器,一般平面面积较大厚度在 20~30cm的混凝土板应选择表面振捣器,对振捣器面积尺寸较小而有一定垂直深度的构件或厚大结构的混凝土应选择插入式振捣器。插入式振动器的振动方法有两种:①垂直振捣, 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②斜向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 º。

振动器的操作,要做到“ 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 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 慢拔是 为了使混凝土 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 成的空洞 。在 振捣 过程 中, 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 。

柱与梁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 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 ,过短不易捣 实,过长可 能引起混凝土产 生离析现象,一般每点振捣时间, 最短不应少于10s , 但应 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 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

振动棒的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 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 , 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 每次振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 R的1.5倍 。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 30~40cm。

5 施工缝的留设与处理

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技术或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对混凝土结构一次连续浇筑完毕,而必须停歇较长的时间,其停歇时间已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致使混凝土已初凝 ; 当继续浇混凝土时,形成了接缝 ,即为施工缝 。

5.1施工缝 的留设位置

①施工缝设置的原则, 一般宜留在结构受力 ( 剪力) 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②柱子的施 工缝宜留在基础与柱子交接处的水平面上,或梁的下面,或吊车梁牛腿 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 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 。③高度大于l m的钢筋混凝土梁 的水平施工缝 ,应留在楼板底面下20~30 m 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在梁托下部; 单向平板的施工缝 , 可 留在平行 于短边的任何位 置处: 对于有主次梁的楼板结构,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 施工缝应留在次梁跨度 的中间 1/3 范围内。

5.2施工缝处理措施

①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待混凝土的抗压 强度不小于1.2M P a 方可进行。②施工缝浇筑混凝土之前,应除去施工缝表面的水泥薄膜、松动石子和 软弱的混凝土层, 并加以充分湿 润和冲 洗干净,不得有积水 。③浇筑时,施工缝处宜先铺水泥浆( 水泥: 水= 1:0.4 ),或与混凝土成分相 同的水泥砂浆一层,厚度为30~50mm,以保证接缝的质量。④浇筑过程 中,施工缝应细致捣实,使其紧密结合。

6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是土木工程中最要的一个环节,是关系到整个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因此在施工中要重视混凝土的施工工作,认真按照规范严把质量关,确实做好混凝土工程的配料、 搅拌、运输、浇捣、养护整个工序。 在整个施工工艺过程中,每道工序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影响,其中如有任何一个工序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最终质量 。

参考文献:

[1]孙凤仪.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

[2]罗明明.浅谈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 中国科技博览,2011

[3]刘琛,刘启兵.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温度应力分析及养护[J].科学之友( 下旬) ,2011

上一篇:浅谈《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教学改革 下一篇:浅谈地下车库结构修复和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