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莫言,谁的红高粱?

时间:2022-02-27 08:58:41

开学典礼上,大学校长的讲话往往被视为对大学精神的阐释和对该校学生的期待。与往年大学校长的言语诙谐不同,今年,沪上高校校长们不约而同从常识和经典谈起,和学生聊起“大学是什么”以及在大学里他们不希望看到同学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解答了“大学是什么”之后接着问:为什么要上大学?他引用了复旦老校长李登辉在上世纪20年代说过的话:如果你是为了升官发财来到复旦学习的话,那么你在学校会受到鄙视。(据9月19日《中国青年报》)

大学是什么?上大学为什么?乍一听来,这的确不算什么高明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说,无论对就读的大学和所选的专业是否满意,想必也该或多或少思考过这个问题。事实上,既然大学并不虚无,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大学是什么”的答案,当然也就无需抓耳挠腮,即便是回答“大学就是一所学校”,也一点不错。对大学新生而言,“上大学为什么”,恐怕也各有各的答案,无论是为了学得专业知识,还是从大学经历中获得成长,即便只是为了日后好找工作,也并不丢人。

事实上,“大学是什么”、“上大学为什么”,也不可能去统一出标准答案,即便对大学的认知并不那么崇高,上大学的目的也并不那么高尚,也大可不必因此而自惭形秽。对于大学生而言,能够具备高远的眼光当然不错,但既然并不是每个人的经历和境遇都完全一致,即便是成了一所大学里的同学,也不必强求每个人对于大学的定义或上大学的目的都要完全趋同。更何况,志存高远,同样也要立足眼下,如果上大学的宏大志向最终却连个工作都落实不了,基本生存技能都不具备,倒是反而显得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了。

当然,作为大学开学第一课,校长们抛出“大学是什么”、“上大学为什么”的问题,显然也是用心良苦。看似简单的提问,恰恰是对于大学本真的思考,即便未必真能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同样的思考深度,但有所思,终究要聊胜于无。尽管“大学是什么”不必有太多束缚和限制,但“大学不是什么”,倒是有必要在“开学第一课”与新晋天之骄子们交代清楚。复旦校长引用老校长的话,想必也是出于这一目的。

只不过,时移势易,同样的话题,已很难保持同样的认知。老校长那个年代,“为升官发财而上大学”或许要受“鄙视”,但如今上了大学,假如“不升官”、“没发财”,倒是更有可能遭遇鄙视。如此社会环境之下,即便嘴上把大学描摹得多么高尚,对上大学做多少正面的引导,恐怕都不足以抵挡现实中的功利化诱惑。

上一篇:沐浴阳光 放飞梦想 下一篇:浅谈油田企业的资金结算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