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地区骨干传输网优化升级与实施

时间:2022-02-26 06:47:00

营口地区骨干传输网优化升级与实施

摘要:传输系统是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通信网络的发展。该文介绍了营口电力通信传输网络的架构及存在的问题,及传输网络优化后的优点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传输网 网络优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营口电力通信骨干传输网自2004年12份建成以来,由起初的十几个骨干层网络节点500kV及220kV变电站,发展至现在500kV、220kV、66kV及用户变共60多个网元。该层面网元的逐年增加,使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运行效率越来越低,通道容量受限。面对这样沉重而复杂的网络,传输最高容量为2.5G的通信网,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传输通道需求,不能满足电力系统生产的需要,因此急需对营口地区骨干光传输网络进行升级,升级后的系统应满足未来一段时期的业务带宽增长的需要。

2营口地区电力通信骨干网原网络结构状况

电力通信传输网服务于电网的经营和生产,电网的网架结构决定了通信网的网络结构。几年来,随着营口地区经济的不断增长,电网基建、技改项目的逐年增多,66kV变电站建设数量也随之增加,并以SDH/622M光传输设备配置就近接入220kV变电站骨干节点所带的622M接入层光传输网中,这样使622M接入层网元数目不断增加,网络现状由原来的单一而变得复杂。

2.1骨干传输网概况

营口地区传输网采用的是深圳中兴通讯公司生产的ZXMP系列光传输设备,优化前拓扑结构主要由三个相切的2.5G复用段环和一个622M复用段接入环组成,营口地调与营口变形成1+1线性复用段接入光环网中。承载的业务包括:各站点间继电保护、远动、负荷控制、调度电话、行政电话、MIS网、会议视频等通道业务;集控中心至各站点间的远动、视频监控等通道业务。

2.2营口地区骨干传输网优化前网络结构如下

2.3网络存在问题

2.3.1网络结构复杂

随着营口地区经济的不断增长,电网基建、技改项目的逐年增多,66kV变电站建设数量也随之增加,这样使622M接入层网元数目不断增加,网络现状由原来的单一而变得复杂,网络维护变得越来越困难。

2.3.2网络交叉能力有限

骨干传输网的核心层,由三个相切的2.5G复用段环和一个622M复用段接入环组成,导致骨干网络中复用段保护的工作时隙被大量交叉浪费掉,在进行数据管理时,为了节省时隙进行不同AU的TU12交叉,占用了大量的十分开销;更由于A网现有网络复杂,部分接入网元光方向繁多,个别接入节点的十分交叉和空分交叉能力逐渐减弱。

2.3.3设备老旧,无法满足业务增长的需求

此网络,镁都变中兴S380设备、大石桥变中兴S380设备、望海变中兴S380设备和熊岳变分别将做为大石桥地区、老边地区盖州地区和熊岳地区农网66kV变电站环网的接入点,既需承载变电站本站的业务还需承载其农网通信站的业务及到集控站、地调及操作队的各类业务。这三个节点的设备已有10年运龄,且为2.5G设备,低阶交叉容量不足,承载业务过多,数据配置困难。通道容量已明显不能满足增长的业务需求。

综上所述,该网络急需升级扩容,增加通道容量,以保障所有通信站的业务需求和通道的安全与稳定。

3营口地区电力通信骨干传输网优化方案

3.1骨干传输网优化概况及拓扑图

3.1.1骨干传输网优化概况

本次优化升级计划在柳树变、渤海变北、镁都变各新增1台10G中兴S385设备,原有S380设备做为新增设备扩展子架使用,在营口220kV变电站扩容10G板卡2块,利用原有和新建的设备及光缆构建A网的10G骨干核心层;营口地调新增1台10G设备,与柳树变、营口变形成10G环网作为汇聚层接入10G骨干核心层,原有设备做为新增设备扩展子架使用。综合选取原有汇聚节点建设3个新的2.5G汇聚层网络。营口电厂和范家变以622M汇聚层网络通过渤海变南和南海变两点接入骨干层。通过对骨干传输网进行改造,逐渐将业务切换至10G骨干环上。并更换原老旧2.5G设备,同时优化骨干网运行方式,将保护电路改为单向运行方式。

3.1.2优化后骨干网核心层及汇聚层拓扑图

3.2骨干传输网优化具体实施方案

为顺利完成营口地区中兴传输网改造升级,并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准确,安全的切割原网络所承载的业务,使骨干网网络更加优化、稳定、时隙分配更合理、数据维护与管理更方便,将实施计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3.2.1 第一阶段:完成骨干网改造前的硬件准备工作

按照改造规划设计连接图完成网络改造和最终组网的全部光连接,操作内容包括营口光传输骨干网改造期间部分传输设备需要扩容光板和新建光连接并调整光路。

3.2.2 第二阶段:根据设计连接图核对改造所需的新建光连接

核对传输网所有新建光连接,并对新建光连接进行通道测试,确保新建光连接在业务割接期间不留隐患。

测试部分包括如下内容:

a)按照规划设计的拓扑连接图查询骨干环对接点的光板类型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需要及时调整。

b)逐个站点检查光口接收和发送光功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光功率范围超出或处于临界值需及时到现场对应调整收发光功率。

c)新建10G站点2M端口逐个环回测试,确保焊接质量,物理连接安全可靠。

d)通过网管并配和误码仪进行测试,对新建骨干环光板路径中的VC4通道配置时隙业务,局端2M通过误码仪测试传输通道质量。

3.2.3 第三阶段:收集并统计现网所有业务并进行分类配置

统计现网业务,并参照“光传输网资源分配原则”对业务进行规划分类,逐点进行割接并配置保护。全网业务按照通道保护环的方式进行配置,差动式继电保护通道配置成链,不采用任何保护配置。

3.2.4 第四阶段:核对所有业务,删除不需要的光连接并拔除光板

3.3骨干网改造期间的安全措施

3.3.1 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a)更换单板时要戴防静电腕带,双手持板件,防止倒针,插盘到位,接触良好,拨下的单板要及时放入防静电袋中。

b)提前对网管数据进行备份,并将数据备份进移动存储设备中,以备不时之需。

c)在连接尾纤和测试光功率时一定要核对正确配线架标识,并进行确认,要小心谨慎。

d)不准用眼直对光耦合器和光板发送端口,避免光端口直接照射人眼,插拔光纤时,应使用拔纤器。

e)正确使用仪器、仪表,保证参数设置准确。

3.3.2 施工所需仪器、仪表及工器具

误码仪、光功率计、光源、光衰耗器、万用表、组合工具等。

3.4骨干A网优化后现状图

3.5骨干传输A网优化升级后优点

3.5.1系统保护模式安全可靠

网络系统保护是衡量网络运行的业务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网络生存能力的高低。此次升级后,网络骨干节点设备均采用中兴S385设备,该设备有主控板两块,交叉板两块,2M支路板两块,都具有主备用功能,且光板最高容量为10G,交叉容量为240G,能满足目前营口地区骨干网承载业务电路的容量需求。全网的2M业务除差动式继电保护业务外,其余业务全部采取二纤双向通道环保护,这种组网特点提供了网络的安全性,最大程度的利用了网络资源。

3.5.2系统资源分配合理,网络数据维护方便

网络升级后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根据全网业务数量及业务类型优先级别合理分配资源,时隙分配时同类业务需以一个VC4为单位进行数据配置,这样更加方便了网络的日常维护,和数据配置,避免了网络“瓶颈”的发生。

3.5.3通道容量升级,满足业务要求

网络的骨干节点设备均采用了新型的中兴S385设备,且光板最高容量为10G,交叉容量为240G,满足了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3.5.4替换、更新部分硬件设备,加强网络安全性

此次升级工作,新增了部分新设备代替服役时间过长的旧设备,添加备用板件,更换老旧元器件,大大减少了由于设备运龄过长,板件老化、物理性能下降、元器件散热工艺不良等因素而导致的故障。确保通信设备的健康稳定运行,保证了网络的安全可靠。

4结束语

电力通信传输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电网高度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电力网的一个重要基础支柱。营口地区骨干传输A网网络升级优化后,使本地区传输网络更加稳定,数据维护与管理更加方便,为语音、数据、图像三网合一业务保障了通道质量,为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装置、调度数据网重要业务提高了安全性。

参考文献:

《ZXMP S385基于SDH的多业务节点设备客户培训教材》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

沈晶(1977-),女,辽宁营口人,工程师。营口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网络控制室 技术员。

1997年毕业与吉林丰满电力工业学校,所学专业: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运行。

主要科技成果:《提高线路测试的准确度》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兴SDH光网络管理系统的优化》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一篇:加大执法力度推动档案执法工作新台阶 下一篇:古村落景观与风景区规划协同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