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phi程序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2-26 05:57:06

《Delphi程序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本文应用传统教学模式与“理实一体化”模式对比的方法,研究了“理实一体化”在《Delphi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总结出该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在《Delphi程序设计》课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Delphi;教学

很多专业都将《Delphi程序设计》课程作为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方法、快速应用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课程。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将程序设计理论部分放于教室中讲授,然后单独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最后再布置实训环节,出现了知识的脱节现象。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后未能立刻充分运用消化,等到实践时只能是“依葫芦画瓢”,把书上或老师讲过的例题再做一遍,甚至还会出现“看花容易绣花难”的现象,明明上课听明白了,实验课做的时候就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达到《Delphi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中进行了“理实一体化”的尝试和探索。即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应用中提高能力。“理实一体化”模式的引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以“菜单、工具栏和对话框”为例。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采用多媒体教室中以课件放映结合实例操作来按知识点的顺序讲解,涉及到相关知识点的时候,用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课程后合理融入实验,对课堂上的讲解的知识点进行验证,再创新自行开发。如:先讲解菜单包括主菜单、弹出式菜单,以及要用到图像列表组件来实现菜单图像,再介绍主菜单要用什么设计,有哪些特性和状态,继承类的情况等理论知识,辅助以例子讲解创建一个主菜单。一个知识点结束后再采用相同的方式介绍工具栏等其它知识点。本可以融合的内容被分割成个体,且学生在没看到实例之前,先听到的是一堆的理论。

“理实一体化”模式中,将理论课与实验课整合到实验室进行,将这些知识点融入到一个大的项目里。然后将大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个项目对应一些知识点。在带领学生一起开发项目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如:将菜单、工具栏和对话框的所有知识点整合成一个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文本编辑器”项目。

教学过程为首先将做好的项目运行给学生看,然后对项目进行说明。让学生知道这次课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会开发出一个什么样的程序,做成什么样才达到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如下图所示

进行项目说明后,带领学生一起对该项目进行分析,它由哪些内容构成,实现哪些功能,哪些是以前学习过已经有能力操作的,哪些是目前还不会做的。如下图所示:

经过项目分析,学生心里已经有了整个程序的框架。接下来按项目分析的结果,分成小项目,一个功能一个功能地实现。比如,第一部先实现这个文本编辑器中的菜单部分,它包括主菜单和弹出式菜单两部分。

有了明确的小目标之后,缩小了难度,让学生感觉到不再无从下手。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先尝试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行开发,把会做的部分做出来。这样既可以巩固前面学过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缺少什么方面的知识来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再引入到要完成这个小步骤需要的关于菜单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学习支持。

接下来就是带领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在操作过程介绍知识点。

当所有子项目或步骤都完成后,课程开始所示的项目就已经操作完成。学生也在教学过程中,一边自己操作,一边学习知识点,完成了自己的项目程序。这个时候给学生一些拓展任务,来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关于这章知识点可以布置学生制作类似windows“记事本”的文本处理程序或类似windows“写字板”的字处理程序。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从学生的反映、考核结果及平时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几个明显的优势如下:

2.1 学生兴趣提升

传统教学方式中,老师只能以课件放映结合实例操作来按知识点的顺序讲解,涉及到相关知识点的时候,用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课程后合理融入实验,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进行验证,再创新自行开发。学生对一个新知识总是先接触到一堆的理论,在没有实践感触前,会感觉到枯燥,失去学习的兴趣。“理实一体化”模式为项目式教学方式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理论与实验整合在实验室里进行项目式教学,一开始就亮出最终的成果,能让学生目标明确,产生兴趣。再让学生先实践操作,有了感触后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需要学习什么知识点,再引入理论知识点,让学生被动变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兴趣,端正了学习态度。

2.2 学习效果提升

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在教室听课,由于持续时间长,学习态度容易松懈,并且只能听只能看不能自己动手操作,上课的时候听懂了,好像会了,可到实际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发现这有问题那有问题。“理实一体化”模式引入后,听课和操作实践相结合,不容易分散注意力,并且在课堂内进行了操作,达到巩固了知识点的目标,及时地消化了知识点,将新知识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不会出现类似下课后就忘了上课内容的情况。

2.3 学习难度降低

传统教学模式中,一些知识点在讲解的时候只能做一些单独的小示例,学生只通过观察体会不到,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融汇有一定难度。“理实一体化”模式引入后,将所有知识点隔入到一个大项目中,再把看上去很复杂的大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很快就可以实现的小项目,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点,在用这些知识点相辅相成完成一个大项目的过程中把知识点联系起来。

2.4 实践能力提高

传统教学模式中,实践能力主要靠实验课及课后完成作业来得到锻炼。但因为课堂上知识没及时消化,所以要花很多时间重复课堂上的讲过的程序,将老师做过的或课本上现成的程序做一遍出来,当要求自己自主开发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发觉无从下手。“理实一体化”模式引入后,在实验室一边学习一边操作,及时消化了课堂上的内容。此外,在项目式教学中,首先带学生一起项目分析,然后再一一实现,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无形中传授给学生,在项目完成后提出拓展任务,学生可以依据课堂上所用的方法自行对任务进行分析、分解、设计、实现。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尽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带来了许多优势,但在这个过程也出现许多相应的问题。例如,学生之间的进度是参差不齐的,出现了预留的时间内部分学生没完成任务,拖慢进度。当进行到下一部分内容时,仍旧有学生在完成上一个任务而影响了后面内容的学习。再一个问题就是评价方式的改进。课程结束后学生应该有能力开发一个稍大的项目,短短几个小时是完不成。如果能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自行开发一个项目以大作业的方式呈现出来,更能评估一个学生的能力。这种方式下需要设计出合理的考核方案和评价标准,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从而达到更全面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Delphi程序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的尝试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学习难度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等角度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伟珍.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09(2):47-48.

[2] 吴海超.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职业与成人教育,2004(10).

[3] 李清德,王岳圆.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1(32):32-33.

[4] 黄蕙.《电工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技术,2012(3):244-245.

上一篇:“从绘画走向设计” 下一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国对外开放度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