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解分数应用题

时间:2022-02-26 12:49:24

浅议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解分数应用题

分数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各种数量关系比较难分析,判断,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法解答,通过多年来的实际教学,我对这部分教材的教学体会有:

(1)分数应用题的基础题型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要抓住的就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单位“1”×分率=对应量,包括分数除法应用题,仍然使用的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来分析解答的,所以要把这个关系式吃透,从中总结出“一找,二看,三判断”的解答步骤。找:找单位“1”;看: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判断: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在简单的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中,反复使用这个解答步骤以达到熟练程度,对后面的较复杂分数应用题教学能有相当大的帮助。

(2)教学到教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要抓住例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难的两种题型加强训练,就是“对应量对应分率求单位‘1’”和“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两种题型,对待前者要充分利用线段图的优势,让学生从意义上明白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所以单位“1”=对应量?对应分率。在训练中牢固掌握这种解题方式,会熟练寻找题中一个已知量也就是“对应量”的对应分率。对于后者,要加强转化训练,要熟练转化“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变成“甲是乙的几分之几”,对这种转化加强训练后学生就能轻松地从“多(少)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中得出“是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从而把较复杂应用题转变成前面所学过的简单应用题。

以上两点是在过去人教版中多次应用,现在课改实验教材中已经大大地降低了分数应用题的难度,把分数除法应用提只用方程来解,确实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但是做题步骤相对于算式还是较为麻烦,所以在教学中我也讲了算术方法。好学生做的效果也相当的不错。我第一次教学课改课作觉得难以适应,有些题型总是云山雾罩的,例题中没有工程问题的例题,但在习题中出现,还是隐隐约约的,不十分明显的题型。对于学生来说还要作为例题讲,而且还要补充习题,否则学生不懂,不会。虽然从课本来看是比原来题目少了,可是题目的难度不没有因此降低。所以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新课改上不封顶。为此我得出反思。

一、课中交流、促进合作

在内容的选择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同学们在相互探讨与研究中,明白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课堂交流热烈、有效。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思维变得更开阔了,方法变得更多了。记得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二、课后总结、促进提升

应用题的教学,应该注重总结和提升。解决完一种类型的题目,就应该让学生回顾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总结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和用方程的思维解决问题的联系和区别,总结和评价自己与同伴上课的表现,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

大力地提倡通过画线段图或者示意图来理解题意,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并列出等量关系式,并且坚定地执行画线段图或者示意图这两种方式来理解应用题目,方便学生理解。

四、应用题的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需要的数量关系式或等量关系式。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并不是展示学生的方法如何多,因为解决办法是可以举一反三的,重要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分析,找出等量关系式的过程。同时,在分析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多种办法来分析。如通过抓关键句、关键词、关键字列等量关系式;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通过画示意图来理解题意。学生才会更加积极地思考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本节课中呈现的画线段图、画示意图、抓关键字或词来理解和分析应用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感悟、理解、掌握新知识。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主体性的缺失探讨 下一篇:初中历史课的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