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时间:2022-02-25 10:10:14

课堂上如何让学生

优质课赛课比赛时,我看到这样一幅场景:一位老师整节课的时间都占据着讲台,与学生隔着课桌对话,结果课堂上设计的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似乎都提不起什么兴致,不少学生低着头或者私下搞点小动作,只有极少数学生参与其中......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责任感和对学生的爱.陶行知先生指出:"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正确而又积极地学习态度\愉快的情绪,高度的注意力\适度的心里紧张,是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的重要因素.那么课堂上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

一、以身作则,赢得尊重

教师在学生的面前,要做到为人师表,表里如一,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去赢得学生的尊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一定不做.例如,要求学生上课不要迟到,自己一定要及时到教到教室候课;课堂上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随便说话,自己一定不能在上课时间接听私人电话;要求学生上课坐端正,教师先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要求学生积极自己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

二、师生平等,共同参与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教师要卸下至高无上的"权威者"的身份,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中来,这样做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课堂调控,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就是自己学习的伙伴.如果学生能经常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不会产生健康的情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课堂上就会变得生机勃勃。

三、理解学生,宽容学生

我们知道,人是高级动物,小学生首先是人是会思考\会表达\有感情\有欲望\有行为能力的人,理解和宽容可以创设一种宽容度育人范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分发展他的潜力和个性,享受思维和学习的乐趣.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理解和宽容学生呢?

1、容许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由于成长历程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生心中会进发不同的"思想的火花",产生截然不同的理解.教师应保护学生理解的自由,让他们从分地享受它,而不应将自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从而浇灭了那些刚刚燃起来的"火花"。

2、允许学生从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对事物做广泛深入的思考,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从分表的发的机会和空间,允许学生进行辩论争鸣.不管学生的思考在老师看来是多么的幼稚可笑,不管学生的语言在成人看来是多么不合规范,都应让他们将自己的"幼稚"和:错误"表达出来.对于学生的表达失当,教师应多一些宽容,而不是责备.而且,只有当学生将其内心全部表露出来,教师才能对其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更有效的教育,任何压抑学生的措施都是有违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

3、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有强烈的自由行动的欲望,教师不能一味的压抑,这样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通过学生丰富多彩的自由活动,可以很好地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更好地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能力.自由活动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其日后进行自我管理和独立工作打下基础。

四、挖掘闪光点,赏识学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教师习惯于寻找学生的不足,发现学生有点过失,就厉声地批评和警告.迫于老师的威严,学生总是敢怒而不敢言,表面上是改了,服了,但在内心深处可能对老师产生了不满情绪甚至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得到肯定.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教师能用"放大镜"来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用"反光镜"来摘掉学生的缺点,用"显微镜"来彰显学生的个性,学生对老师就会特别亲切,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激起一种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形成一种"努力-进步-赞扬-再努力-再进步"的良性循环。"

五、严而有理,爱而有度

现实中往往爱学优生易,爱学困生难.我们做老师不仅要爱"小天鹅",也要爱"丑小鸭".要想法采取学生易理解、易接受的方法对待学生,做到严爱结合.首先,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待学生,提出的要求."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人活在世上不管你愿意与否,都要接受一定的约束,教师正是因为爱学生,对学生负责任,才要对学生严加要求.其次,要在善于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

上一篇:金工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 下一篇:高中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困惑和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