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水稻种植机插秧推广研究初探

时间:2022-02-25 05:44:48

淮安市水稻种植机插秧推广研究初探

摘 要:本文以淮安市水稻种植为对象,分析水稻种植的一般方法,针对淮安市水稻种植过程中机插秧推广,研究了机插秧的优势。

关键词:机插秧;水稻;推广

中图分类号:S223.9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农业是立国之本,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大事。在粮食作物中,水稻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作物所无法代替的,它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淮安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水稻是该市的第一大农作物、农业主产粮,常年种植面积在26万hm2左右,约占有效耕地的67%,在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新品种和在传统栽培技术革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和提高稻谷质量的又一次技术革命,是解决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个“瓶颈”,是提高水稻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措施。

1 水稻种植方式

水稻的种植方式有两种:大田直播和育秧移栽。

1.1 水稻直播

水稻直播栽培有水直播、旱直播和水稻旱育3种。在生产中主要以水直播为主,可采取人工撒播和机械直播。直播就是将干种子或经过浸种催芽的种子直接播种到大田里。与移栽相比,水稻直播省去了育秧和秧苗移栽两个环节。大面积水稻直播可节省大量劳力,缓解劳力季节性紧张的矛盾。

直播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省工省力和生育期提早。水稻采用直播栽培方式,免去耕整秧田、育秧管理和移秧、插秧等用工,一般比移栽稻每667m2大田节省移栽工1.5个左右。水稻直播没有伤根、伤苗现象,无缓苗期,秧苗生长稳健,个体、群体生长协调,分蘖早、低位分蘖多,成熟期提早,同品种全生育期一般比移栽缩短10d左右。

直播稻的优缺点主要表现在播种迟,在温光资源利用上少了一个秧田期,抽穗灌浆易受低温影响,结实率下降,营养生长期缩短、穗子小、粒数少,造成平均单产水平将有所下降;水稻直播的播种技术要求较高,很难做到一播全苗;直播水稻草害、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由于直播田水稻根系较浅,后期容易倒伏。

1.2 育秧移栽

水稻移栽方式包括手工插秧、机械插秧和抛秧等方式。

手工插秧是最传统的水稻一种种植方式,在很长的时间里是水稻种植的主要方式。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及土地的相对集中、人们越来越要求低的强度劳动的形势下,手插秧效率低下的特点已经不能适应整个水稻种植业的要求。

机械化插秧技术就是采用高性能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式,主要包括高性能插秧机的操作使用、适宜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的培育、大田农艺管理措施的配套等内容。我国是世界上研究使用机动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水稻种植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新一轮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解决了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其能够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水稻机插秧的机械性能有较大提高和育秧方式有重大改进。

抛秧是将已经长成的秧苗,在长得不高的时候就把它抛在田里。与插秧不同,它是直接用手抛在田里,比插秧更省时,更轻快。采用抛秧是在地多人少的情况下,节约成本,提早插秧期的一种栽培措施。

2 淮安市水稻机插秧推广情况

水稻机插秧技术是一种采用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法,是一种水稻种植模式的重大变革,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技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劳动资源。它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要;是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2.1 淮安市水稻机插秧的格局

近年来,淮安市经历了直播稻的不推自广和政府推动下机插稻的推广,形成了水稻手工插秧、机插秧和水稻直播稻3种稻作方式并存的格局,这也是江苏省稻作方式发展变化的一个代表。研究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的效果与实际收益,是对前期推广工作的总结,也为对下一步发展的预期展望提供理论保障。

2.2 淮安市水稻机插秧的进展

2011年金湖县率先通过省水稻种植机械化示范县验收。

2012年洪泽县、清浦区通过省级验收。

2013年,盱眙、淮安、淮阴、涟水4个县(区)也通过省级验收,7个主要农业县区全部通过省级示范验收后,从而使淮安市成为苏北率先创成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市。

截至2011年底,淮安市插秧机总量突破1万台(比上1a新增3300多台),位居全省第2。机插秧面积超过110000hm2(比上年新增28666.67hm2),机插秧率达41%(比上1a提高10%)。

截至2012年底,农机化综合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比2011年又提升了2%;全市新增水稻插秧机4880多台,其中高速机274台,落实机插面积170000hm2,分别比2011年增长91%和55%,增量及增幅均位列全省第一。全市机插率达64.5%,比上年提高23%。

2013年淮安市新增插秧机6784,其中新增高速机611台,全市机具保有量超过2万台,实现机插作业211333.33hm2,机插率高达78%。

3 淮安市机插秧的效益显著

在淮安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农机部门坚持以创建省级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市作为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重要组成指导思想,作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使淮安市水稻机插秧推进工作取得了阶段的成果。

从淮安市大面积示范推广水稻种植机械化实践看,通过经济分析水稻机插秧技术较其他种植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优势:

3.1 省工节本

与传统手栽稻相比,是否省工是农户采用直播稻还是机插秧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当前阶段,农业作业方式越费工,农户对其采用的倾向性越小。从这点来说,手工插秧事实上已经不能满足农村整体生产的需要。而机插秧的优点明显,即:

3.1.1 节省秧田

采用手工栽插的常规水育秧秧田与栽插大田比为1:8~1:10,而机插秧由于采用的是毯状秧苗,育秧高密度、短秧龄,其大量节省了秧田,并显著提高了育秧的工效,采用机械化栽插的育秧秧田与栽插大田比为1:80~1:100,并可以进一步运行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从这里可以看出,机械插秧仅为人工栽插秧池的10%,可节省秧池田90%,节省下来的秧池田可以用于田地修养,或套茬种植其他农作物,则可使大田每667m2增收30元左右,特别是在我国耕地面积刚性减少的情况下,更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由此带来的间接效益也极为明显。

3.1.2 节省农药

淮安市手工插秧育秧落谷期一般为5月5日左右,机械插秧育秧落谷期一般为5月15~30日。由于采用机械化栽插秧苗,育秧落谷期较手工插秧迟15d左右,机插秧的秧苗较手工插秧的秧苗黄、小,这样的秧苗可避开病害高发期,能有效预防和减轻病虫害,并且由于秧池面积小,工厂化育秧,对集中防治病虫害非常有利。由于育苗期有一段时间薄膜覆盖,切断了灰飞虱等病虫的侵染途径,从而保证移栽至大田时秧苗带病率低,因而发病很轻,能进一步减少用药次数。对绿色、无公害稻米的生产有显著作用,更能体现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要求。

3.1.3 节省用工

使用不同的插秧机进行插秧,步行式每小时可栽插1333.3~2666.7m2,1d可栽插13333.3~26666.7m2,采用高速乘坐式插秧机,每小时可栽插2666.7~4000m2,1d可栽插26666.7~40000m2,而采用人工栽插,每人每天只能栽插333.5~533.3m2,机插秧的工效是人工的数十倍,淮安市雇工栽秧最低每人平均80元/d,高的地方每人平均100~150元/d,加上招待费用,插秧成本达到近200元/667m2;插秧机栽插每667m2收费不到100元。采用机插秧,大量降低了用工人数,减少用工量,降低种植成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

3.1.4 节省用水、肥料

采用机插秧方式种植水稻,普遍采用旱育秧方式进行秧苗育秧,其用水量仅为常规水育秧的1/10,秧苗期用肥量也比水育秧下降2/3。由于机插秧育苗期易于集中管理,减少了施用量,大大提高了肥、水的使用效果。

3.2 稳产、高产

水稻采取机插秧种植,水稻的产量稳定,而且高产。从近10a来水稻机插秧试验及示范推广以来看,其平均每667m2产稳步上升,平均在600kg左右,高的可达近750kg/667m2,而手工栽插等其他种植方式平均每667m2产在560kg左右,机械化栽插较其他种植方式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普遍要高5%~8%。

3.3 简便易行

机械化栽插、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分工更加明确,工厂化育秧及管理上更加规范,农民和机手更加容易操作插秧机和掌握机插秧技术。

3.4 农户、机手双赢

发展水稻机械化插秧,首先是稻农得益,而且种植规模越大,效益越显著。从以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农民采用机插秧,比其他方式更容易实现高产、稳产、省工节本,累计可以增加收入200元/667m2左右。

4 结语

淮安市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得水稻生产从种植到田间管理、收获都实现了机械化,既很好解决了水稻种植用工紧张的矛盾,又为水稻的稳产、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淮安市水稻机插秧工作的深入推广,不但为农民节支创收提供了有效的条件,在经济上为农民和淮安市的粮食生产,尤其是水稻生产给予了技术上保障,在水稻的种植体系上,也为改变传统的辛苦的劳作方式奠定了基础。水稻机插秧及水稻机械化生产,成为淮安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成功范例。

参考文献

[1] 蓝平.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0.

[2] 张尊忠.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应用推广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3] 马振国.洪泽县水稻机插秧与机直播效果对比分析[J].北京:农业机械,2011(9).

[4] 方书亮,等.淮安市水稻生产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J].贵阳:农机服务,2012(5).

[5] 李兆勇.淮安市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盘锦:北方水稻,2008,38(2).

作者简介:宗国成(1971-),男,江苏省淮安市人,淮阴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大专。研究方向:农业推广。

上一篇:早实核桃病虫害防治技术 下一篇:秋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种植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