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民工业:跳出常规思维

时间:2022-02-24 01:34:38

裕民工业:跳出常规思维

采访中,李瑞卿给本刊记者展示了不少企业的产品设计图,介绍这些设备与常规产品间的差异,还拿出了他们给企业做的方案,各种对比数据跃然纸上,即便是略懂皮毛的记者,也很快看到了这些产品、这些数据对于一个印染企业意味着什么。“若采用我们这套方案,印染企业每年可节省近千万元人民币,项目投入后能够很快实现盈利……”每个案例,他们都会给用户最直观的价值参照。这就是李瑞卿所说的增值服务,他们不再简单地卖设备,而是将符合用户工艺和产品定位的生产方式提供给他们。很显然,这些数据非常诱人。

延伸服务很受用

说到服务,人们听多了,也看多了,感觉有些像是白开水,没有什么新鲜内容。然而在裕民工业当前的服务理念中却包含很多极其重要的内容。

尽管这两年行业里更多企业都在过苦日子,但裕民工业的日子则表现出了另一种景象。“我们今年上半年非常忙,可以说是近几年中最忙的,设备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0%。这样的状况,一是我们比较幸运,赶上了不错的市场调整。因为去年以来国内外的高棉价差,使得一些化纤产品的加工量增加,这样的行业态势为我们的产品销量增长创造了不错的环境。其二,我认为这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的延伸服务。这样的经营理念在当前行业转型升级的特殊发展时期,表现出了它特有的效用和价值。事实上,若我们走的还是只关心设备销售的常规路线,一定不会有现在的成绩。”李瑞卿十分清楚,企业当前的经营策略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我们跟染厂进行项目沟通时,会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进行项目策划。”李瑞卿说。不同染厂、不同的产品定位、不同工艺,在设备选型以及资源配置上,肯定会有差异。若采用常规的标准化、无差别服务,有些资源就会形成浪费。“比如水洗箱,印染企业生产只需要5个就能达到需要的效果,而设备企业能提供的却是7个,或者有些企业需要7个,而设备企业能提供的标准化设备是4个,事实上这些都没能真正满足用户需求。我们则通过合理化的资源配置,帮助企业实现从厂房设计到设备选型,以及水、电、气等各种能源的合理运用,实现企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在李瑞卿看来这是为印染企业提供服务的根本。

以往,设备企业都是自己生产什么,卖给用户什么,很少考虑用户的真正需求。但在各项要素成本飙升的现状下,印染企业的生产方式也逐渐走出粗放模式,依靠精细化的管理和合理的生产运行方式创造新效益。裕民工业就是通过有效捕捉这些信息,提出了企业的增值服务构想。

裕民工业的延伸服务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出色,在海外市场也同样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我们在土耳其的市场服务,也能看出我们这一特点所显现出来的优势。土耳其作为欧洲的后花园,他们以前也看不上中国设备,但我们的人去了后,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感觉到我们既有欧洲人的想法,技术层面也非常精通,更感慨于我们的延伸服务,他们没有想到设备企业的服务可以如此全面、超值。”李瑞卿如是说。

将节能减排执行到底

印染设备企业在这场环保战役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首当其冲考虑环保问题,这直接决定着印染企业能否有所依托地实现环保生产。

谈及环保问题时,李瑞卿认为,环保应该抓,而且必须严抓,除了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尤其印染企业还需要从这里找到自己的效益和利润。“如果在环保方面的监督机制能够不打折扣地执行,印染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就会加快,对于行业的发展也将大有裨益。”李瑞卿觉得,当下,政府应该通过更好的政策让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企业在设备研发创新上要充分考虑印染企业的实际状况和未来发展需要,将节能、减排、降耗的理念融入其中,并在用户工艺上做深入研究,尽可能让企业的资源效用最大化。

李瑞卿有过丰富的印染企业从业经历,曾亲身感受过设备带给企业的困惑,而今自己换位在印染设备制造领域,更加懂得设备该进行怎样的改变,才能够满足市场的真正需要。在他看来,国内外设备都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而这些改变,也必将为印染企业的节能、降耗、减排带来福祉。

“欧洲设备与日韩设备相比,差别十分明显,欧洲设备大气,而日韩设备则精巧。事实上,作为印染企业能够看到的不只这些。欧洲人的设计理念有他们自身所处环境的考量,因资源丰富,便会在一些设计中体现出来。而日韩,作为先天资源、能源匮乏的国家,他们的各种产品设计,都力图简约化。那么,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就要从自身的切实需求出发,而非简单的抄袭模仿。”李瑞卿表示。

此外,他还列举了一些产品在设计上的不足。“比如水洗箱,国外设备8个就能实现的水洗效果,很多国内设备要用10个甚至13个。多出这么多水洗箱,在耗水量、加热等方面,都必然会形成大量浪费,且污水排放增加。就水箱的液位而言,国内外的差别也很大,国外设备比国内的液位低很多,但洗涤效果非常好。再比如,国外的丝光机要比国内的设备短近1/3,这就意味着各种能源消耗的减少。”李瑞卿看到了国内外设备间的差别,且觉得这样的差别是不难实现的。

其实,企业就是在每个水洗箱中加以改进,比如在结构设计、传动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加强循环、加装喷淋装置等,这些改变虽然需要资金投入,但比多制作几个水洗箱更为经济。当前国内企业以及相关院校的技术能力,已经完全可以实现这样的创新,之所以还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归根结底是理念的问题。

由此看来,环保政策之下,行业的节能、减排作为主流趋势尚有提升的空间,且行业转型的方向非常清晰,关键是看这些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印染企业的理念转变能否提速?

走出恶性循环

我们常常讲“薄利多销”,在这个理念之下,其实是无形中廉价消耗着我们的劳动力和资源,甚至有些是无法再生的天然资源。而现实状况是,这样的设备可能再次成为我们的过剩产能。

李瑞卿谈到的一些行业现象很耐人寻味,似乎也能够以点带面地反映更大范围的状况,不仅是纺机,更包括纺织整个产业甚至中国的制造业。

采访中,他举过一个案例,一个国外的高端印染设备生产企业,工厂只有8个工人,另外的12个人则是管理干部,大都负责设计、销售。这个企业一个月做一台设备,产品做得非常精细,售价近千万元,产品利润能够保持在20%以上,大约200多万元人民币。再看我们同类型的设备,10万元的利润就卖得很开心,可这些设备几乎是上百人的劳动成果。

深思可发现很多问题,其中包括对于创新的认知。“创新意味着什么?资金投入。而没有人能够打保票这样的付出一定就有回报。因为其中的未知数太多太多。我们的企业,大都期望每一单都是赚钱的,所以,不敢大手笔去进行创新,这样的思想和态度让‘跟随’成为了一种生存方式。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主动创新,这样,越不敢尝试就越缺乏竞争力。最终,设备技术进步很慢,始终在低端徘徊。”李瑞卿分析着行业企业的生存状态,不无感慨。

以前的他是个印染企业的管理者,站在印染企业的立场上,他说并不是印染企业不愿意尝试,若设备企业肯花力气去研究,然后让印染企业看到实惠,一定能够赢得印染企业的合作,也会找到打开新市场的方法。

其实,李瑞卿所讲的,代表着很大一部分企业的状态,而且并不是仅仅在纺机行业中。相对产能过剩就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这些重复性的投入和生产。当国家和政府不再依靠GDP的数字增长作为考核指标,这个偌大的中国市场,是否能够给予我们充分的生存空间?企业,是否能够好好思索一下差别化、高端化可能带来的益处?给自己一些勇气和希望,毕竟,能够觅到高附加值产品市场的企业,通常都不是走在寻常路上的。

上一篇:明艳色彩照亮未来 下一篇:格致:毛纺是个永不落幕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