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3000个小药箱走进牧户

时间:2022-02-24 03:35:32

新巴尔虎左旗是最早探索实施健康保障小药箱进牧户工程的旗县。当初,旗委、旗政府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拨付专款在7个苏木镇各选一个牧业嘎查作试点,免费为1000个牧户发放了小药箱。随后,呼伦贝尔市在4个牧业旗县推行试点,目前已发放小药箱3000个。

对于城市里的人来说,茫无边际的大草原无疑是放逐心灵的天堂,然而,草原的辽阔却给牧民的健康和卫生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为解决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造成的卫生服务成本高、可及性差的问题,2011年6月起,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在呼伦贝尔市的4个牧业旗试点了“家庭小药箱进牧户”工程,截至目前已发放小药箱3000个。

蒙古包里的健康管家

冬季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别有一番味道。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旗所在地到乌布尔宝力格苏木萨如拉扎木图嘎查,要走20公里的二级公路、40公里的水泥路和30公里草原路。前一段路途,记者还可以透过车窗欣赏草原美景,但下了水泥路,就再也无心观景赏色了。汽车在凸凹不平的草原路上一路颠簸,一路灰尘,艰难行进了1个多小时,总算来到牧民查日玛拉图的夏营地。

39的岁查日玛拉图正忙着收割牧草。说起小药箱,满脸疲倦的他特别高兴。“小药箱是我们的健康管家,帮我们解决了健康的大问题。”他说,散落在草原的牧户距离卫生院和旗医院都非常远,路也难走。冬季,大雪封路根本出不去,夏秋季忙着转场放牧和打草,有个头疼感冒的小病一般都扛着。2011年6月初,政府给家庭配了小药箱,一些常见病在家里就能解决,非常方便,尤其有了小药箱后,家庭医生会定期上门健康体检、看病和整理药品,他的高血压病在医生的管理下服药,控制得很好。

记者打开他家的小药箱,发现里面的内容很丰富。除了纱布、消毒水等简单的医疗用品外,还有新农合医疗证、家庭医生承诺书和翻译成蒙古文的健康宣传材料。

小药箱里共放了10种药,除感冒胶囊、氟哌酸等5种常备药和2种蒙药、中药外,还有依那普利片和小剂量阿司匹林2种降压药,每种药都有蒙古文的用药说明。前些日子,家庭医生上门随访,发现他眼睛不舒服,又给补配了眼药水。乌布尔宝力格苏木卫生院院长刘莲花在一旁介绍,为了方便管理,旗里将小药箱与健康档案使用一个号,现在药箱里放的都是基本药物,送药和续药时,家庭医生会按新农合门诊统筹的30%~40%比例进行现场核销。

由于距离第二个随访牧户较远,告别查日玛拉图一家,记者又跟随医务人员匆匆赶往下一站,夕阳快落山的时候,来到牧民乌日图那顺家的蒙古包前。乌日图那顺家有3口人,夫妻俩和一个刚刚出生4个月小宝宝。他家的蒙古包里收拾得非常整洁,小药箱就放在最贵重的家电——液晶电视的旁边。里面除了药品外,还放了孕产妇和儿童保健两本公共卫生服务券。

记者翻开儿童保健服务券,上面有孩子3个月时体检的记录及家庭医生和户主签字。在医务人员为小宝宝体检的间隙,记者与乌日图那顺聊了起来。他告诉记者,他家每年保守收入10万元,经济状况好了,对健康的需求也更高了,有了小药箱和家庭医生帮助管理健康,也放心多了。

小药箱里放的不仅仅是药

新巴尔虎左旗是最早探索实施健康保障小药箱进牧户工程的旗县。当初,旗委、旗政府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拨付专款在7个苏木镇各选一个牧业嘎查作试点,免费为1000个牧户发放了小药箱。随后,呼伦贝尔市在4个牧业旗县推行试点,目前已发放小药箱3000个。

“小药箱里放的不仅仅是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新巴尔虎左旗副旗长乌兰托娅反复向记者强调,小药箱里放的除了看得见的药品、器械和宣传资料外,还有很多看不见的东西,那就是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机制。

据介绍,为了让小药箱这一载体能够承载更多的卫生服务内容,新左旗政府和和卫生局着实下了很大工夫,方案几次修改完善,乌兰托亚还多次跑到自治区卫生厅沟通、汇报,最后拿出一个总的实施方案,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券、家庭签约医生两个配套方案,同时,还建立完善了对各苏木卫生院督导考核机制和家庭医生的绩效考核机制。

机制体制建立了,能否将服务实实在在落到牧民身上呢?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身边的医务人员给记者拿来一个表格,是今年8月小药箱试点嘎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情况表,上面有清晰的记录。萨如拉扎木图嘎查:牧民557人,建立健康档案508人,建档率91%;重点人群中65岁以上老年人有16人,0至6岁儿童42人,孕产妇10人,服务券发放率100%;慢病人群有高血压62人,白内障4人,冠心病2人,糖尿病、肺结核各1人,健康管理率100%。记者又随便翻开一张家庭医生随访表,上面记录着第一次随访牧户通嘎拉家的情况:现备药品充足,能够按规定使用;8月家庭成员患肠炎,在医生指导下自行服药治愈。

呼伦贝尔市的另一试点鄂温克自治旗,小药箱管理也很有特色,他们将小药箱与流动医院和马背医生相互服务机制紧密结合,流动医院定期下到苏木开展巡诊,健康体检和随访,马背医生则根据牧民的随时需求开展上门服务。为了将健康理念根植到每个牧户,旗卫生局还将健康素养66条编成好来宝,印成家庭健康手册放入小药箱,供牧民活动聚会时传唱。

新巴尔虎左旗乌布尔宝力格苏木书记白双福告诉记者,小药箱在牧区已成为牧民的“救命箱”,非常受欢迎,没有得到第一批试点的嘎查都在争下一轮试点,通过小药箱的管理,牧民的健康意识也提高了,杀牛宰羊割破了手,会主动到药箱里找药,进行消毒包扎处理。

小药箱,大作用

记者采访中发现,小药箱虽小,但承载的任务确实很多。基本公共卫生以服务券形式发放,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7个项目纳入其中。此外,通过分片包户的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机制和现代通讯联络,把家庭医生和每个牧户连成一体,基本医疗问题随时可以解决。在发放药物中,对基本药物实行现场核销,将基本药物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也纳入了小药箱管理。

“小药箱既是一个公共卫生产品,也是一个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载体。”自治区卫生厅厅长毕力夫这样为小药箱定位。他认为,在小药箱功能方面还需继续拓展,除继续填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外,还可把一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囊括到里面,比如叶酸的补服、两癌筛查、重性精神病的管理、结核病和布病的督导用药等等;在机制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方面,自治区已经确定了基本思路。”毕力夫告诉记者。

据介绍,内蒙古牧区卫生工作有着极特殊性,一方面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医疗资源相对缺乏,造成了牧民看病仍比较难;另一方面慢性病、传染性疾病、人畜共患病在牧区高发,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还比较重。下一步,自治区在编制基层卫生服务网中,将本着建设一个“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和打造“急诊急救”和“信息化”两个通道的思路,将小药箱与车载简易设备的“流动家庭医生工作站”形成最佳“组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上门巡诊的服务机制,让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惠及每个家庭和每个人。

链接

“健康小药箱”获评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医改新举措

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医改新举措”“十大医改新闻人物”和“十大医改新闻事件”近日评出。内蒙古“健康小药箱走进大草原蒙古包”被评为“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医改新举措”。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特别是地广人稀,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不足,牧区远离城镇,牧民冬季大雪封路得病出不去,夏秋季转场放牧得病不出去。为解决牧区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现实问题,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使其真正享受到卫生改革的成果,2011年6月起,自治区卫生厅本着“政府支持、居民自愿、科学设置、安全使用”的原则,在呼伦贝尔市试点了“牧区居民健康保障小药箱”工程,由政府部门牵头,免费为牧户发放家庭小药箱。在具体实施中,围绕深化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将小药箱进牧户工程与落实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相结合,建立了牧区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苏木卫生院和家庭医生的绩效考核、流动医疗卫生工作站的工作机制。探索出了符合自治区实际的医改路径。截至目前,内蒙古先后在呼伦贝尔市的4个牧业旗进行了试点,共发放小药箱3000余户。“健康保障小药箱进牧户”工程的实施,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落实医改任务中有了重要抓手,也切实让广大牧区群众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小药箱还被当地牧民称为“救命箱”,小药箱进牧户工程也被称为“民心工程。

“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医改新举措”评选由《中国卫生》杂志牵头组织,已经连续开展了三年。(生焰明)

·简 讯·

自治区“三下乡”集中活动在固阳县举行

日前,2011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活动在包头市固阳县举行,包头市卫生局组织市中心医院、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市健康教育所3家医疗卫生单位,参加了“义诊宣传”活动。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许宏智和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健现场进行指导。

此次义诊宣传活动,共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骨科、神经内科、内分泌、彩超、心电、检验科等专业的45位知名专家参加,同时出动了“流动医院”车。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为固阳县捐助2万元药品,义诊人数达300多人次,发放日常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宣传材料8000余份,约2000元,为50名群众发放了脑卒中筛查卡,并为60名群众作了营养咨询。活动现场举办了百姓讲堂健康教育专场,市健康教育所专家向农牧民宣传讲解了健康知识。通过科普知识的宣传和常见病的诊治,为当地的居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深受农牧民群众欢迎。

市卫生局高度重视卫生下乡工作,对2012年全市卫生下乡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做到组织发动到位、经费保障到位、人员服务到位、考核管理到位,使卫生下乡工作形成了长效机制。(包卫)

上一篇:地方,唱响全国两会前奏 下一篇:微论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