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关注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

时间:2022-02-24 02:23:49

多关注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

近年来,各地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以机构改革和换届为契机,大力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精简领导干部职数,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一些地方简单采取按年龄划线的做法,对尚未达到退休年龄的领导干部进行一刀切,改任非领导职务,而且“切”的随意性较大,“切”的年龄一次比一次提前,“切”的年龄一次比一次提前,“切”下来后缺乏相应的后续管理,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产生一些负面作用。

以湖南省澧县为例,澧县在2006年调整县直单位领导班子时,将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年龄改为男年满51岁、女年满49岁,同年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换届时则确定为男年满47岁、女年满45岁。近5年来,澧县改任非领导职务的科级干部达到286人。据了解,其他一些省市也普遍存在类似情况,而且“切”的年龄各不相同。这些领导干部提前改任非领导职务后,大都被视同“内部退养”人员,单位一般不安排工作、不过问行踪,有门路、有闯劲的就另谋职业,无专长、无追求的则赋闲在家。这些干部退出领导岗位后,普遍存在三种心态:一是失落心态。部分干部退下来后感到无所适从,对比过去心情沮丧。二是攀比心态。少数干部把经济、物质利益看得很重,往往与本单位在职领导、外单位同级别非领导职务干部攀比经济福利待遇。三是逆反心态。部分干部由于一些个人要求难以满足,久而久之,心理上产生不平衡,认为单位党组织重视自己不够,有的甚至人为地制造矛盾,干涉干扰单位工作。

上述现象和问题带来了三个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造成了人才使用上的浪费。提前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年龄一般在45~55岁之间,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工作阅历丰富,业务水平比较高,正处于人生和工作的“黄金时期”,改任非领导职务后,这些干部工作热情骤减。二是降低了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提前改任非领导职务和一刀切造成一些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过早退出领导班子,而新进入领导班子的一些年轻干部由于工作经验不足,难以在短期内适应工作需要,导致领导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削弱。三是助长了年轻干部的浮躁情绪。由于职数限制和结构需要,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很多都是为了给年轻干部腾出位子。不少年轻干部还没有经受真正的考验和磨练,没有干出什么成绩,就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提拔重用,使得一些年轻干部3至5年内没有得到提拔便牢骚满腹。

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工作,当前应重点从四个方面入手:

严格规范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的条件和程序。非领导职务的设置,必须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防止过多过滥。领导干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除不能胜任工作、违法违纪被查处外,一般不应提前改任非领导职务,尤其不能采取按年龄一刀切的办法简单行事。对因换届、职数精简等情况确需提前改任非领导职务的,要以省为单位出台统一规定,明确职数限制、年龄界限、任职经历等条件,每次干部调整时执行统一的标准,保持政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减少工作的随意性。

正确把握和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需要,制定中长期培养选拔规划,坚持循序渐进,做到成熟一个任用一个。对个别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可以视情况破格提拔重用,但不能搞“唯年龄论”,出台多少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要用多少等硬性规定。毕竟大多数干部需要按照正常途径、正常台阶培养,不能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工作目标简单理解为越年轻越好,人为加快年轻干部的提拔节奏。

不断完善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的教育管理制度。要教育引导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正确理解组织安排,以健康的心态面对职务变化,自觉接受单位党组织的工作安排和日常管理。要把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纳入在职干部序列进行管理,明确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的岗位责任、工作目标和奖惩办法。对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要大力表彰,予以重用,按程序转任同级领导职务或提拔任上一级非领导职务。对完不成岗位目标任务的,要按有关规定作出相应的处理。

大胆探索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途径。根据分类管理原则,探索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途径。可以组织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围绕本单位日常工作、重点工作和重大课题,开展综合性和专题性调查研究,可以发挥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的优势,安排他们协助班子成员分管某项工作、牵头处理某些棘手事务或参与处理、城市创建等中心工作。

上一篇:个性官员显露身手 下一篇:为“慈善综合症”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