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毒大戟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时间:2022-02-23 02:28:34

狼毒大戟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摘要:概述了近年来对狼毒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综述了狼毒大戟在作为抗肿瘤、抗菌及抗白血病方面的作用,并讨论了狼毒大戟今后研究的方向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狼毒大戟;化学成分;抗肿瘤

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320-2

基金项目:科技厅项目 2010-2012 长白山珍稀资源松茸菌丝体的发酵及产品利用(21200253)

狼毒大戟(Euphorbiae fischeriana Steud.)又名东北狼毒、白狼毒、猫眼草,中药中也作狼毒使用,具有祛痰逐水、破积杀虫等功效,用于治疗水肿腹胀、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等[1],临床用于治疗肿瘤、结核病、白血病以及皮肤病等疾病。狼毒大戟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二萜、三萜、鞣质、甾醇、蒽醌类等。

1 狼毒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狼毒大戟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二萜、三萜、酚酸性成分、甾醇类及挥发油等。

1.1 萜类化合物

狼毒大戟中含有较多的萜类化合物,主要的结构类型为巴豆烷型、松香烷型和异海松烷型。1987年刘桂芳等从狼毒大戟中分离得到羽扇豆醇[2]、3-乙酰羽扇豆醇[2],岩大戟内酯A,B(jolkinolide A,B)[3]、17-羟基岩大戟内酯(17-hydroxyjolkinolide B)[3]、狼毒大戟甲素(fischeriana A)和狼毒大戟乙素(fischeriana B)[4]。1997年马晴高[5]等从狼毒大戟中分离鉴定出12-deoxyphorbol-13-(9Z)-octadecanoate-20-acetate、langduin A、12-deoxyphorbol -13-hexadecanoate、12-deoxyphorbol-13-acetate (prostratin)、boehmerone和16α, 17-二羟基阿替生-3-酮。1999年Che Chu-Tao[6]分离得到17-hydroxyjolkinolide A、17-acetoxyjolkinolide A、ent-11β-hydroxyabieta-8(14), 13(15)-dien-16,12β-olide、langduin B。2001年刘文粢等[7]分离得到16-hydroxypseudojolkinolide B和β-香树脂醇乙酸酯。2003年与马晴高等[8]分离出羽扇豆酮和羽扇豆醇乙酯。此外还有12-deoxyphorbaldehyde-l3-acetate[9]、8β,14α-二羟基-13(15)-松香烯-16,12-内酯[9]、3α, 17-dihydroxy-ent- pimara-8(14), 15-diene[9]、13β-hydroxy-ent-abiet-8(14)en-7-one[9]、langduin D[9]、13-deoxyphorbaldehyde-13-hexadecacetate[10]、langduin C[11]。

1.2 鞣质类

Lee,Seung Ho等学者[12]从狼毒大戟中分离鉴定出的化合物有鞣云实素、tercatain、sanguiin H-5、corilagin、3,4,6-三氧-没食子酰-D-葡萄糖、1,2,6-三氧-没食子酰-β-D-阿洛吡喃糖、1,3,6-三氧-没食子酰-β-D-阿洛吡喃糖、1,2, 3,6-四氧-没食子酰-β-D-阿洛吡喃糖。

1.3 其他类化合物

1975年Daisuke Uemura首次分离得到О-Acetyl-N-(N′- benzoyl-L-phenylalanyl)-L-phenylalaninol[13]。1980年G Schroeder[14]等学者首次分得7α-羟基甾醇、7β-羟基甾醇和7-氧代甾醇。1987年刘桂芳[2]等分离鉴定出谷甾醇。1997年马晴高[5]首次分离得到大黄素甲醚。2001年刘文粢[7]等首次分离得到阿魏酸二十八酯、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24-亚甲基-9,19-环羊毛甾酮。2005年简丽等[15]从狼毒大戟水提物中分离得到苯乙酮类化合物,鉴定为狼毒甲素、狼毒乙素、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3,3′-二乙酰基-4,4′二甲氧基-2,2′,6,6′-四羟基二苯乙酮。

2 狼毒大戟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2.1 抗肿瘤活性

1984年申屠瑾等[16]实验表明,狼毒大戟水和乙醇提取物分别腹腔注射,连续10d,对小鼠移植性Heps肝癌和Lewis肺癌生长抑制率均在30.00-63.37%,对胃癌、肝癌水瘤和内瘤180没有明显影响。同年杨宝印等[17]报道,狼毒大戟中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对小鼠实验性肿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认为该药有明显抗癌作用。1991年Lee,Seung Ho等[12]学者报道甾体类化合物7-氧代甾醇、7α-羟基甾醇和7β-羟基甾醇,表现出抗肿瘤活性。1997年刘文粢[18]实验表明boehmerone对T淋巴细胞有较强的增殖作用,而大黄素甲醚对人体宫颈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001年刘文粢等[7]分离得到16-hydroxypseudojolkinolide B,对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CNE2细胞及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2 抗菌活性

1995年赵奎君等[21]比较了12种狼毒类中药(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1/100稀释度下,抑菌作用最强的是狼毒大戟,MIC值为1/3200,但其挥发油及蒸馏溶液在体外、体内都没有显著的抗结核菌作用。2000年赵奎君等[22]又有实验研究了狼毒大戟根的5种溶剂提取物对结核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1/400稀释度下均有抑菌作用,其中石油醚提取物抑菌作用最强,MIC值为1/3200。

2.3 抗白血病活性

2000年,尚溪瀛等[23]用狼毒大戟注射液对模型为L615白血病小鼠进行了体内药物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狼毒大戟注射液抑制了L615白血病小鼠细胞的DNA。2002年崔唏[24]等对狼毒大戟诱导L615白血病小鼠T淋巴细胞的凋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给药组及肿瘤组DNA均显示典型的凋亡梯形电泳带,并且给药组强于肿瘤组。同年于勇等[25]对L615白血病小鼠进行中枢神经细胞毒性实验,发现动物在用过狼毒大戟之后,大脑软脑膜肿瘤细胞的浸润明显改善。表明狼毒大戟可以减缓或部分阻止L615白血病细胞对中枢神经的浸润作用。

3 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对狼毒大戟已经展开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研究范围已从化学成分研究、抗菌到现在的抗肿瘤的药理研究。在现今,许多复杂的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等已经对我们人类的生命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胁和伤害,而化学合成类药物对这些疾病的疗效并不是很理想,而且毒副作用大。有研究表明狼毒大戟中的二萜类成分具有较好的抗癌、抗艾滋病活性,对其药物开发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但是狼毒大戟的这些活性能否发挥和应用,主要还在于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研究高效低毒的提取分离技术,获得更有价值的活性成分。

参考文献

[1] 肖培根.新编中药志[M].第三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856.

[2] 刘桂芳.狼毒大戟脂溶性成分的分离鉴定[J].中药通报,

1987,12(80):484.

[3] 刘桂芳.狼毒大戟抗癌活性成分二萜内酯的分离鉴定[J].中药通报,1988,13(5):291.

[4] 刘桂芳.狼毒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1989,20

(7):290.

[5] Ma Qinggao,Liu Wenzi.Diterpenoids from Euphorbia fischeriana[J].Phytochemistry,1997, 44(4):663-666.

[6] Che Chuntao.Diterpenes and aromatic compounds from Euphorbia fischeriana[J]. Phytochemistry,1999,52(1):117.

[7] 刘文粢.狼毒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01,26(3):180.

[8] 刘文粢,马晴高,顾熊飞,等.狼毒大戟三萜类和酸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3,15(5):396.

[9] 王玉波,王红兵,金慧子,等.狼毒大戟根中二萜成分研究[C].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64.

[10] Wang Y B,Huang R,Wang H B,et al.Diterpenoids from the Roots of Euphorbia fischeriana[J]. J.Nat.Prod.2006,69(6),967-970.

[11] Zhou T X,Bao G H,Ma Q G,et al.Langduin C,a noveldimeric diterpenoid from the roots of Euphorbia fischeriana[J].Tetrahedron Lett,2003,44(1):135-137.

[12] Lee Seung Ho.Tannins and related compounds.Part 104.Allose gallates from Euphorbia fischeriana[J].Phytochemistry,1991,30(4):1251.

[13] Daisuke Uemura.O-Acetyl-N-(N′-benzoyl-L-pheny-lalanyl)-L-phenylalaninol.Isolation from Euphorbia fischeriana[J].Chem.Lett.,1975,(6):537.

[14] G Schroeder.7-oxo-,7α-hydroxy-and 7β-hydroxysterols from Euphorbia fischeriana[J]. Phytochemistry,1980,19(10):2213.

[15] 简丽,丁力军,庞丽纹,等.狼毒大戟水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精细化工,2005,22(9): 675-677.

[16] 申屠瑾,魏品康,韦洁芬,等.狼毒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1): 46-47.

[17] 杨宝印,贾宝山,高国栋.大戟狼毒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J].河北中医,1984,(3): 33-34.

[18] 刘文粢.狼毒大戟萜类和蒽醌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J].中药材,1997,20(7):351.

[19] 王文祥.狼毒的化学与药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6,11(6):252.

[20] 李杰.中药狼毒抗癌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1996,

9(5):44.

[21] 赵奎君,徐国钧,金蓉鸾,等.狼毒类中药对结核杆菌抗菌作用的比较[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5, 26(2):122-124.

[22] 赵奎君,杨隽,张蒲芝.5种狼毒大戟提取物对结核杆菌抗菌作用的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00, 11(7):589-590.

[23] 尚溪瀛,文成英,刘丽波.大戟注射液对L615白血病小鼠体内药物实验及DNA含量的检测[J].中医药学报,2000,(2):

76.

[24] 崔唏,姚苹,刘萍,等.狼毒诱导白血病肿瘤细胞的凋亡[J].山东医科大学学学报,2002,40(1): 37-39.

[25] 于勇,卢佃华,姚苹,等.狼毒大戟治疗白血病时的毒性作用研究[J].中国药杂志,2002,37,(12): 958-959.

作者简介:潘丽丽,(1984-),女,吉林敦化人,吉林农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天然植物产品开发。

上一篇:种子处理对作物生长的作用 下一篇:石斛属植物中类成分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