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之要 重在和谐

时间:2022-02-22 06:07:40

【摘要】创建和谐校园是新时期对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构建和谐校园重要性,认识到一个教师能否做到与学生和谐,这在学校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从而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尽到一名教师的职责,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和谐,教学,重要性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是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之共同特点,和谐就是美。和谐社会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梦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它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个教师能否做到与学生和谐,这在学校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老师既是学生道德升华、学业有成的引路人,同时又是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由此看来,以人为本,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第一位的,而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则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教师只有真诚地爱着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应该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以温暖的胸怀热爱每个孩子”,学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因此,我们应牢固树立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学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的方式可以不同,但爱的份量没有轻重。把爱伸向被遗忘的角落,用一双温暖的手去抚慰那不被注意的心,为学生拨开心头的乌云,给学生送去明媚的阳光,这就是真正的爱。这样的爱,能容纳一切,能融化顽石,能点石成金……

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简言之就是要做到心中时刻装着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难,做学生之所需。把爱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中、思想中、生活中,力争让学生有一种“我以学院为光荣,学院因我而自豪”愉悦感。

(二)爱岗敬业,严谨笃学

俗话说得好,根深才能叶茂、水厚方能负大舟,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想使自己能成为一名教学中的行家里手,光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还必须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必须具备执教学科扎实的知识功底。正由于这样的原因,所以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系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探索出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

现在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把知识教给学生。要变教学工具为开启新知识大门的钥匙,变传授知识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念、技术,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提高政治素养和教育理念,教师必须因时、因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我们应以教人者先教己者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刻注重用自己的信念、理想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感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应作为我们一贯追求的师德境界。

(三)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奥托曾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它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劳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别具匠心,学有所获是衡量一名教师授课水平的标准之一。一个好教师必定有其教学特长,有其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这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喜欢程度。对于讲课的逻辑条理性、分析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要求教师不断剖析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劣势。

因此,每位教师应努力做到: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力争做到“能为人之不能为,敢为人之不敢为”。

(四)团结协作,乐于奉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集体是大家志同道合进行创造性合作的团体,在这里,每个教师都能为集体的创造作出自己的贡献,每个人从集体的创造中吸取精神力量,同时也以精神力量去丰富自己的同志。在教师群体中,每个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益,可以通过比较、鉴别,分出优劣,激励先进,督促后进。同时,教师也可以吸取别人的长处和经验来丰富和对照检验自己,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和谐力、凝聚力、战斗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名教师,仅凭个人的能力是难以取得成就的。必须加强与同事间的教书和育人的交流,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提高自己,才能进入优秀教师的行列之中。反之,一个教师如果缺乏谦述诚恳的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态度,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品质,仅靠井底青蛙的视力,单个人去闯、去拼,很难做出成绩,更难提高自身的能力。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其一定要有奉献精神,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奉献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享受。老子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教师的辛勤劳动与无私奉献。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更应牢固的树立奉献精神,强化奉献意识。要铸牢学院是我家,奉献靠大家”的信念,要提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要”举全院之力,聚全院之智“促进学院跨越式又好又快发展。可以说,有没有奉献精神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素质、能力和水平的试金石。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开辟未来。和谐校园是一种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追求,我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院最终会成为学生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成才的摇篮。

作者简介:侯淑霞(1966 .9-),女,副教授,本科,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学。李超(1980 .1-),女,讲师,本科,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物流信息管理。刘宝学(1979 .5-),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上一篇: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