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利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2-22 08:42:01

莫利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莫利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诊治的69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29例,采用兰索拉唑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莫利+兰索拉唑治疗,疗程均为4周。记录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疗程结束由同一内镜医师复查。结果:治疗4周后在症状改善及内镜检查食管炎改善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莫利;兰索拉唑

【中图分类号】R3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112-01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由于食管抗反流机制下降,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主要症状为吞酸、吐酸、胸骨后烧灼不适感或灼痛等。抑制胃酸和提高食管下段扩约肌功能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笔者应用莫利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患者,对于有吞酸、吐酸、胸骨后烧灼不适感或灼痛等症状并持续3个月以上的患者行胃镜检查,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胃食管反流病。本研究报告的59例患者,男27例,女32例,年龄为24~48岁,病程最长为10年,最短为3个月。胃镜检查示I级26例,Ⅱ级18例,Ⅲ级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二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内镜诊断与分级标准[1]:0级为食管黏膜正常;I级:食管黏膜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11级:食管黏膜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llI级:食管黏膜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溃疡。

1.3 纳入标准:院前一周未使用H2受体抑制剂及PPI质子泵抑制剂;排除食管癌,胃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肠梗阻,炎症性肠病,肝硬化及糖尿病等;愿意签定同意书治疗4周,治疗期间每周来院复诊治疗和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30mg,每日1次;治疗组:采用莫利10mg,3次/d;兰索拉唑30mg,每日1次。两组均为餐前服用,4周为1个疗程。治疗中每周复诊1次,询问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每2周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1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做胃镜检查(同一医师操作)。

2.2 评定标准:症状评定标准[2]:显效:原有的症状全部消失;有效:原有症状明显改善;无效:原有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胃镜疗效判断标准:胃镜复查食管炎完全消失为治愈;治疗后较治疗前内镜下改变I级或I级以上为有效;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不明显者为无效。

2.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

3 结果

3.1 治疗4周后症状改善情况:对照组显效12例(41.4%),有效10例(34.5%),总有效率75.9%;治疗组显效16例(53.3%),有效11例(36.7%),总有效率9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2 治疗4周后内镜检查食管炎改善情况: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7%,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3 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两组均未见血液系统及肝肾功能损害,未见其他特殊不良反应等。

4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食管-胃接连区高压带的抗反流功能失调,或由于局部机械性抗反流机制障碍导致贲门收缩关闭功能不全,不能阻止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以致胃酸、胃蛋白酶、胆盐和胰酶等物质损伤食管黏膜,引起炎症、糜烂、溃疡或狭窄[3]。我国人群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约为1.92%[4],其发病过程被认为有多种机制参与[5]: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功能减退,食管酸清除异常,反流物的毒性作用和食管黏膜抵抗力降低以及胃排空延迟。长期以来认为,H+是损害食管黏膜的主要因素,酸反流越重,则RE症状越严重,抑酸一直被作为RE内科治疗的重要手段[6]。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反流性食管炎还伴有胃排空延缓;甚至部分患者临床上以胃排空延缓为其主要病理表现。因此,在治疗时,要兼顾抑酸和改善胃肠动力功能两个方面。

莫利是一类高度选择性5-HT受体的部分激动剂,起效迅速,增强食管蠕动和下食管括约肌张力,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能增加食管胃肠道活动,减少TLES反流,加强抗反流屏障;增加食管黏膜表皮生长因子表达;增加食管黏膜的防御能力;增加唾液分泌,增加食管对酸的清除,有效改善症状;还可以降低食管对腔内机械刺激的敏感性[7]。兰索拉唑作用于壁细胞胃酸分泌终末步骤中的关键酶H+-K+-ATP酶,使胃酸分泌减少,降低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活性,增加黏蛋白分泌,促进黏膜释放前列腺素,从而增强对胃黏膜的防御。

本研究治疗组30例经采用莫利+兰索拉唑治疗4周,在改善症状及胃镜下食管炎方面明显优于单用兰索拉唑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3):210

[2]胡品津.广东省常见病诊疗规范消化系统疾病一胃食管反流病[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2002,7(3):1

[3]蒋仲娣.反流性食管炎的最新诊断与治疗进展[J].工企医刊,2009,22(4):70~71

[4]潘国宗,许国铭,郭慧平,等.北京上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消化杂志,1999,19(4):223~226

[5]叶任高.内科学[M]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81~382

[6]王炳元,傅宝玉.反流性食管炎的胃十二指肠因素[J].中华实用内科杂志,2001,21(6):371

[7]李兆申,王雯,许国诂等.反流性食管炎1827蜘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1,4(I):9~12

作者单位:620010 四川省眉山市中心医院

上一篇:74例神经症误诊原因分析 下一篇:腹腔镜与开腹下卵巢良性畸胎瘤手术效果对比分...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