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抢位第三方物流

时间:2022-02-22 04:14:54

中远抢位第三方物流

2月18日中远太平洋注资现金7.34亿元人民币,购入中远物流49%的股权,宣告中远集团和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在北京揭牌成立,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第三方物流企业就此诞生。

第三方物流新锐

有人说中国的物流市场之大令人不敢逼视,一直从事航运的中远集团对此再清楚不过,它早已不满足于仅仅成为国际航运界的一个巨头,而是希望尽快实现从“全球航运承运人向全球物流经营人”的转变,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远集团如此大手笔地运作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解读这家2月18日揭牌成立的“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能不谈它的前身“中远物流”。

中远物流成立短短两年,却有三件标志性的大事。2002年1月8日,中远物流公司挂牌成立,中远物流公司是由原来中远集团各自分散的运输企业和部分船舶企业重新组建的。这个具有47亿元资产的物流“航母”,确定了“由全球承运人向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

2003年9月22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简称中远)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简称“中远太平洋”,1199HK)公告称,收购中远全资附属公司中远物流49%的股权,作价11.8亿元人民币,其中7.34亿元将以现金方式直接注入中远物流,而中远仍持有中远物流51%的股权,中国远洋物流公司也将更名为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从而使中远物流公司由国有独资企业改制成为中外合资企业。

2004年2月18日,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据悉中远太平洋注资的7.34亿元人民币现金,将用于构建大型现代物流平台和重大物流项目投资。

中远集团放手一搏

已有将近20年发展历史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盛行于发达国家,据美国美世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2003年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已超过六百亿元,以每年百分之三十的速度上升。但直到今天,在国内市场非常成功的物流企业还非常少,更多企业仍然处于投入期,不过,留给国内企业发展的时间并不多。

根据中国入世协议,中国将在2005年进一步开放物流市场,国外物流公司甚至可以独资经营物流业务,中国巨大的市场吸引着国际诸多知名物流公司。外资物流巨头都已把中国看成是他们的主攻市场,使出浑身解数,加大市场争夺。尽管它们在中国的发展目前仍受到限制,但能来的差不多都来了。央视、地铁站都能看到联邦快递等跨国物流公司的广告。

2003年10月底,全球领先的快递和物流公司DHL在上海宣布,未来5年内,DHL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中外运敦豪将向中国市场新增投资2亿美元,以全力支持中国快递市场未来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许多大型航运公司也纷纷以“全球物流经营人”为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实现从单一海洋运输到综合物流服务的跨越,保证最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

在中国物流市场上拼杀的跨国物流公司主要有两类,一是在空运、快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敦豪、UPS、TNT和联邦快递等快递公司,另一类则是以海运为主逐步向综合物流发展的巨头,代表性企业是马士基物流(Maersk Logistics)和美集物流(APLL)。据不完全统计,单进驻深圳的跨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就包括:世界排名第二的物流企业EXEL公司、货运量名列世界第三的近铁公司、全球排名前六位的TNT公司、亚太地区最大的物流企业日通公司等,此外三九株式会社、邮航(YUSEN)物流公司等也早已捷足先登,分别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在深圳建立了辐射珠江三角洲及内地的物流网络。

在这种背景下,可以把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的揭牌理解成中远集团在第三方物流领域的放手一搏。

做整条供应链

第三方物流行业是一个对资本、技术、知识要求较高的行业,投入期一般长达两到三年,投入资本至少五千万到一亿元,这是因为第三方物流只有在拥有相当客户基础、建成广泛的业务网络和操作平台后,才能摊薄其较高的管理费用和系统费用,才能达到为客户降低总体物流成本的目的。尽管进入物流行业的资本和人才门槛较高,伴随近几年的物流热,国内仍有不少企业投身物流行业。表面上看,中国并不缺乏自己的物流企业,全国仅名字中含有“物流”二字的企业就有8000家。只不过,现在很多自诩为物流公司的企业,只能称为运输公司或储运公司。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2003年以来,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开始进入快速道。 他预计,到2005年中国将形成公有制物流企业、民营物流企业与外资(含中外合资)物流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在五至十年内将形成十个左右全国公认的中国物流领军企业并走向国际。

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被人们看作是最具潜力的种子选手之一,因为它的背后是实力强大的中远集团,依托的是中远船舶运输的载体和遍布全球港口的货运网络。自2002年成立以来,中远物流背靠母公司中远集团强大的船队及全球网络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物流行业新锐,逐渐形成了“以强大服务网络为依托,以海陆空通道为构架,以现代物流及船代服务为核心”的全球性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中远物流目前主要为白色家电生产商、能源公司、石化公司、汽车公司提供服务,其中包括南韩最大的汽车生产商现代汽车、中国海洋石油及壳牌石油经营的广东大型石化厂、海信、TCL等标志性企业。

“船舶、货运业务一直发展比较稳定,我们目前最主要的目标是做大第三方物流,预计今后这块业务每年的营业额将达到50%以上的增长,” 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叶伟龙的态度很明确。为此,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把资金使用的重心完全偏向了第三方物流业务。中远太平洋的公告中称,中远物流将会把收取的7.34亿元现金中约80%的部分用于兴建北京、大连、上海和青岛等地的地区分拨中心、仓库和堆场,并开发资讯科技系统,另有约16%的资金将用于提升和发展销售网络,投资和改良物流支援资产。中远物流将可以为中远太平洋提供新的利润来源,而中远太平洋也会继续为中远物流提供发展资金,使物流业务更快成长。

就航运主业而言,中远集团对自己很满意,现在他们的目标是如何使得第三方物流业务发展到能和航运主业平分秋色。中远集团执行副总裁高伟杰早在2003年中远太平洋收购中远物流49%的股份时就说:“通过海运、码头再到陆上的第三方物流业务,我们要做整条供应链。中远的航运主业已经够大了,现在关键是要做强,而中远物流则要做大。”

能与中远抗衡的是来自丹麦的马士基,两者的业务范围非常相似。不同的是,马士基各部分业务之间已经完全连接成为一个高效运转的系统。马士基物流公司位居全球物流业三甲之列,它隶属于A.P.Moller集团,该集团拥有250艘船舶,其中包括集装箱船舶、散货船舶、供给和特殊用途船舶、油轮等。1998年马士基获准进入中国,截止到目前,马士基在中国的11个分公司,业务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的重点货物流通区域,与中国的港口、铁路、公路及仓库、公司等方面也开展了全面的物流合作。

在中国入世后的一年中,外资逐步取得了进入物流服务市场更多的许可,如普通道路运输、国际集装箱运输、国际海空货运等。这些都可能直接危及到中远的利益。除此之外,国内的中海物流以及中铁物流、中邮物流等依托强大行业垄断背景诞生的物流企业,也逐步设定如同中远“由全球承运人转向全球物流经营人”的战略。这些建立在垄断行业基础上的物流巨头们有着强大的资源优势,对于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而言也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但这也是一条充满艰辛的竞争之路。马士基已经在各部分业务之间联结的高效运转系统,使它可以游刃有余地穿行在一条供应链的所有环节上,这正是中远“全球物流经营人”战略梦寐以求的,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要创造这样的未来,还是“路漫漫其修远”。

上一篇:实施CRM的三种动机 下一篇:医药流通,谁执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