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把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视为洪水猛兽

时间:2022-02-22 12:36:35

不应把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视为洪水猛兽

逆反心理是学生个体的一种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通常表现为情感上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逆反心理还包括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内容或教育者的抵制和对立。逆反心理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我们不应把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看成洪水猛兽,应当认真分析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冷静处理。

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主观因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相对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视老师和家长教育、批评、监督和管理为侵犯自己的独立意志。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逐渐形成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

中学生时期,随着思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发散思维、逆思维等方面发展。这就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2、客观因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自身因素。中学生所处的狭隘的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这给中学生认识世界与人际交往活动造成很大的限制与困难,如有的学生把帮助老师做事看成是“拍马屁”;把向老师汇报情况说成是“出卖朋友”;把做好人好事讥为“傻瓜”、“出风头”等等,这样的思想一旦在班集体中形成一种气候,必然会导致学生认知障碍,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教师因素。教师对问题的不当的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例如,教师只凭主观臆测就作这样或那样的处理,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对学生采取不公正的态度,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如体罚与变相体罚、停课,甚至打骂等,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陈旧、忽视差生的发展的需求,就容易导致基础差的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情趣与信心、看不到希望,而与教师的对立情绪也就逐渐形成了,就产生了逆反心理。

教师缺乏包容胸怀,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能够理性分析,进而去帮助学生解决认识上的困惑而是简单的否定、强势压制学生,这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也会使学生反感,产生逆反心理。

家庭因素。家庭中的许多因素也容易造成学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而产生逆反心理。如家庭的破裂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家庭遭遇天灾人祸,使得学生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失去依靠,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自卑的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且超出学生的能力所及,又不注意教育方法,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社会因素。学生或其家庭在社会上遭受不公平待遇以及有关媒体不良信息等,都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危害,腐蚀他们的心灵,导致极端的逆反心理的产生。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中学生出现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所具有的突出的一种心理特征,我们教师要正确看待这一种现象,正确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不能将学生出现逆反心理视为洪水猛兽,否则,对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是不利的。逆反和反抗并非完全是一种不好的品质,教师与父母的想法也不见得是百分之百正确,家庭、学校教育也不是培养一味顺从的人,事事顺从也不是心理健康的标准,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教师怎样预防和减少逆反心理的的产生,冷静处理中学生已经出现的的逆反心理。

二、理性处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1、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扩大认同心理的范围

由于逆反心理与认同心理相辅相成、对立统一,那么教育工作者应该扩大中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扩大他们认同心理的范围,以减少逆反心理产生的机会。

2、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

家长和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不能仅仅用成人的观点、成人的经验去判断中学生的言行正确与否,在我们对中学生做出批评、惩罚前应该考虑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教育者要将心比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探索学生乐于接受方式与方法,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3、学会宽容,包容学生的个性张扬

人在青年期最爱追求独立,争取意志自由,干什么都想自己试,不希望他人干涉。但是,往往许多家长和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会认为孩子不听话,严厉斥责,使得孩子认为这是不尊重他们,这种心理差距就会形成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以宽容之心,包容学生个性成长的需求,不要轻下断言、妄加否定学生的想法,哪怕是怪异的甚至是与你相反的观点。

4、求同存异,互相信任

所有学生都想进步,所有老师、家长都希望学生进步,这是双方的共同目标,在这样的目标下,师生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是容易建立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的关系的。应该注意这一点:人在青年期最喜欢新奇事物,尤其是大人看不惯的。如果老师、家长不想学生反感,就不要轻易贬低他们热衷的新奇事物。即使是需要制止的事情,也应该先了解它,真正取得发言权再说。

5、维护学生的尊严,保障学生的自由

逆反心理的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认为自己的尊严受到侵犯、思想和行动得不到自由。所以,家长和教师关爱学生就一定要真正了解学生切实需要,不能以自己是父母、是老师,自己是好心而有意或无意的触犯学生的尊严、侵犯学生的自由。学生一旦认为自己的尊严和自由受到了侵犯,他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和自由,所以家长和教师千万不要触犯学生的尊严与自由这个底线,在这个前提下,与学生沟通是很容易的,学生不会产生抵触情绪,更不会产生逆反心理。

6、认真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关注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只有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学生的生理需求、交友的需求、个性发展的需求与成长的需求,才能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而不是主观的、盲目的规划与规范中学生的行为与思维。

7、与时俱进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与家长应该注意学习,跟上时代步伐,及时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特别要了解中学生的时尚追求,了解中学生的娱乐、爱好,在关注他们的过程中自己也取得进步获得再次成长。这样能够有效地缩小代沟,可以有效地增强家长与子女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减少和预防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总之,中学产生逆反心理,既有其自身原因,又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心,运用我们成年人的经验和智慧,就一定能够达到太极拳“引进落空” 的最高境界,阻断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产生。

上一篇:浅谈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教育学生要“严\理\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