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实证研究

时间:2022-02-21 10:11:31

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实证研究

摘要:以学生作为主体来评价本科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本研究以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为工具,于2013年在重庆市某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面向本科生随机发放问卷380份,以SPSS17.0对333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处理,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教学效果、教学态度、教学内容三个因子。其中学生最为看重的教学效果满意度最低。结论是熟练、负责且公平的讲授过程、活跃的气氛,充实的内容是让学生满意度高的课堂教学,让人反感的照本宣科在教学中普遍存在。

关键词: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054-03

2010年7月29日,国家教育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我们国家当前的热点问题[1]。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高校任课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彭斌等(2009)根据对青年教师的调查结果,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建立科学、系统的青年教师教学评价体系[2]。大部分高校的评价体系涵盖了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和领导评价。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参与评价的学生人数往往数量众多(某些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参与),所以学生评价相对而言比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和领导评价误差率要小很多,更具真实性。因此以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引入本科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本次调查的目标总体为重庆市某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的本科生。问卷题目的设置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结合学校课堂教学评教系统各指标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整理出影响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因素。问卷包括三部分:个人基本信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满意程度及开放性问题。第二部分采用的是LIKERT五点量表进行测度,1代表非常不满意,2代表不满意,3代表中立,4代表满意,5代表非常满意。

在进行正式调查之前,笔者以50名2011级本科生为样本进行了预调查。共发放50份,回收45份,回收率90%,有效问卷90%。笔者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对问卷的结构和语言进行了完善,形成最终的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笔者在2013年9月至10月期间,面向重庆市某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本科生随机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49份,回收率92%;有效问卷333份,有效率95%。采用SPSS17.0软件中文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数据分析

1.问卷信度说明。本研究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分析Cronbach’s alpha系数。该信度系数越大,表明测量的可信程度越大。将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进行可靠性分析,分析得出,整份问卷的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为0.951,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2.被调查学生样本基本信息。学生总数333人,其中,女性和男性分别占51.4%和48.6%;2013级、2012级、2011级和2010级分别占25.5%、36.3%、16.5%、21.6%;参加科研的人数占18.9%;理工农和文史经管及其他类专业分别占84.1%、14.4%和1.5%。从中可以看出样本的随机性比较理想。男女比例相当,各个年级的学生均有分布,参加过科研的学生数量达到18.9%。涉及理工农文史经管各专业。

3.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满意度总体情况。本问卷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进行测度,为1分到5分的五点计分法,3分作为各评价指标的中等值。从各指标的平均值来看,都超过了中等值,并且对专业课和公共课的总体满意程度分别达到了3.89和3.8,所有指标的平均值为3.8,说明满意程度较高。

但是,其中只有三项指标达到4以上,分别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备课态度及对待学生的公平性,表明学生对这些方面的满意程度较高。在平均值3.8以下的指标有板书设计、因材施教、引入前沿知识、脱稿讲课、参考书、讲课情绪、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课堂气氛、教师年纪与职称与课堂教学质量的相关性等10个方面,说明学生对这些方面的满意度是偏低的。其中,课堂气氛,教师年纪与职称与课堂教学质量的相关性三个评价指标均低于3.5,这说明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总体比较沉闷,教师的年纪大小、职称高低与教学质量没有直接联系,反映出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的能力略显欠缺以及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脱稿讲课该指标仅有3.07,分值位列最末,38.1%的学生表示中立,20.1%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说明教师教学熟练程度远远没有满足学生的期望。

4.因子分析。用“较少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对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3]这是因子分析的目的。因子分析的前提是原有变量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笔者运用软件SPSS17.0中文版处理数据,分析KMO值和Bartlett球度检验。由Bartlett球度检验得出卡方值显著性概率

用这3个因子可以解释原来17项测量指标约为63%的内容,解释力较强,证明这三个因子有较强的代表性。笔者根据其各自对应指标的含义,将这3个因子分别命名为:教学效果、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根据表2,按照三大因子各自的贡献率多少不同,学生最关注的领域是教师的教学效果,其次是教学态度与教学内容。然而前者的均值仅为3.6,是三大因子中均值最低的一个,说明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度最低;对教学内容,特别是教学态度的满意度最高,说明学生认为教师的整体教学责任心还是很强的。

结合表1发现:第一个因子在指标1、2、3上有较高的因子负荷;第二个因子在指标8、9上有较高的因子负荷;第三个因子在指标13、14上有较高的因子负荷。由此看出,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程度及教学熟练程度是学生认为与教学质量关联很大的内容;教师是否用心备课,能否公平对待学生,这些反映教师教学责任心的内容同样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板书设计与授课表达水平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5.开放性问题分析。本问卷设置了三个开放性问题。

一是“我认为让人满意的课堂教学质量应该是这样的”,答案中出现较多的词语包括“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交流”、“讲课充满激情”、“学生注意力集中”、“因材施教”、“不照本宣科”。

二是“我认为我们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存在哪些问题”,答案中出现较多的词语包括“课堂气氛沉闷”、“”缺乏互动、“讲课缺乏激情”、“讲解不透彻”、“重科研、轻教学”、“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板书不规范或者没有板书”。

三是“我对学校评教系统的意见和建议”,半数以上的人不予评价。评价的答案中约80%的学生对评教系统表示认可,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还有约20%的学生认为该系统作用不大或形同虚设。

三、结论及讨论

1.满意度总体情况。学生对该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满意程度较高。所有指标均值3.8,3项指标达到4以上,一半以上指标低于均值,包括板书设计、因材施教、引入前沿知识、脱稿讲课、参考书、讲课情绪、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课堂气氛、教师年纪与职称与课堂教学质量的相关性等10个方面。其中,课堂气氛,教师年纪与职称与课堂教学质量的相关性三个评价指标均低于3.5。这说明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总体比较沉闷,这些是导致满意度降低的重要原因。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通常人们认为如果教师年纪越大或者职称越高,那么学生对其教学满意度也越高。然而调查显示,学生对这两项指标的分值均为超过3.5,这说明在学生看来,教师的教学质量并未随着其教学经历的增加而提高,也说明职称的高低无法反映其教学质量的高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

2.因子分析情况。因子分析提取出三个因子,分别命名为:教学效果、教学态度、教学内容。从对满意度影响的重要程度来看,三者所占的分量基本相当,其中以教学效果最为重要,恰恰这一因子的均值仅为3.6,低于另外两个因子。这说明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程度略低,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满意度。另外,根据三个因子对应的高负荷的指标(≥0.70)可以看出,与因子一教学效果关联的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程度及教学熟练程度;因子二教学态度中教师是否用心备课,能否公平对待学生,这些反映教师教学责任心的内容同样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板书设计与授课表达水平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结合开放性问题答案的结论。通过因子分析并结合学生对问卷中开放性问题的回答,不难看出,在学生的眼中,让人满意的课堂教学首先是教师能通过熟练的讲授过程,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让学生掌握充实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如果能对自己的教学负有高度的责任心,公平对待学生,用心备课,学生也会认可教师的授课;并且,学生们认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通过娴熟、合理的板书加上流畅、熟练的讲授,而时下广泛采用的PPT被认为无法替代板书,“照本宣科”是最让学生反感的教学方式。

四、研究局限

首先,由于时间及条件所限,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为重庆市某重点高校的333名本科学生,研究的范围及样本量较小,影响了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及结论的推广。其次,本问卷主要面向在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而学生的满意度不应只包括对在校学生的调查,还应该包括对毕业学生的追踪调查,从而更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满意度。最后,本研究中所使用的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但仍难以保证其调查内容涵盖影响课堂满意度的所有指标;学生性别、年级等因素与满意度的相关性及差异性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还应结合专家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确保评价的客观和全面。

参考文献:

[1]彭斌,黄成林,王亚玲.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调查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9,(1):6-9.

[2]李兴绪,等.SPSS经济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49-250.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教育部门户网站.

http://.2010-07-29.

上一篇: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 下一篇:对外汉语教学原则的具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