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朵生命之花绽放

时间:2022-02-21 06:17:50

摘 要: 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发展展开论述,提出了三个实施要点:提供宽松环境,促进主动发展;打开语文课堂之门,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改革评价方法,激励主动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习方法 自主发展

“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观点。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应当是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儿童。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让每一朵生命之花绽放。

一、提供宽松环境,促进自主发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主动地学习。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中,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因此,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自主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不可或缺的氛围。

教师要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把学生的热情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学生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课堂上教师从权威者、传授者的位置上退下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善于发掘和展示教材蕴含的新颖奇异的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空间,多一些尝试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探究。

1.让学生自己质疑、解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学生自己找出了学习的重难点,就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激发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责任感。如《蝙蝠和雷达》一课,初读课题后,有的学生就提出问题:“雷达是什么?蝙蝠和雷达两者又有什么关系?”于是我就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查资料,然后分组讨论,准备在全班交流汇报。课堂上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各取所需,各有所得,一个个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

2.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时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速读,可轻声读,可默读,可分角色读,也可同桌对读;学完一篇课文后,学生可写读后感,字数不限,可为课文配一幅插图,可续写,可缩写,可扩写。如《桂林山水》一课有的同学画了一幅画,有的同学扩写了漓江的水那一段。“漓江的水真甜,甜得像放了糖一样,让你喝了永生不忘;漓江的水真美啊,像翡翠,我真想抱走一块,放在我家最显眼的地方;漓江的水真凉啊,在竹排上也能感到阵阵凉意,真像在仙境一般。”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真实的情感,让你从内心流淌出一份感动,一份震撼。

3.让学生自己选作业。

作业的布置我提倡少、精、活。少,选材要有典型性、示范性,能举一反三,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活是最主要的。仅少、精,有的题学生本身不会做,这样的练习题又有什么用呢?布置的练习题一定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如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们可让学生回家讲给父母,也可读给父母,但一定要生动,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二、打开语文课堂之门,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因学校的一扇大门而把孩子们与世界隔绝开来。”社会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只有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学生才能读懂“社会,人生这部深奥绵长而无页码的大书”。“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那种埋首书桌不问世事的学习,正是语文学习的大忌。我们要兴开放式教学之风,让学生的视野拥抱整个世界:城乡变迁、民间风情、影视报刊、天地山川、时事要闻、公益活动……这些无不是语文学习的丰富宝藏。学生们沐浴在这广阔的时空环境中,见之,则开眼界;听之,则明始末增信息;说之,则表情意通思想;读之,则广见识晓事理。如此,何愁学生不愿自主发展呢?又何愁学生创造性思维没有源头活水呢?

让学生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的同时,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展社会调查、采访、演讲、辩论、电脑中文打字等活动。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并组织他们参加校内和班级的兴趣活动,如组织书法小组、朗诵小组、讲故事、写作小组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结合,开展兴趣活动。学期末,各组展示成果,并进行评比。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做贴心人,经常暗中提示指点,给他以“一鸣惊人”的机会,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较好的发展。比如在班上分小组出墙报,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都积极参与,安排个人工作,设计、材料准备等工作通通由学生完成。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三、改革评价办法,激励主动发展。

年幼并非无知,教育并不是从零开始。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潜能就会像空气一样,放在多大的空间里,它就有多大。失败与成功本身,都是孩子的成长中必须面对的经历,关键是学生能否从中获取做人做事的教训,从中感悟解决困难、战胜自我的经验,从中增强继续努力争取成功的信念。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强学生成功后的信心。没有赏识,没有成功,也就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希望。成功教育,收获的必是教育的成功。

1.课堂上多表扬多鼓励。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舞。”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唤起他个人的人格独特性。”每个人都有获得较高评价的追求。课堂上,对学生适当的表扬,并不等同于庸俗化的夸奖,而是在充分肯定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现有水平与更高水平的差异,启示个性发展的新方向,激励学生形成“自我追求”、“自我发展”的新需要。如“你的回答很有特色,如果语言再流畅些会更好!”“你能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否联系实际再说一下。”

2.考试时用多把尺子量学生。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要让更多的孩子有所选择,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表现,让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而以往的考试分数却成了丈量学生唯一的尺子,考场变成了“刑场”。其实,我们的考试不应是终身判决,不应让学生感到恐惧,而是要让学生在考试中树立起再前进一步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发展起点评价的观念。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哪怕他考试成绩刚好及格,你也应为他鼓起祝贺的掌声。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富有个性的人才。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为此,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应以分数至上,不应光由老师进行,而应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老师共同参与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并举,评价形式不拘一格。比如可用“质疑争辩式”考察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成果展览式”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可用“角色编演式”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考察,可加强题库建设,实行考教分离,学生抽题。在自评上可采用“比值”的方法,使学生看淡名次,不用整天左顾右盼,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对自己学习成绩的审视上,不断地完善自我,所有同学都能做到有所追求。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明天的希望,让教师都把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个基本理念铭记在心,力争让每一朵生命之花在教育的沃土上绽放出最艳丽的笑脸。

上一篇: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下一篇:关于《鸿门宴》中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