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月饼一个正味

时间:2022-02-21 04:37:23

中秋月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食,象征着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中国人讲究人情往来,更注重感情交流,所以中秋到来之际也是相互走动的契机。拎上两斤月饼,送上几斤时令水果,是过去老百姓间最为普遍的走动方式。东西不在多少,重在情意表达。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是这样走下来了,人们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也没觉得有什么失礼之处。

然而,也不知从何时开始,中秋节突然变味,月饼也变得莫名其妙了。本来用包装纸,细线绳捆扎的月饼,忽然间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装纸没了,小细绳也不要了,取而代之的是由各式材料制作,外观设计得十分精关的“礼盒”。月饼的内容也变了样,原先传统的月饼馅,不再是什锦、豆沙、果仁,换成了一些老百姓吃都没吃过的海参、鲍翅,有的甚至把金银饰品裹在月饼里。几块钱一斤的月饼成为了历史记忆,现在动辄几百元,上千元,有的甚至打出了几万元,几十万元的天价。月饼成了最昂贵的奢侈品之一,让人不咋舌都难。再加上轰轰烈烈的大推销,铺天盖地的宣传,诱惑力极强的折扣,神乎其神的叫卖,让人觉得,月饼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食品,完全变成了一种近似妖魔化的工具。

有多少人吃月饼不得而知。一般人家,一个中秋节下来,迎来送往的人情交际,怎么说也要有个十盒八盒月饼周转。但转来转去,留作自己食用却未必有多少。更多的人家最后食用的往往是实在流转不出去或者没有必要再流转的那些“剩货”。这个周期结束,月饼起码经过少则十几天,多则几十天的“艰苦跋涉”。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月饼居然不会变质,打开依旧“鲜亮”。什么样的材料会有如此神奇的保质功能?添加剂究竟放了多少,不说也会猜个八九不离十了。有人验证过,放了一年的月饼,居然“面不改色”,比“木乃伊”还厉害。

每年堆积如山的月饼放在商场大厅里,酒店冷库里,让人看了都犯愁:能卖出去吗?特别是那些所谓的豪华包装,成百上千元钱,甚至上万元也不算是封顶的“极品”,谁人光顾啊?老百姓有时就多余担心:“听评书掉泪,替古人担忧”。到头来,那些月饼像变戏法似地消失了。有没有剩的?有,但跟总量相比,只是微乎其微。想想看,真正节后大甩卖的有几家?

如此之多的月饼被何人买去了?查查一些单位的账目,一目了然。社会风气的改变,不光牵连着一大批人,连一些本来令人喜爱的传统也会跟着遭殃。比如过年。以往家家户户忙活,是累点,但其乐无穷。现在可好,不用你动手,吃的用的穿的戴的,商家都给你准备好了。人们忙活的就是年前的送礼,老百姓之间送还好说,可怕的是多为“权力”打点。“小的”送“大的”,“弱的”送“强的”,联络感情,放长线钓大鱼,花样无奇不有,名堂层出不穷,整个春节变成了“送礼节”。那段时间中国人花钱疯狂到顶峰!年味,变得充满铜臭和虚假,真感情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功利和相互利用。一个节日过到这份上,还有什么意思可言?

说起来还是在于社会风气。风正,任何事情都会顺着自然发展。过节也是一样,倡导什么,就会流行什么。中央八项规定出台,明令禁止不许挥霍浪费,不许公款消费,今年的中秋月饼,立时“瘦身”,豪华型的仍旧存在,但已是鲜见了。更多的是大众化朴实型的,几十元钱,顶多几百元钱就能买到手。其实,东西还是那些东西,无非变换了包装而已。奢华包装,比月饼本身价格要高若干倍,谁都知道很不正常,说白了是坑公家的钱,如果再换句话说,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节日就应该像个节日模样,讲究点人情,重视点风俗,不要动不动想着利益,更不要与功利挂钩。如果那样,就失去了过节的意义,变得庸俗而无聊。

上一篇:学生阅读奥巴马演讲稿有何不妥? 下一篇:“以房养老”的金融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