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起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02-20 03:19:10

多起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科学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信息技术水平高低不齐、起点不同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多起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进行了浅要探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多起点;教学策略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信息技术几乎已经走进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通过信息技术去了解世界、感受世界。我国教育部门也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将信息技术的教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常常存在着学生水平多起点的问题。

一、学生水平多起点的原因

信息技术基础的多起点相对于其他学科更为明显。尤其是农村学生,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尚不全面,学生对该学科的认识水平相对受到局限。再加上一些学生家长的错误观念,认为学习信息技术就是去上网,他们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沉迷网络而耽误了学习。现今的教学大纲虽在不断改进,然而却并没有对信息技术给予充分的重视,这也间接造成了学生重视程度上的偏差,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再次受到限制。

二、针对“多起点”现状采取的教学措施

既然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存在“多起点”的现状,在实际教学中,就应该采取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科学确定各学生信息技术起点

在教学之初应首先对每个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摸底,常采用的方法有: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测试法等。

(1)调查法。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摸底学生起点的方法。教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询问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情况,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能够熟练掌握什么操作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调查内容。由于调查范围局限于班级内部,范围较小、问题又较简单,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对班级进行调查,然后再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分类整理。

(2)访谈法。访谈法适用于部分学生,教师可以随机访谈几位学生,了解他们日常学习信息技术的途径,以及喜欢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选择性地确定教学方式,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观察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善于观察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表现。学生对于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信息技术的水平,对于学生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教师也应该多观察,常纠正。

(4)测验法。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测验也很有必要。通过测验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学生对本阶段课程的掌握情况,对全体学生以及个体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做到及时发现,尽早解决。

2.科学进行分组,分层进行教学

对学生的分组分层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至关重要。将学生区别对待并非是对基础较差学生的歧视,在一定程度上更是一种鼓励措施。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接受同样的教育,在心理上就会形成一种劣势心理,使其极易变得不自信。将学生分层管理,由于所接触的群体水平相近,这能够使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探讨着学习,更有利于其信息技术上个人能力的提升。教师可根据第一步所确定的学生起点对班级进行初步分组,按起点高低分别分为A层、B层、C层,分层形成后,再将每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便统一管理。小组的划分也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也就是常说的异质同质的问题。在分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可以使小组成员在日常的学习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组间同质则是为了保证各组能力上的均衡,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形成太大的悬殊,可促进各组成员竞相发展。

3.制订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之初应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设定多级的学习目标。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所以在教学安排上不能实行“一刀切”,对不同起点的学生进行同样的要求,那显然是不合理的。对于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定在向平均水平看齐的方向上;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鼓励其继续提升个人能力,少些限制,鼓励其发展。做到这些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以提升整个班级的整体水平。

4.注重反馈和评价,提升课堂效率

教学评价可分为安置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安置性评价是指教学前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过程性评价可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及时掌握,可以根据实际及时改变教学方案,以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终结性评价是对阶段学习的总结,可以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效。

通过反馈和评价措施,能够使学生很好地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今后的信息技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学生信息技术多起点的问题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消除,

作为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探索出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找到教学中的这一平衡点,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空间。同时,教师还应切实顺应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与创新,以切实提升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健,杨文龙.多起点 活步子 快反馈 巧练习:职业教育教学策略的研究[J].职教通讯: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

[2]朱光明,汤向东.多起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

(作者单位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浅谈马鞍山东环改造项目中的监控系统 下一篇:技校生班级管理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