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时尚文化冲击下的高校教育策略

时间:2022-02-20 11:59:38

各种时尚文化冲击下的高校教育策略

【摘 要】近年来,一波又一波的时尚文化冲击着大学的校园,挤进了校园文化的领地。本文以高校为载体,研究时尚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教育策略。时尚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流行有其深刻的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背景,高校应通过发挥主导作用、合理疏导,通过加强美学教育、艺术教育、人文素质教育、闲暇教育等,精心营造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遏制和消除时尚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时尚文化 高校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044-02

时尚文化,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在一个时期内,许多大众社会人都在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新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往往追求眼下最时髦、流行的生活及消费方式,部分人甚至把幸福生活更多地理解为时尚生活,大学生自然就成为了时尚的“易感人群”。近年来,一波又一波的时尚文化不断冲击着平静的大学校园,外界时尚的元素早已挤进了原本属于“课堂教学”、“学术报告”的场所,也挤进了校园文化的领地。

一 时尚文化在大学生中流行的原因

时尚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流行有其深刻的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背景。大学生容易片面追求感官式、简约式、“快餐式”的文化消费,是时尚和娱乐的追逐者。有的学生渴望从时尚文化中寻求刺激,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市场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大众传媒的膨胀,使得原本相对单一、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被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所取代。因此,大学生特殊的心理发育阶段、大众传媒的大肆宣扬、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以及教育影响的弱化给了时尚文化得以渗透的机会。

二 时尚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时尚文化作为大学生完成社会化的载体之一,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1.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人生虚幻的想象

作为一种消费性、娱乐性的文化,时尚文化产业竭力追求商业利润,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等都被各种非现实的方式加以呈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认知偏差,以梦想代替现实,用时尚文化产品中获得的虚幻景象代替对人生意义、社会现实、民族忧患等的理性把握和深入思考。这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

2.导致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迷失,道德的偏离

大学生已无法区分或不愿意区分哪些时尚文化是社会生活所必需、哪些是未来发展所必备,出现了人生价值目标的迷失或偏离。无论是在思维方式上,还是行为习惯上,大学生都极易被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所侵蚀。同时,时尚文化追求感官刺激和个人的随心所欲,某些旧的道德规范正在被遗弃。时尚文化在讽刺旧观念和旧习俗的同时,排斥和销蚀着某些崇高的道德信念与理想。

3.不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时尚文化中崇尚自我、张扬个性的价值观,使得不少大学生集体主义、奉献意识、艰苦奋斗精神日趋淡漠。在时尚文化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按照市面上的流行模式包装自己,只注重感官的享受而忽略了内在素质的提高,这对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优秀品质的养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将降低其趣味与品格,甚至阻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 消除时尚文化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教育对策

面对时尚文化对大学生成长产生的负面影响,政府、社会、学校应共同承担起责任。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管理和引导,从而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美育和艺术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时尚文化对高校文化教育与德育的影响和冲击,主要是通过争夺和征服大学生的文化欣赏和文化消费趣味与格调实现的。人们的文化欣赏和消费趣味与格调,主要取决于自身的人文素质。提高人文素质要通过大量吸收中外优秀文化的营养来达到,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中外文化经典,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作为必修课开设,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而扎实的教育。

美育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精神境界的功能。通过开设美学、文学、艺术作品赏析等相关课程与讲座,让大学生在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赏析中领悟美学精神、激发审美情感;通过音乐会、美术、摄影、设计等艺术展演活动,让大学生在审美愉悦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推荐优秀的电影、音乐等作品,使大学生在互动情境体验中提高审美情趣、审美修养、审美品位,走出流行时尚的“以洋为美、以俗为美、以丑为美”的审美误区。

2.加强闲暇教育和闲暇文明建设,切实提高大学生闲暇时间文化生活的质量

大学生对时尚文化的消费多在闲暇时间进行。目前,闲暇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很薄弱,致使大学生的闲暇文化生活多处于一种散漫自由、盲目无序的状态,很容易投入时尚文化的怀抱。因此,高校应明确将闲暇教育与闲暇文明建设纳入到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日常安排中。要使学生珍惜并合理利用闲暇时间,把休闲、娱乐与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潜移默化地从课余文化活动中“受益、得道”。高校要积极探索文化多元化条件下大学生课余文化活动的新方向、新规律,组织开展更多格调高雅、形式多样,为当今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校

园文化活动。

3.弘扬文化精品意识,精心营造崇尚精品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在长期的传统文化和学术氛围的熏陶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高校要坚持弘扬文化精品意识,精心营造崇尚精品的校园文化氛围,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广播电视、报纸期刊、学生社团、读书讲座、学术报告等各类校园宣传资源的文化引导与熏陶功能,既要有一种宽容的文化心态和宽松的文化环境,又要保证文化的健康发展。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崇尚精品的校园文化精神,不仅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引领潮流的文化心态,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时尚文化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对时尚文化的消费,“堵”不如“疏”,“疏”不如“导”

当代时尚文化花样繁杂,其中的鲜活内容和新颖风格对充满青春朝气、求新求变、求美求乐心理很强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而时尚文化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对休闲、娱乐和交往的需要。因而,对其采取简单否定、一概排斥的态度,甚至拒其于校门之外,让大学生远离时尚文化,显然既不现实,又不合理。对时尚文化的消费,“堵”不如“疏”,“疏”不如“导”。在大力倡导、扶持、创新和普及先进文化、高雅文化的同时,也要积极组织力量加强对时尚文化问题的理论研究,深刻把握时尚文化的本质、特点、发展规律和发展动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形形的时尚文化进行甄别,选择那些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雅俗共赏的时尚文化加以欣赏和消费。

参考文献

[1]袁洪群.大学生时尚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入的新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11(2)

[2]许瑞芳.德育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

[3]刘晶、张翃滔.外来时尚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影响状况调查[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5)

[4]张敏生.论德育、心育、美育的有机结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6)

[5]迟成勇.论时尚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上一篇:后殖民反科学思潮的后现代解释语境 下一篇:高中数学计算中应用竖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