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加穴位注射防治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2-20 08:35:14

摘要: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加穴位注射在防治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将40例患者前次化疗采用化疗前后使用止呕药物昂丹司琼针静脉滴注,胃复安20mg、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的方法防治化疗药物导致的恶心呕吐。后一次化疗则在使用昂丹司琼针的基础上,再采用耳穴压豆加穴位注射来防治化疗药物导致的恶心呕吐。结果 耳穴压豆加穴位注射法总有效率达90.0%,而常规治疗法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呕吐;穴位注射;耳穴压豆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化疗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主要措施之一。化疗药物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多副反应,而恶心、呕吐及食欲减退等是临床最常见的胃肠道反应,也是导致很多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恐惧化疗甚至中断治疗的重要原因[1]。我科自2013年10月~2014年4月,采用耳穴压豆加穴位注射防治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4月在我科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至少同一方案行2次或以上的化疗患者),其中结直肠癌21例,食管癌2例,卵巢癌3例,胰腺癌3例,肺癌3例,胃癌6例,其他肿瘤2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9~71岁,中位年龄51岁,其耳部皮肤完整无异常,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部位无水肿,无疤痕,对上述40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常规组:化疗前30min及化疗后均使用止呕药物昂丹司琼针,8mg/次,2次/d,静脉滴注,胃复安20mg、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1次/d,直至化疗结束后1d。实验组:在常规使用昂丹司琼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耳穴压豆及胃复安10mg双侧足三里注射。

1.2.2 耳穴压豆法 先向患者解释压豆的作用、方法,并取得其合作。再选取穴位:神门穴、胃穴、脾穴和皮质下穴位,用探棒在耳部相应穴位上按压,找到敏感点,用酒精棉球消毒待干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血管钳将王不留行籽贴敷于上述穴位,用食指、拇指于耳前后捻压,手法由轻到重,每个穴位每天按压3~5次,按压1~2min/次,使耳部产生酸、麻、胀、痛、热的感觉(即得气),双耳交替压豆,每3d更换一次,直至化疗结束后1d,若王不留行籽移位或脱落,应及时更换或补充。

1.2.3 穴位注射法 首先向患者解释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意义,并取得其合作。再选取穴位: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前嵴外缘一横指处),用两副1ml 注射器分别抽取胃复安5mg,碘伏消毒后对准穴位,垂直进针,进针1~2cm,再行提插、捻转,待患者出现酸、胀、麻感觉(即得气)后回抽,若无回血,再缓缓注入5mg胃复安,同法再注射另一侧足三里穴,拔针后按压患处,并帮助患者按摩肢体,以缓解酸胀不适感。注射中及注射后观察患者反应,注射后让患者休息15min再活动,如出现明显疼痛,予去痛片止痛处理。

1.3 疗效标准 根据化疗不良反应的WHO分级标准[2],将恶心呕吐分为0~Ⅳ级,0级:无恶心呕吐;Ⅰ级:轻微恶心,无呕吐,不影响进食;Ⅱ级:明显恶心,呕吐可控制,影响进食及正常生活;Ⅲ级: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耐受,需治疗;Ⅳ级:难控制的呕吐。根据以上分级标准,疗效评判标准为:0级和Ⅰ级为显效,Ⅱ级为有效,Ⅲ级和Ⅳ级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无恶心、呕吐反应5例,Ⅰ级15例,Ⅱ级反应16例,Ⅲ级4例,未出现Ⅳ级反应,而常规组有11例出现Ⅲ级反应,1例出现Ⅳ级反应。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常规组为70.0%,x2=5.00,P

3讨论

中医认为,化疗药物相当于中医抗癌祛邪,但邪去正伤,脾胃受损,升降失调,从而导致恶心、呕吐、纳呆腹胀、便溏、苔腻等症状[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人体正气,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脾失运化、胃失和降而上逆,出现恶心、呕吐、纳差等胃肠反应。中医学认为[4]"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全身各脏器皆连系于耳,刺激耳穴可有效作用于全身经络,调整机体的功能,耳穴能和胃降逆,能抑制膈肌痉挛而止呕,缓解迷走神经末梢受刺激而产生的恶心呕吐,减轻不良反应。神门穴具有镇静、安神、止吐作用;胃穴具有调中焦、和脾胃、理气降逆作用;脾虚加脾穴,具有健脾益气、和中止呕的作用;皮质下穴具有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和胃肠功能作用,抑制大脑皮层的呕吐中枢而加强镇静止呕的作用[5]。刘丽花等[6]采用耳穴压豆防治肺癌化疗后消化道不良反应,治疗组症状控制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6%。蔡亚红[7]采用耳穴压豆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通过对60例化疗患者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穴位注射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具有针刺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双重功效,操作简单,副作用小,临床可行性高。中医的经络学说指出,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要穴,亦是胃之下合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是传统抗呕吐药物,有中枢和外周两方面的作用,小剂量使用时,其中枢作用表现为阻断多巴胺受体,其外周作用表现为增强胃肠道运动,促进小肠蠕动和排空,缓解消化道症状。丘二妹[8]采用耳穴压豆配合穴位注射预防化疗胃肠反应,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86.6%,对照组为63.3%。

本研究表明,采用耳穴压豆及穴位注射,可通过经络俞穴作用,以达到疏通经气、调和气血、调节胃肠作用,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通过对40例患者先后2疗程的观察,耳穴压豆及穴位注射配合止吐药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使用止吐药的方法,差异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刘惠军,杨兴东,张晓丽.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6):761 -762.

[2]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32.

[3] 汪代杰,周梅,尹雷等.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化疗致消化道延迟反应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310-311.

[4] 孙国杰.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94-201.

[5] 章育正,吕乃群.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03.

[6] 刘丽花,陈壮忠.耳穴压豆防治肺癌化疗后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20(36):4651-4652.

[7] 蔡亚红.耳穴压豆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30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 12):891。

[8] 丘二妹.耳穴压豆配合穴位注射预防化疗胃肠反应的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9,15(5):60.

上一篇: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及... 下一篇:瑞舒伐他汀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主动脉α―SMA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