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市城区蝇类种类及消长规律的对比分析

时间:2022-02-20 06:21:29

招远市城区蝇类种类及消长规律的对比分析

【摘要】为了掌握当地蝇类种类、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灭蝇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达到真正灭蝇减蝇,作者于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次对招远市城区蝇类进行了调查考量,现将结果报告。

【关键词】消长规律 城区蝇类 对比分析 招远市 优势蝇种 丝光绿蝇 厩腐蝇 蝇类密度 家蝇 蝇密度

一、调查地点与方法

(一)地点:在城区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选择有代表性的蝇类孳生场所5处(白酒厂、旅社、商店、饭店、庭院)作为调查点。

(二)方法:采用笼诱法,笼的体积为25x25x40(cm),以鲜鱼、鲜酒糟各半混合作诱饵,从5月止旬至11月下旬,每月分别于5日、15日、25日早8时放笼,下午4时收笼。诱捕的成蝇毒杀后分类登记,以只/笼/日为统计单位。

二、调查结果

(一)蝇的种类组成

2011年-2012年共捕获成蝇14988只,经初步签定为4科18属28种:

(二)花蝇科

1.横带花蝇;2.粪种蝇 ;3.灰地种蝇。

(三)蝇科

4.白纹厕蝇;5.夏厕蝇;6.元厕蝇;7.长条溜蝇;8.螫溜蝇;9.斑庶黑蝇;10.厩腐蝇;11.黄腹家蝇;12.市蝇;13.扰家蝇;14.黑边家蝇;15.厩螫蝇;16.东方角蝇。

(四)丽蝇科

17.巨尾阿丽蝇;18.丝光丽蝇;19亮绿蝇;20.大头金蝇。

(五)麻蝇科

21.红尾蝇;22.尾黑拉蝇;23.棕尾别麻蝇;24. 红尾粪麻蝇;25.肥须亚麻蝇;26.酱亚麻蝇;27.黄须亚麻蝇;28.白头亚麻蝇。2013年-2014年共捕获成蝇5168只,经分类鉴定为4科11属15种,比第1次调查时少了13种:

(六)花蝇科:1.粪种蝇。

(七)蝇科:2.夏厕蝇;3.元厕蝇;4.厩腐蝇;5.黄腹家蝇 ;6.斑 黑蝇;7.金蝇;8.黑边家蝇。

(八)丽蝇科:9.巨尾丽蝇;10.大头金蝇;11叉丽蝇;12.铜绿蝇; 13.亮绿蝇;14.丝光丽蝇。

(九)麻蝇科:15.黑尾麻蝇。

三、蝇类种类的组成比例

2011年-2012年,共捕获成蝇14988只,其中黄腹家蝇(5756只)占38.4%,丝光绿蝇(4856只)占32.4%,厩腐蝇(2368只)占15.8%,为当地的优势蝇种,其他蝇类占13.4%。

2012年-2014年,共捕获成蝇5168只,其中黄腹家蝇(1165只)占22.54%,丝光绿蝇(1150只)占22.25%,厩腐蝇(824只)占15.94%,亮绿蝇(604只)占11.69%,为当地的优势蝇种,其他蝇类占27.58%。

四、优势蝇种的消长规律

观察表明,黄腹家蝇、厩腐蝇、丝光绿蝇这3个优势蝇种的消长规律为单峰型:从5月初开始出现,活动高峰在6-8月份。到11月底消失。优势蝇种的消长规律和当地的环境的温湿度有密切关系(见表)。

五、蝇类密度

2011年-2012年平均蝇密度为47.58只/笼/日。

2013年-2014年平均蝇密度为16.41只/笼/日。

六、讨论与小结

1.1当地优势种为黄腹家蝇、丝光绿蝇和厩腐蝇。2011年-2012年和2013年-2014年调查结果说明,优势蝇种无明显变化。

3.2 2000年以来,招远市为巩固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加强了清除蝇类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治理。蝇类孳生地的清除和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使蝇类密度由2011年-2012年的47.58只/笼/日,下降至2013年-2014年的16.41只/笼/日。

值得指出的是,该市几年来,使用的灭蝇芗主要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由于蝇类抗药性产生,致使药物剂量和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在今后的灭蝇工作中要更换农药品种,或采用其它措施,以免抗性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结合招远市灭蝇工作经验,我们认为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消灭蝇类孳生地:加强人畜粪便管理、搞好生活污水和饭店等污水处理、公有垃圾和生活垃圾要定点、定时无害化处理等,对于灭蝇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根据不同蝇类的孳生环境、消长规律以及对灭蝇芗的敏感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于降低蝇密度能起到积极作用。

现将灭蝇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七、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为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爱卫办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确定由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此次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同时,办事处共投入专项经费,确保了经费、人员到位。

八、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按照《爱卫办调查蝇类实施计划》,在2011年―2012年、2013-2014年期间,爱卫办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全面组织多家社区居委会、公共户单位通过召开工作动员会、利用广播、标语、板报等形式,宣传“三灭”的意义、内容、方法。

九、存在问题

通过本次三灭活动的开展,虽然有效降低了蝇、蚊及蟑螂的密度,已切实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是,也不可否认,我们在开展此项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一是个别单位投药不科学,致使消杀的覆盖率、到位率和饱和率没有达到技术标准的要求,消杀还留有死角,影响了消杀的质量;二是重药物消杀,轻环境治理。多数社区、公共户单位还没有把环境治理对“三灭”的重要意义宣传到位,认为统一消杀就是药物消杀,与环境治理关系不大。由于环境治理不彻底,蝇、蚊、蟑螂的卵鞘没有彻底清除,造成二次繁殖;四是法律、法规不健全。由于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加之个别单位和居民户认识不到位,出现了拒绝消杀的现象,阻碍了工作的开展。

上一篇:沥青路面施工中混合料离析的预防措施 下一篇:突发疾病视同工伤的法律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