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民营企业员工职务分析对策研究

时间:2022-02-19 04:20:18

完善民营企业员工职务分析对策研究

[摘 要]职务分析技术来源于欧美国家企业,目前在民营企业中应用效果不理想。为此,本文拟对民营企业如何做好职务分析进行初步探索,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 职务分析 人力资源 对策 运作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认识到职位分析的重要性,做好员工职务分析,重视组织建设系统性,平时加强职位管理,建立一套真正适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职位管理体系,将极大地增强凝聚力,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自身发展。

一、职务分析的现状

1.机构设置乱,职能出现重叠

目前,民营企业都调整了组织机构,变革了内设机构,甚至求助管理咨询公司,但结果却仍不理想: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能不规范,特别是一些综合部门,职能分割没完全理清,还出现重叠,给管理带来麻烦。

2.岗位设计不规范

岗位设计中散乱现象较为突出。不是因事设岗,而是因人设岗。各岗位内容上差别很大,但工作要求几乎没差别。结果是,一部分人整天忙忙碌碌,而另一部分人人浮于事。同时,很多相应配套措施不到位。

3.关键岗位的分析尚未起步

岗位分析,尚未起步。就目前而言,标杆岗位设置应没很大区别。但实际情况是各干各的,没能有一个规范和系统的职务分析。即使有,分析得也很粗糙,无法提供相应的工作要求和标准。

二、职务分析的对策

1.找准标杆岗位

这是进行职务分析的基础。把标杆岗位找准了,才可以清晰地划分岗位间的职能,也才可能对标杆岗位进行详细和系统的职务描述。确定标杆岗位,并不要求一人一岗,只要是同质,就应当确定为一个岗位,至于量的差异,可以在岗位评价中得以体现,但这并不妨碍进行岗位分析。

2.找准岗位的关键要求和标准

一个岗位确定以后,必然有很多相应要求。进行岗位分析,重要的是抓住其中的关键要求和标准。比如人力资源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岗位,就岗位担当人的要求来说,就应当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对人力资源政策有着深透的理解,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运用娴熟。当然其中还有一些辅的要求,比如必须强烈认同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等。围绕人力资源专家这个要求,可以直白地描述为一定的资质,也可表述为一定的资格。其他的岗位也是这样,关键就在于找出关键的标准和要求。再比如送货员,其关键的指标也可确定为:具有良好的体力;能准确辨认真假钞票;具备一定的数据统计能力;能够与客户进行友好的沟通。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员工就是合适的员工,而不在于他是什么文凭。

3.对关键要求和标准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

关键的要求和标准提出后,就必须进一步对关键的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细化和量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实施细则的制定过程,扎实地做好此项工作,不仅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它同样也是企业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统计能力,既可以物化为文凭,也可以现场评估,通过考试进行测试确定。而友好的沟通一方面可以通过性格测试来测定,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一定时期的试用,听其言、观其行。这些细化和量化措施的落实,就是实施细则的制定。

三、职务分析的运作

1.准备阶段

(1)明确职务分析的目的。职务分析的目的不同,具体的信息收集内容及其组合也不同。因此,进行职务分析首先要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2)建立职务分析小组。小组成员通常由分析专家组成。所谓分析专家,是指具有分析专长,并对组织内各项职务有明确概念的人员。一旦小组成员确定之后,应赋予他们进行分析活动的权限,以保证分析工作的协调和顺利进行。

(3)明确分析对象。为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应该选择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职务,如果在次要、无代表意义的职务上纠缠不清,必然浪费大量财力、物力和时间。

(4)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为了搞好职务分析,还应该做好员工的心理准备工作,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关系。

2.信息收集阶段

(1)选择正确的信息来源。信息的收集是多方面的,不同层次的信息源提供的信息存在可信度上的差别,职务分析人员应该站在公正的角度听取不同信息,不能事存偏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2)灵活运用各种技巧。职务分析技巧多种多样,有观察法、面谈法、实验法、问卷法、参与法等。这些技术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职务分析中,应结合调查对象加以选择,既可采用其中一种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并用。

(3)详细编制调查提纲和问卷。应包括职务内容、职务责任、职务经验、适合年龄和学历等,内容上应具有综合性和典型性。

(4)广泛收集与职务相关的各种信息。无论直接相关,还是间接,应全面收集。

3.分析阶段

(1)审核。甄选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2)分析。对比各条信息,挑选出其中具有关键性的部分。(3)归纳。总结挑选出的重要信息,为职务分析报告的形成准备资料。

从其分析的内容来看有:职务名称是否明确、雇用多少人员才合适、职务的组织位置、职务权限、职务责任大小、工作知识高低、教育和培训的多少等。

4.描述阶段

通常,职务分析所获得信息以下列方式整理:

(1)文字说明。将所获的相关资料用文字方式表述,列举职务名称、工作内容、工作设备与材料、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等。(2)职务列表及问卷。把职务加以分析,以职务的内容和活动分项排列,由实际从事的人员加以评判,以表格或问卷的形式列出。(3)活动分析。把工作的活动按工作系统与作业顺序一一列举,然后根据每一作业进一步加以详细分析。活动分析多以观察及面谈的方法对现有职务加以分析,所得资料作为教育及培训参考。(4)决定因素法。把完成某工作的几项重要行为,在积极方面说明工作本身特别需要的因素,在消极方面说明亟待排除的因素。

5.运用控制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培训职务分析人员,制定和不断调整各种具体的职务分析文件,确定正确的部分,修改不适应的部分。准确地进行职务分析的有效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参与法。

参考文献:

[1]戴良铁,传统的职务分析方法及利弊分析,中国劳动,2002.8

[2]金秋生,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职务分析,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2

上一篇: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