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哥汤麟武

时间:2022-02-19 02:50:56

今年9月3日,温州龙湾区宁村“七月十五汤和文化节”如期举行。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从拂晓到深夜,游经42个村,以其独具特色的形式纪念民族英雄汤和,献礼共和国60华诞。9月下旬,村长徐顺炜带领“拼字龙灯”这一“非遗”项目和部分巡游节目赴杭参加了浙江省国庆文艺巡游及“非遗”项目展示活动,广受欢迎。

汤和第21代后裔汤麟禹先生和他的夫人钱美云女士虽然年事已高,但近年几乎都参与了宁村的纪念活动。同为汤和第21代子孙、居住在美国华盛顿的汤麟武先生是一位崇敬汤和抗倭卫国精神的爱国人士,是汤和后裔中出类拔萃的知名人物。汤麟禹先生的文章回忆和披露了他的长兄汤麟武的生平及创业经历。

大明开国功臣汤和在中原统一,天下已定后解甲归田。但因为后来倭寇频频侵犯我国东南沿海,奉朱元璋之命,重新出山,率兵到东南前线,担当起抗击倭寇,保境安民的重任。驻军温州时,汤和在浙闽沿海筑城堡59座,到今天还有遗迹称之为汤城。温州人受倭寇之害最深,为纪念汤和的抗倭功绩和安民恩泽,当地乡民将汤和尊为神明,为他建庙祭拜达600多年。汤和抗倭功成后回家养老,不久因中风逝世,享寿70岁。此外,他曾在大举北伐时,在宁波造船,将浙闽米粮由海路运输北上,开辟航海事业在郑和之前。明朝建国后,他被封为信国公,死后追封为王。因他对温州有特别感情,故封为东瓯王,谥襄武。汤和名垂青史,他的事迹记载在《明史》152卷列传第14章中。

汤和长子鼎随他南征北伐,后在云南死于瘴疠之疾。汤和长期镇守常州,离开时接替他职务的是次子鼐。后来孙子景也做常州地方官,就此落地生根。我们是常州汤和次子鼐的一支后裔,另一支已去山东繁衍。我家藏有8卷《毗陵汤氏宗谱》,里面记载得很清楚。

杭州汤家也就是汤和次子鼐的一支后裔。因汤和长期驻守在常州,所以成了常州人,后来因我祖父供职杭州而从常州迁居杭州。我祖父汤仰晖(字晴川,汤和第19代后裔)当年在常州考上了秀才,但他无意科举,痴迷数学,尤其精通球面三角,是当时读书人中少见的。受到浙江省的延请,到杭州当了省舆图局总办(相当今天的局长)兼任浙江省武备学堂教席,其学生中不乏名人,如张载阳、夏超,曾任浙江省长;黄郛、陈仪是政府要人。后祖父转任军职为浙江省巡抚衙门参谋处长,享年76岁。我们都出生在杭州,是杭州的常州人。

我大哥正如他少年时最喜欢读的王充《论衡》中第一句:“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他一生艰苦奋斗,筚路蓝缕,最后成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因为得了天时、地利、人和。

1936年,我大哥汤麟武上了省重点高中杭高,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迁内地,大哥失学了。他在家自学高中功课,学完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外,还自学《尚书》《诗经》。这时候,他开始为自己的前途焦虑了。

1939年,大哥到上海去应试“日本庚款留学生”,以第四名入选。9月1日登轮赴日,船出长江时,他第一次看到碧海蓝天,心胸无比开阔,自信是他一生功业开始。9月4日在神户登陆,坐夜车到东京。到校后拼命补习日文。1940年考入东京工业大学预科,那是一个专收留学生的学校,他以第一名入选,被派为级长。可是他感到教师并不好好教学,不少学生在一起包饺子、打牌都可以混到毕业。大哥自幼爱国,民族自尊心很强。他发现日本人不怀好意,并不要叫你成才,只给你一个资格,回国去当亲日分子。看清现状之后,他便发愤图强。那时他的日文已有一定程度,能找到很好的日文书来下功夫自修。不久快读到本科时,发现学校没有土木水利的科系,所以决定转学。九州帝国大学农学部有一农业工学科,料想必有农田水利课程,所以去了。接受考试后,老师说他的程度最好,当然通过。

此时,日军在太平洋战事连连失利,国内物资越来越缺乏,每人每日仅配给了330克糙米,大哥将配给米给房东早晚供应两餐,中午学校有免粮票的食堂,但只卖500份,要弃课排队,星期天不供应。大哥每周要饿两餐,但他想学成后报效祖国,咬咬牙挺过来了。后来日本政府开始征兵,所有文法大专学生一律入伍,理工系科学生高年级到军中服务,一、二年级照常上课,大哥的日本同学都被派到中国东北做新建机场的测量工作,只剩大哥一个外国人形影孤单。于是到土木系选读“河海工程”,寄希望将来在治理黄淮水利事业中作出贡献。那知老师讲的是海港治理,而且这位老师是水工试验专家,随时讲些如何用实验解决问题,这对大哥日后在台湾工作很有帮功。此课程结束后,老师说你们算毕业了,以后把毕业证书寄回。大哥由朝鲜釜山经北京回杭。这时父亲失业在家,母亲故世了,家中凄凄凉凉。

1945年,表哥的朋友要到台湾任职,约大哥一同去台工作,大哥也就去了台湾。

1946年大哥在台湾接受台工作。不到半年台就入基隆港,他当了设计课长。在完成防波堤炸毁缺口的规划设计后,做了一次模拟试验。在港务局留用的日本人中有他在九州帝大的学长,他们把港湾工程的实地应用知识全部教给了他,大哥决定终生搞港湾工程。

1948年,大哥主持港口工作,立即开始修建挖泥船,工作卓有成效。年底大哥回上海结婚后带了新娘返台,从此与家隔绝。直到1995年我到美国与他聚首,他才告诉我后来的经历。

原来,1961年起大哥任成功大学、台湾大学教授,台湾海浦地规划设计委员会顾问,一生研究海岸工程。

港湾局长徐人寿是美国土木学会会员,那时台湾不许海外的书报进口。而美国土木学会寄给局长的期刊作为纯科技刊物准许进来,这些刊物放在局中图书馆,只有大哥一人会去查阅,看到不少新知识,特别是二战中,美英两国所研究的波浪预报及推算法已解密交给加州大学,该校组成了波浪研究会,由资深教授Obrien主持。一门新的学科“海岸工程学“出现了。大哥是第一个掌握应用这一学科的专家。

1951年,英、法、荷兰等国代表也来开会,决定将“波浪研究会”改名为“国际海岸工程会议”,简称ICCE。

台湾经济起飞,要准备电力。台湾经济建设的大功臣、后来担任行政部门负责人的孙运璇先生,那时是台湾电力公司的总工程师,主持大甲溪流域开发委员会,大哥也是委员之一。

1956年底,大哥主张运用新学科海岸工程学解决台口的淤塞问题,孙先生同意大哥到日本取经。这对大哥来说是时转运来。

1957年2月到日本后,大哥认真考察调研,对要考察的每个项目与环节都仔细弄明白,从日本回台已是4月下旬了。大哥那时是台湾唯一掌握海岸工程的人。从此他一边钻研波浪学理论,一边进行模型实验,忙个不休。1961年,他被送到欧洲考察;1965被送到日本母校攻博士学位,并在1968年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大哥后来又任成功大学水利系主任、台湾水工试验所所长,并于1970年获工科学术奖。这一时期他为“国际海岸工程会议”做了不少事。

1973年是大哥一生中最忙也是声望最高的一年,日本也来请他去演讲。台湾所有有关海岸的机关单位,无一不聘请大哥为顾问。他还被德国Hannover大学延聘为客座教授。这一年大哥还任世界浚渫会议论文委员会主席,第二年获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会第一届工程学术奖。1986年11月大哥在台湾主持了ICCE第二十届会议后,就登机赴美与家人团聚。我大哥到美国后任美国水资源及海岸工程终身顾问。

1992年,ICCE通知要他在二十二届会议中受奖。乃由侄女汤忻陪同大哥夫妇到意大利威尼斯领得世界大奖,大哥汤麟武为第五位国际海岸工程奖获得者。(前一、二位为美国及欧洲人,三、四位为日本人。)这是世界级大奖了。

我大哥曾对我说:“博学好问曰文,求德不懈曰简。”我认为像大哥汤麟武这种人可称“文简先生”。他的确既有学问又好求德。他身居美国,却心系祖国,景仰汤和。海内外多有人评价说汤麟武是一位德学双馨的科学家。

综观先祖汤氏后代子孙中,以各种诗文书画传世的人才不少,而在科学界成功成名,光照四海的名人却很少。大哥与传统的为官者从政立功不同,他是以自己的学术成果及科学贡献来荣宗耀祖。他一生从事科学事业,出版了许多著作,主要有《海岸工程规划设计》《波浪学纲要》《港湾及海域工程》《纷纭学》《波浪传奇》及中、英、日、德文的重要科研论文近百篇,其工程科学研究的成果颇为丰硕。

我大哥一生崇尚汤和的爱国精神和民族品格,曾作诗缅怀东瓯王襄武汤和:

“我乃襄武之子孙,溯间带内渡此生。

书生不谙封侯事,克绳祖武筑海城。”

“克绳祖武”乃继续先祖荣耀事业之意。诗中显示了他专注科学,精研学术,薪火传承,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

上一篇:探访南宋御街 下一篇:奥巴马总统请假条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