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企业战略预算的调整优化探讨

时间:2022-02-19 01:16:49

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企业战略预算的调整优化探讨

摘 要:企业在执行战略预算时,由于外部环境会发生较大改变,或当企业调整了其战略决策,那么企业战略预算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战略预算调整。本文从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视角出发,围绕怎样调整和优化企业战略预算这一问题,提出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企业优化战略预算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战略预算;优化

由于我国改革经济体制的起步较晚,改革时间相对较短,加上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导致国内企业没能普遍应用战略预算管理,财务风险持续出现。在实践环节,即便一些企业实施了战略预算,但其水平依旧跟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急需进行科学的调整、优化。

一、企业实施预算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国内大多数企业已经在理论上认识到经营管理过程中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依旧存在很多盲点。如很多企业都把预算管理作为控制成本的工具,把预算管理局限在企业的生产领域,在编制预算时忽视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没能以企业自身的特征为依据编制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导致预算目标脱离企业发展实际,执行力低下。同时,企业编制预算的方法太单一,预算编制流程继续改进和创新。多数企业在编制预算时都采用固定预算的方法,忽视滚动预算的重要性。另外,企业的预算分析功能及绩效考评需要及时优化。企业分析预算时使用的技术和工具较落后,在考评时忽视了非财务指标。

二、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企业优化战略预算的对策

1.改进企业编制滚动预算的流程

一般地,企业滚动预算会先针对第一个季度或第一个月形成可行的、详细的预算方案,而对于预算期内的其他剩余季度或月份的预算方案的编制较粗略。当执行先编制好的预算方案后,剩余期限的预算方案就以已经取得的经营成果及预算方案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等信息为基础进行适当的修订、调整,并自动往后延续,编制企业一年期的预算方案。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前粗略编制的预算方案变得越来越详细,并随之形成新一期的粗略预算方案。因此,企业战略预算中的滚动预算对于执行前一期预算方案得到的反馈信息提出较高的时效性要求,实际执行预算方案的情况及其差异性分析都离不开企业的业务系统,以便实时生成预算执行信息并准确反馈。相对而言,编制滚动预算方案的工作量较大,需要企业加强预算编制及执行部门之间的沟通,积极改进企业编制滚动预算的流程,帮助企业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在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企业战略预算调整优化中,战略预算及滚动预算目标的全部信息都会实时反馈到企业编制战略预算的各个环节,并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的预算编制更加及时、准确,并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战略预算需求。在企业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战略预算管理能有效提高编制预算方案的可靠性,直到达成对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创造企业价值有利的战略预算方案。

2.创新企业的预算分析功能

受到传统预算分析技术及工具的制约,企业的预算分析功能局限于预算的执行及绩效考核。如果站在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角度,那么应借助信息技术调整并创新战略预算分析。一是合理确定预算目标及滚动预测。在确定企业战略预算目标的环节,预算分析的功能主要是深层次挖掘并分析历史数据,为滚动预测提供科学的依据,发现企业预算项目的发展趋势、规律,以帮助企业找寻对创造价值更有利的项目,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二是辅助企业编制战略预算。在企业编制战略预算的环节,不同的利益主体会以各自的利益为主提出预算需求,并自行编制预算方案。于是预算分析应详细了解企业各部门对于预算的需求、编制及执行预算方案的情况,为企业编制科学的战略预算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实时控制企业的战略预算。由于得不到业务信息系统的支持,企业传统的预算分析在全面性、时效性等方面存在差距,需要企业通过调整并优化战略预算来提出预算执行环节的实时性,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对预算进行分析,为企业做出战略预算决策提供支持。四是为调整企业战略预算提供依据。在复杂的战略背景下,企业为防范财务风险,不能只分析企业预算,还应扩展预算分析范围,仔细对比企业战略预算的历史数据,合理判断预算执行可能出现的结果,确保提供的预算调整决策更加可信、全面。

3.优化企业的预算绩效考评

首先,企业的预算考核指标要兼顾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到财务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非财务因素的影响,因而在构建战略预算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赋予每一个指标适当的权重。增加考核非财务指标的目的在于克服企业财务指标反映的时滞性,增强企业判断未来发展趋势的意识,促进企业在防范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取得可持续发展,顺利实现战略目标。其次,务必全过程评价企业的战略预算管理。企业预算绩效考评必须突出时效性,并重视强调对预算相关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处理,从而实时评价企业执行战略预算的整个过程。对于按一定的规律出现的预算指标可定期进行评价,对非规律出现的那部分项目,可在发生时及时评价。如果企业在确认及处理战略预算差异时越及时,就能越主动地对企业的战略预算执行行为进行调整和控制,支撑企业成功实现既定的战略预算目标。

三、结语

预算管理作为有效的管控手段之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需要企业以财务风险防范为出发点,有机结合企业的战略经营及预算,构建企业的战略预算体系,并坚持优化战略预算,以更好地发挥出企业战略预算管理对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春雷.浅谈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与优化[J].商场现代化,2014(33):250.

[2]方海舟.基于企业战略的预算管理[J].会计师,2013(05):5-6.

上一篇:“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和对策 下一篇:滨海建设特色海洋产业园区的融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