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研究

时间:2022-02-19 02:50:39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研究

【摘要】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其文化霸权理论。本文主要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入手,对文化霸权这一概念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介绍该理论产生的背景,进而主要阐释文化霸权的主要内涵以及实质,最后研究该理论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葛兰西;霸权;文化霸权

一、文化霸权的概念辨析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说egemonia是他的思想的核心内容,这恐怕不会引起什么争议,但是,对这个术语的汉译却有着不尽相同的处理甚至会产生一些分歧。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大陆学者所译的葛兰西文本中,不论是俄文的(gegemoniya)还是英文的hegemony,均被译为“领导权”,2000年《狱中札记》又出了一个汉译本,该译本在大多数情况下将hegemony译成“霸权”。

葛兰西用egemonia描述的主要是某一社会集团争取其他集团对其表示积极赞同、自觉服从并自动融入到该社会集团的权力结构中来的控制方式。在葛兰西的这一用法中涉及到三个要点:第一,葛兰西的“egemonia”描述的不是个人与个人之间或个人与组织或集团之间的权力关系,而是一个集团对其他权力关系;第二,葛兰西的“egemonia”描述的不是“向内的”权力关系,个人对所属的组织或集团的权力关系,而是向外的、超越边界的权力扩展;第三,葛兰西的“egemonia”描述的不是强制的屈从,而是使异己的力量产生“自发性”的同意,即用智识的、思想的、道德的、教育的方式来“说服”其归化,从而获得对被集团内置的赞同与支持。就第一点和第二点而论,显然用“霸权”比用“领导权”更为适当、更为贴切,葛兰西正是借用“霸权”的这种“特有”的内涵来表达一个社会集团对其他集团的意识形态渗透与控制。当然,就第三点而论,用“霸权”似乎有违其“文治”之意,而略带“武功”之嫌,因为,人们可能会把“霸权”与国际政治中所说的某一国家以实力操控其他国家的强权政治联系起来,这当然不是葛兰西的用意所在,葛兰西的“egemonia”的侧重点恰恰在于以非武力的方式达到对权力的服从。葛兰西讨论的“egemonia”根本不涉及国际关系,它的理论主题域与所谓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殖民主义”也是不同的,不论是萨义德的“东方学”还是国际政治关系研究中的新葛兰西主义学派都是在“挪用”葛兰西的概念。

二、文化霸权理论来源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并不是葛兰西最早提出霸权概念。据佩里·安德森考证,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与阿克西尔罗德在1883至1884年代时候就提出来“霸权”这一概念。在他们的著作中,他们用霸权概念表达这样的意思:在沙皇俄国,资本主义关系已得到一定发展,但是,封建主义因素作为政治力量仍然盘踞着,由于封建贵族的强大,由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单薄,资产阶级无法单独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这时,新兴的无产阶级介入进来,参加到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革命中并起着主导作用。

后来列宁在《怎么办?》和《社会主义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中,使用了“文化领导权”这一概念,指出无产者不要避开资产阶级革命,不要把革命中的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应当以理论家和宣传员的身份,既以鼓动员的身份,又以组织者的身份“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领导社会阶级去争取沙皇统治的胜利。列宁的这一认识对文化霸权概念的演进起到重要的作用。

“霸权概念”在葛兰西那里首次出现于《南方问题笔记》(1926年)中:“都灵的共产主义者具体提出了‘无产阶级霸权’问题:即无产阶级和工人国家的社会基础问题。葛兰西把“统治”和“领导”区分开来,强调文化霸权是通过大众同意进行统治的方式。葛兰西指出,一个社会集团能够在必须在赢得政权之前开始行驶“领导权”,这是赢得政权的是首要条件之一;当它行驶政权的时候就最终成了统治者,但它即使牢牢地掌握住了政权,也必须继续以往的“领导”。葛兰西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把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分为“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或国家。市民社会由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学术文化团体和各种新闻媒介构成,而政治社会或国家则由军队、监狱等暴力机构组成。葛兰西指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先进的具有较高民主程度的资本主义社会,其统治方式已不再是通过暴力,而是通过宣传,通过其在道德和精神方面的领导地位,让广大的人民接受他们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或世界观来达到其统治目的,这就是葛兰西所说的“文化霸权”。

三、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实质

葛兰西的霸权是社会统治集团可以使用的各种社会控制模式,它的产生背景是社会冲突。霸权观念的关键不在于强迫大众违背自己的意愿和良知,屈从于统治阶级的权利压迫,而是让个人心甘情愿,积极参与被同化到统治集团的世界观或者说霸权中来。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葛兰西提出了以争夺文化领导权为核心的文化革命观。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主要起源于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社会的特征,他深刻的总结了十月革命胜利在之后欧洲革命的经验和教训而提出了新的革命战略。他看到了东西方社会结构的差异,葛兰西把目光定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市民社会的地位问题上,由此提出了关于西方社会文化革命的理论。葛兰西认为霸权的产生及转化都是市民社会的产物,葛兰西认为西方社会不同于东方社会就在于西方社会形成了独立的市民阶层。

第二、葛兰西强调霸权是通过占支配权地位的各个集团和阶级与被占支配地位的阶级进行谈判,并向他们做出让步,才得以维持的。他说:“霸权的事实是假定采取步骤照顾到了蒙受霸权集团的利益和倾向,假定是做出来某种妥协平衡。换言之,领导集团应当做出经济方面的一些牺牲。

第三、葛兰西认为霸权主要是由“组织知识分子”的人“组织”起来的。在葛兰西看来,霸权主要是知识分子所作所为的结果。大众传媒文化的生产者、传输者以及阐释者都是参与文化霸权的创建和文化霸权斗争的知识分子。但并非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能在社会中起到知识分子的功能,葛兰西认为组成知识分子就是人中的一群出类拔萃精英分子,他们具有领导文化和总体意识形态的作用。

通过对葛兰西霸权主要内容的阐释,我们可以看出,葛兰西的霸权概念并不像一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即关注的是市民社会中的文化霸权,霸权的这种涵义虽然在葛兰西思想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霸权概念本身却有着总体性的意蕴,即霸权概念是对政治、经济、文化霸权的总体性建构。在具体的思想建构上,早年的葛兰西关心的是克罗齐式的伦理霸权问题,并将这种霸权理论思想同经济生活和政治意识结合在一起加以讨论。虽然文化——道德意义上的霸权概念成为葛兰西的主要思考对象,但经济与政治仍然构成了文化理论的支体,并形成了政治斗争中的“阵地战”理论,即从总体上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分析与革命改造。葛兰西对霸权理论的这一理解,才与其哲学讨论中的总体性概念、国家、市民社会关系问题上的一体化分析等思路统一起来。

虽然葛兰西也在一般统治意义的层面上讨论霸权的形式,但其根本的理论指向是处于低层的无产阶级如何获得霸权问题,由于还没有获得统治的物质力量,这时获得文化与道德意义上的霸权,对于下层阶级来说就变得至关重要。葛兰西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他的文化霸权理论,深入探讨了以市民社会和意识形态领导权为核心的西方文化革命观,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及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都影响甚深、甚远,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文化霸权首要的不是一个“领导”的问题,而是一个领导“权”的问题,是你的领导权能否被接受,能否合法化的问题。因此统治阶级或统治集团要获得统治的合法权,就需要通过赢得被统治人民的同意,通过被统治阶级资源的赞同来获得,而不是获得压制或暴力来获得。

四、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深远影响及意义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强调文化自身的功能,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与权力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的途径与方法。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在当代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研究中视影响最大的西方马克思学说之一。他的霸权理论充分强调了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为阐释大众文化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理论方法和理论选择。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力理论,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日益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受到文化研究理论的关注。尤其是在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领域,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受到了较大的关注。在中国大众文化迅速发展起来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要保持清醒,注意西方大众文化凭借其成熟的大众文化形态,发达的文化工业及文化生产技术上的优势对第三世界和不发达地区国家进行文化殖民与话语霸权。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霸权理论则为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与理论方法。葛兰西讨论文化霸权的一个直接目的是实现集体意志的一致,但这种集体意志的一致不能以常识为目标,而必须通过实践哲学的理论来提升大众的日常意识,这就决定了对文化霸权的讨论离不开对实践哲学的理解,而实践哲学要达到这一政治目的,又不能不考虑福制主义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意]安东尼奥·葛兰西著.《葛兰西文选》,人民出版社,2008.

[2][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主编.《一个未完成的政治思索:葛兰西的〈狱中札记〉》,黄华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意]葛兰西著.《狱中书简》(1926-1937),田时纲译,人民出版社,2007.

[4]李惠斌,薛晓源.《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报告》,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

上一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下一篇:浅谈汽车科技英语的语言特性及翻译技巧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