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贫困村村集体经济“空壳”启示

时间:2022-02-18 07:10:05

基于贫困村村集体经济“空壳”启示

【摘要】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但目前我国贫困村村集体经济绝大部分“名存实亡”,形同虚设,并未起到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作用。本文基于“十三五”脱贫攻坚大背景,拟研究贫困村村集体经济“空壳”状态的原因及启示,对去“空壳”提供参考。

【关键词】脱贫攻坚 贫困村 村集体经济 空壳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村集体经济是在行政村范围内,村级社区的集体成员,以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为核心,以共同积累的资产和资金为依托,在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实行某种程度的合作经营、企业化经营等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社区合作经济。目前,中国存在200多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中已有8000-10000个处于高水平状态,也有一些农村没有成立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实际上履行着部分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但总的来说村内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低或无积累的行政村占绝大部分,贫困村更是基本全部呈现“空壳”状。

村集体经济处于一片空白或发展路子不宽,又无资金的“空壳村”,这使得很多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村级服务功能也难以发挥,从而大大削弱了基层党支部对广大村民的凝聚力与号召力,这不仅会影响“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而且将影响干群关系的改善,不利于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基层政权的巩固。由此,贫困村更应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利用好帮扶政策,加紧村集体经济建设,遏制返贫现象发生,促进实现稳定脱贫。

二、阻碍村集体经济发展原因

(一)农村资产的无主性

改革后,政企合一的三级组织转变为政企分开的乡镇、村民委员会、村民组共同管理农村集体经济,三者之间各行其是、职责范围模糊,在集体资产运作过程中三者只管有利的事(盛昌生,1997)。资产的无主性,助长了行政命令的不正之风,降低了村民对集体经济运营的兴趣,弱化了群众参与和监督环节,经济纠纷不断,错账死账难清,导致村级集体经济资产流失严重。

(二)农业未能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

村级集体经济经营形式单一,多数依靠种植业,投入大,收益少,又因农产品供给的有限性和周期性导致市场信息和生产决策往往不在一个时点上,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且一些村几乎将所有的耕地、山林分包到户经营,导致可开发利用的村集体资源缺乏,村集体固定经营性收入项目少,无稳定的经济来源(李剑文,2011);筹资渠道窄,对外商吸引力不足,资金总量少,政府虽有一定程度的补贴,但实际投入资金远高于政府投入,使得集体经营难以长久持续发展(胡克训,2009)。

(三)村集体经营管理不到位

当前乡村干部领导群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淡薄,对市场经济认识浅薄,无法准备把握市场需求;随着村集体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领导班子更多的把目光投向社会事务性工作,村级花销越来越大,没有多余经费用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薄纯来,2015);村级组织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监管机制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完善,时有出现的领导中饱私囊现象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公信力和破坏了干群关系。

三、村集体经济去“空壳”启示

(一)加快土地有序流转

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三荒整治”,充分开发利用荒山、荒坡、荒田并利用“三荒资源”开发特色种植,开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渠道;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实现土地流转从农户之间单一流转向农业企业、工商企业、科技人员、专业大户等参与多元流转转变;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对村集体统管或农户承包的荒山、荒水、荒地、荒滩等资源,可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或采取反租承包、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

(二)利用资源优势

以乡镇、村为单位,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布局,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引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风格不同、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产业集群,创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平台;挖掘村内山、林、水等自然资源潜力,由村集体单独或作股合资进行开发,发展乡村旅游、康养产业等;发挥农业服务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作用,以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三)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

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集体统一经营的项目,必须明确经营者的经济责任,推行资产抵押和经济担保制度,依法签订并严格兑现经济合同,确保集体收益权;逐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落实村企分开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对村级债务达到一定规模的村,实行动态监测,落实化解村级债务的目标责任制。

参考文献:

[1]盛昌生.关于村级集体经济“空壳”现象的思考[J]. 理论建设,1997,03:25-28.

[2]李剑文.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探讨[J]. 经济问题探索,2011,06:65-68.

[3]胡克训.农村集体债务化解思考[J]. 财会通讯,2009,20:156.

[4]薄纯来.东营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上一篇:土地增值税存在的意义 下一篇:中国“坝”占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