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出口商品市场结构的调整

时间:2022-02-18 02:49:00

论我国出口商品市场结构的调整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出口商品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市场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出口商品市场结构的策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使出口商品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理性对待外资引进,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出口商品;市场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市场结构指的是某一市场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包括市场供给者之间、需求者之间、供给和需求者之间以及市场上现有的供给者、需求者与正在进入该市场的供给者、需求者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开放主要包括引进外资、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其结果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逐渐融为一体。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大幅增长的过程中,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它离将我国塑造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要求差距还很远,仍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如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过大、出口工业制成品档次较低、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比重偏低、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出口商品结构趋同化现象严重等。因此,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对于实现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再上新台阶至关重要。

一、我国出口商品市场结构存在的问题

1.制成品出口仍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从产业内贸易角度来衡量,我国的出口商品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属典型的建立在生产要素禀赋基础之上的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这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产业间贸易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由此造成产品利润率不高,在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中就很容易受到国际汇率等成本因素变动的影响,难以创造稳定的出口发展环境。

2.国内企业间的竞争度过高,内部摩擦大

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的外贸经营权逐渐下放,这对加快我国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国内企业之间竞争激烈,造成很大的内部摩擦。这在出口方面表现为,同类产品在向同一国家或地区出口时,多头对外,为了抢夺生意而对外竞相削价,在引进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也存在类似情况,过度竞争现象十分严重。

3.对外资依赖严重,抗风险能力不强

我国对外贸易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其出口贸易增长对外商投资企业依赖严重。近10年来,中国外贸出口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口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但由于我国缺乏知识产权和大部分核心技术,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大量出口给中国带来的只是劳动者的报酬加上一些原材料费用,留下的还有环境污染,中国实际得到的贸易利益或收益十分有限,外商投资企业把国际产业链条上的加工组装环节移师中国,充分利用中国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通过控制进口原料和出口产成品两个环节谋求更大的利润。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同时提高了出口和进口依存度。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对于外资的过度依赖,降低了我国自身抗御风险的能力。

二、优化我国出口商品市场结构的策略

1.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增加研发投入,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

只有拥有坚实的科技基础,才能尽快实现出口商品结构调整,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而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努力扩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机电产品的出口。机电产品是近年来我国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出口商品,是我国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机电企业跟踪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中国机电产品的技术特色和科技优势。同时还要加速推动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的结合、生产企业和外经贸企业的结合,实现科工贸一体化,促进机电产品的高科技产业化。在形成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后,以更高的技术水准推动更多的机电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并最终实现以高科技、高技术为主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在出口贸易份额中的主导地位。

2.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应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要提高我国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出口支柱产业(农副轻纺等传统产业)、出口主导产业(机电仪化产业)、出口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出口产业群,使其呈梯度发展态势,并尽快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转移。与之相适应,逐步形成传统技术、适度技术和高新技术渐进式传导的技术结构,为我国创造新的出口优势和贸易优势提业支持和技术支持。

3.引进外资的同时更应理性对待外资

应该从思路上明确,增强自身出口竞争力是我国利用外资改善出口结构的真正目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但过分依赖外资有它本身的缺点。因此,我国在利用外资的时候必须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借助外资发展主导产业,增强自身出口竞争力才是我国利用外资改善出口结构的真正目的。可以通过引资方式的创新引导外商向有利于出口结构优化的工业投资,限制外商直接投资向成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扩张。大力引进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FDI,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本质上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赵翠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01).

[2]魏浩,毛日.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历史演变与优化策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0).

[3]江小涓.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J].经济研究,2007(05).

[4]王翔.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时代金融,2007(01).

[5]郭锦.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06(10).

上一篇:对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若干探讨 下一篇:试析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